“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识字教学策略探索

2020-11-28 07:32陆翩翩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识字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陆翩翩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多认少写”的编排原则,对学生的识字量和识字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在提倡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下,识字教学要注重立足情境、连接生活,精准指导、识用一体,借助导图、组串统整,助力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关键词:“互联网+”;核心素养;识字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評价建议”里指出:“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但目前的识字教学中,重音形、轻字义的现象一直存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量的信息技术手段被引入课堂,有些课堂看似热闹,但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接受能力认识不足,识字教学课堂缺乏互动,多停留在浅层学习上,更别谈语文素养的提高了。那么,如何基于儿童特征,开展智慧识字教学呢?

一、立足情境,连接生活,提升识字教学的温度

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是“允许、支持并倡导学生自主识字,在生活中识字”。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语文园地”板块一般都设有“识字加油站”和“展示台”栏目,内容丰富。其中的关于天气、人身体部位、职业、卫生间里的物品等汉字,都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两个栏目还从公交站台、指示牌、店铺名称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引导学生意识到“识字过程随时随地都可发生”。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和天气有关的“识字加油站”时,我在课上集中教——先指导学生借助拼音将词语读正确,接着说说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这些词语,然后观察“雾、雷、霜、雪、雹”,发现雨字头的字都和天气有关,再交流一些表示天气情况的词语;课后分散练——可圈画或剪贴报纸上表示天气的词语,也可以在家观看天气预报,用文字或图画记录所住城市一周的天气情况,在“晓黑板”App上打卡上传。这样的活动设置,不但降低了识字的难度,促进了学生自主识记,而且让识字融入了生活。

除此之外,猜字谜,创编口诀、儿歌等,也是比较常见的方法,有时学生在课上一时想不出来,回家后可以在“晓黑板”App里的讨论组上传文字或录音,师生、家长可以一起欣赏或提出修改意见。于是,学生创编了许多好听又实用的儿歌,如:“要水是渴,张口便喝,累了你就歇一歇。”“辛苦一点,十分幸福。”“辫子辫子,丝带扎;花瓣豆瓣,中间瓜;一点一撇,分辨它;辩论争辩,要说话。”

所以,教师将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创设情境,让识字教学更加富有生趣,让学生对汉字由冷冰冰的陌生变成似曾相识的熟悉,进而生发出主动探究的兴趣和由衷的喜欢。

二、精准指导,识用一体,强化识字教学的深度

当前有些识字教学指导就是简单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就字教字,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没有真正理解,更谈不上学以致用。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里的“掰、扛、扔、摘、捧、抱”这一系列都有提手旁的字时,大多数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偏旁、记住字形后就不再深入了。而笔者在此基础上又向前进了一步——指导学生明确这些动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做到恰当运用:

※结合书本插图做做这些动作,思考都要用到身体哪个部位。

※联系生活讨论这些动词的不同之处。

※迁移运用,选词填空:

(1)小兔子( )着一个大南瓜。

(2)爸爸把那袋米( )在肩上,往家里走去。

(3)亮亮小心地( )那些花瓣,生怕哪一片掉了下去。

(4)妈妈把巧克力( )成两半,这样,我俩都有的吃了。

同时,引入字理也会达到精准指导的效果。如,教学“初”字,学生经常会把衣字旁写成示字旁。借助会意字的特点,我引导学生将“初”分解为“衣”“刀”二字,让学生联想“做衣服时需先用刀裁布”,所以“初”有“首先、起始”的意思。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个字,组词也迎刃而解。又如,学生还常混淆“究”和“容”的偏旁。我从字理入手,让学生一目了然。我出示“究”的古体字,学生很容易发现它是“一个人将手伸进洞穴中去摸索、寻找”,所以偏旁是穴字头。而“容”则是指“房屋的容量像山谷一样大”,因此偏旁是宝盖头。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不能浮于表面,要在学以致用的深度上,找准学生识记理解上的薄弱点,或结合字理,或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巩固运用,力求识用结合,让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看得见的生长拔节。

三、传承文化,育情导行,增加识字教学的厚度

有位老师教“照”这个生字时编了个顺口溜:“一个日本人,手拿一把刀,杀了一口人,留下四滴血。”学生虽然能记住字的书写,但得不到对“照”字义理解的帮助,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更会产生负面影响,有失偏颇。

不同于外文,汉字里藏有中国文化的基因。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有时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一个视感极强的世界。如“月”像一弯月牙,“山”好似隆起的山峰,“哭”就像一个人在号啕大哭,“笑”就像一个人在咧着嘴笑。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同时,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因此,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认字,还要关注汉字背后的文化意蕴,发挥汉字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审美情趣。

如执教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时,导入环节可以这样突破“端”的识记难点: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端”这个字的?

生:“端”可以分成“立”“山”“而”。

师:你用了“加一加”的方法。

生:(做两手端盆的动作)这样就是“端”。

师:你会联系生活,用动作来识记,很好!(出示古文字)看,“端”的古文字左边是站得直直的人,右边是嫩芽破土而出,这个字除了表示动作,还表示正、直的意思。我们平时上课坐姿要端正,把字写端正,更要端端正正做人。

就前面提到的“照”来说,若将顺口溜改成“照字读音就读召,四点加日把义表。白天日出照大地,晚上点火把物照”,便能将字的音、形、义都兼顾到,还不会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消极影响,就显得更勝一筹了。

文化之根在汉字。如果我们的识字教学只停留在“就字教字,就学而学”,只停留在学生识字量的增加上,这难道不是对祖国汉字文化的辜负吗?

四、借助导图,组串统整,延伸识字教学的广度

统编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和“语文园地”将生字进行有意义的分组串联,形成字串或词串,加强了汉字的结构化、意义化,提高了记忆的容量和效率。教师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统整延伸,更进一步。

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有以“车”为中心的枝干型思维导图。教学时,教师不能简单地带学生读读、再组几个词就结束了,而应引导学生发现:分支上的词不是随意安排,而是有意分类的。接着,教师问学生“车轮、自行车”应分别画在什么地方,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教师让学生照样子给“花”绘制一个枝干型的思维导图。

实践表明,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有序统整、组串,使学生实现了从学科知识到思维方法的转变提升,这正是新时代下核心素养教育所要求的。

“汉字是现今世界年龄最大、使用人口最多、使用地域最广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核心素养教育要求下,考虑到统编教材识字量多、难度大的特点,要想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高效,教师不仅要与时俱进,更要关注识字教学的温度、深度、厚度和广度,创设出更加开放互动的教学生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让学生体验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真正享受到学习语言文字的快乐,不断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唐婉.识字教学:不只是认得几个字[J].语文教学通讯,2019(2).

[2]周梦霞.“组串”思想在统编教材识字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语文教师,2018.

[3]傅旭霖.进一步,海阔天空:浅谈小学识字教学应着眼于“四个进一步”[J].小学语文教师,2017(12).

[4]姜晓燕.识字加油站:为自主识字添趣提效:例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识字加油站”教学[J].小学语文教师,2017(5).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识字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