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构建乡村治理体系的成都路径研究

2020-11-28 03:37陈运
文存阅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乡村治理高品质

陈运

摘要:作为西部乡村治理的成都路径,发端于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在全市范围高效整体推进。该路径在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核心的经验在于,以“一核五维”为纲,极大地夯实了乡村社区治理的坚实基础。在打造高品质乡村治理体系中实现了乡村建设整体推进,不仅寓治理于服务,把乡村社区治理与服务品质做得更有温度,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乡村多元主体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为西部乡村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创新经验。

关键词:五維并举;高品质;乡村治理

一、探索乡村治理体系的成都实践背景

2017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这是中央在城乡社区治理领域作出的重大顶层制度设计。《意见》明确提出了城乡社区治理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更加完善,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再过5到10年,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更为精准全面,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巩固基层政权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2019年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乡村治理工作得以专题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乡村治理的高度重视。

在此背景下,成都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精神、中央关于城乡社区治理要求以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于2017年9月2日隆重召开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成都市率先部署、系统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蕴含了一整套新的基层治理理论与实践探索。从加强和完善西部乡村治理的角度来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成都模式,既有新理念,又有新要求,更有脱颖而出的城乡社区实践成果。

二、打造乡村治理体系的成都路径

本文立足于成都市的乡村治理基础性调研,在充分考察成都本地多个乡村的整体性治理经验基础上,综合研判这一区域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经验做法,概括梳理出“一核五维”打造乡村治理体系的具体经验。在这“一核五维”基础上形成的基层治理与政府服务的实践模式,不仅夯实了乡村治理的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把乡村建设寓治理于服务,把乡村服务做得更有温度,而且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创新经验。

(一)抓党建强基础,构筑“一核五维”的保障机制

做强做优基层党组织是构建“一核五维”乡村治理体系的组织保障和关键环节。按照“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在社区(村)党支部,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架构,扩大基层党组织在小组、院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社会组织中的覆盖面,强化对农村多元主体构成的党建引领,健全农村党组织体系。同时落实好“两个完善”,不断完善基层党建积分制管理,推动村党委、院落党支部、社会组织党组织联动统筹。不断完善村党组织领导、村民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的基层群众自治运行机制,健全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工作委员会等居民自治组织管理制度,深化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确保村级民主决策机制有效运行。

在优化村级党建过程中,注重协调协同乡村各方力量。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搭建“1+N+N”的基层党建新架构。即:搭建一个“党组织+兼职委员”的党建指导员机制;完善N个“党建指导员+党小组长”的微服务体系;构筑N个村党支部与社会组织的党建联系平台。通过系统推进乡村基层党建工作,逐步构建起“村级大党建促进乡村大融合”的体制机制。为了让村级党建、乡村治理与农村服务同向同行,采取“三联+”服务,畅通民意与民情。在村级党组织建立起村级党组织成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联系机制。在农村广泛发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了解民意,畅达民情,夯实党建工作群众基础,增强党建引领农村工作的针对性。

(二)抓孵化提素质,优化“一核五维”的社会之维

社会组织是做实乡村公共服务的专业力量,是乡村服务的“温度”的重要来源。成都市围绕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加大农村社会组织特别是草根自组织培育力度,孵化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与服务,实现农村社区营造过程中必定有一个枢纽型社会组织,同时必定能够带动一些“草根”社会组织的发展。乡镇党委和村级党组织为社会组织提供党建指导、发展规划、能力建设等支持,也为社会组织提供组织运作、活动场地、活动经费、人才培育等支持。推动农村社会组织服务领域逐步拓展。通过政策支持、购买服务、激励资金、专业工作坊等形式引导农村社会组织深耕群众需求急迫、社会问题突出的领域,全面提升农村社会组织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三)抓志愿强团队,优化“一核五维”的公益之维

成都市把乡村志愿服务作为打造有温度乡村公共服务的重要抓手,通过系列志愿服务让公益活动不断温暖乡村社区。一方面,致力于引导社区打造乡村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根据村民需求分别组织农村志愿服务队,在农村开展关心老人、儿童、残疾人领域的志愿服务。主动培育有专业能力的乡村志愿者团队,引入乡村开展专项志愿服务。所有纳入乡村社区营造的农村都将建立一支志愿服务团队,每个团队都能够引导村民参与农村志愿服务。通过抓好志愿服务,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培育村民参与本村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两委积极用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专项保障资金,用以支持村级志愿服务队,确保乡村志愿活动持续发展,在乡村培育广泛的公益精神。

(四)抓场所促亲民,优化“一核五维”的平台之维

成都市按照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要求,不断优化村级办公服务场所空间布局。一方面,根据“社区办公场地最小化、服务活动空间最大化、使用效益最优化”的原则,对村级办公和服务场所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尽量压缩村级办公场地面积,将更多的场地用于开展村级服务和活动。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要求村两委工作机构的办公区域面积所占比例不得超过村活动服务场所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且最大不超过60平方米。另一方面,要求村两委实行开放式办公,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不单设办公室,村两委成员可按照工作职责将工作岗位设在相应的村办公(服务)场地内。

通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的亲民化改造,将村级公共服务空间做大、做优,以便于群众参与村级公共活动、吸引群众热心村级公共事务为优化村级平台出发点,不断优化整合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设施。通过上述措施,各个乡村相继建成“议事驿站”“零距爱吧”“心灵氧吧”“创业之家”“社工之家”等亲民服务平台。同时新添置各类服务村民设施,有些村还主动拆除原党群服务中心围墙,建成“微公园”,不断提升乡村公共生活品质。

(五)抓投入强能力,优化“一核五维”的服务之维

打造有高品质的乡村治理体系,离不开不断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成都在具体实践中,要求乡村社区以村民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党员服务、法律援助、教育服务、残疾帮扶、青少年关爱、科普服务、助老服务、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基础服务。同时,在有条件的村建立乡村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点,作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延伸到村民身边的窗口,就近为村民提供便民服务。

在投入方面,可以根据村集体经济情况,采取“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专项保障资金投入一点、村集体经济支持一点、村民购买服务支付一点”的“三个一点”方式,逐步提升村级公共服务的项目品质,并且扩大村级公共服务的服务范围。为提升乡村公共服务品质,成都市近年来坚持培育或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或社工机构,向农村倾斜,有针对性地在农村开展困难救助、邻里互助、临终关怀、精神卫生、残疾康复等专业服务工作,为村民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六)抓营造促融合,优化“一核五维”的文化之维

社区营造是促进乡村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抓手。通过乡村营造促进邻里和睦、城乡融合。成都市大力鼓励乡村营造彰显文化元素。全市专门组织“品质成都·最美家园”系列评选,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乡村发展治理。在农村深入挖掘家风文化建设资源,把修身齐家与廉洁文化相结合。成都通过乡村社区征集家风家训,培育“万亩蔬乡·一城清韵”的廉洁文化。做实乡村文化活动载体,把群众需求与文化活动紧密结合。

通過文化引领促进乡村社区品质提升是成都乡村治理经验的关键一招。在成都市的银定村,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组建大学生创业平台,返乡创业大学生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治理发展要求,坚持以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建设为核心,做出一系列亮丽的成就。比如:落实“党小组+林盘+院落+楼栋”治理措施,着力开展积沉垃圾清运、坏死竹木清除、房前屋后清淤、空白地带植绿、清理牛皮癣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全村范围内开展“社区是我家,我家环境靠大家”的实践活动,扮靓楼栋楼道,设计墙壁版面,用书画、宣传册、邻居合影、名言警句、图画、居民摄影照片等内容,培育良好的新型家风楼风,展示了居民的最美生活。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小区环境,建设了“文化微广场”“农耕文化广场”“银定文化墙”和文化活动室等设施,将单调、枯燥的楼道变成了精神文明宣传的新视窗、便民为民的新载体、文明创建的新阵地。

综上,成都市探索形成的“一核五维”的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创新经验,真正实现了“社区有温度、城市有变化、居民有感受”的打造高品质乡村治理体系的预期。基层治理与乡村服务的成都市模式,是着力于影响基层治理的六大关键要素,充分体现了政府将服务资源向基层社区下沉,做强做优基层组织,在社区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实现了社区治理与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法治化和智能化,从而把城市社区建设成为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绿色生态、舒心美好的社区居民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吴锦良.基层社会治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李培林.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

[4]魏礼群.创新社会治理案例选(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5]龚维斌.中国社会治理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6]夏建中.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模式研究——中国与全球经验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7]王本壮.社区×营造——政策规划与理论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8]民政部编写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9]曾凡木、赖敬予.睦邻·自治·社区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乡村治理高品质
春晖十年,鸣响新时代的高品质教育之声
人生若只如初见
盛世国庆 聚“惠”苏宁
如何理解高品质的设计
探讨高品质球墨铸铁的熔炼技术
多元与协同: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路径选择
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研究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