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互联网涉军舆论斗争能力手段建设的思考

2020-11-29 06:48
政工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斗争舆情手段

习主席深刻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战争制胜机理的关键是掌握主动、陷敌被动、壮大力量,舆论斗争同样如此。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推进,互联网涉军舆论环境面临严峻考验,网络舆论斗争任务日趋繁重、地位作用日益凸显。我军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第一线,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必须增强依托网络进行战斗、打赢战争的使命感紧迫感,把互联网舆论场作为重要战场,把网络舆论斗争作为重要战斗来对待,加快推进互联网涉军舆论斗争能力手段建设,以尽快形成战斗力、打好主动仗,为维护我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提供强大舆论支持。

一、当前互联网涉军舆论斗争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

古田全军政工会以来,全军各级对网络舆论工作高度重视,舆情监测引导有力,互联网上敌对势力肆意对我攻击抹黑、涉军舆情频发高发的态势得到有效控制。但总体而言,我军在夺取互联网舆论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的斗争中,与西方敌对势力相比,主动发声少、声势力量小、响应速度慢、网络话语权弱,始终处于敌攻我守、敌强我弱的被动局面,在互联网涉军舆论斗争能力手段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一些西方国家军队。

一是舆论斗争阵地偏少。当前,无论是推进互联网媒介建设,还是实施网络舆论引导,均属于任务驱动型,没有长期目标牵引,缺少整体规划部署,致使军队互联网舆论阵地建设步伐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可供开展对外网络舆论斗争的主阵地仅有中国军网、国防部网站等部分军队网站,且属于新闻门户网站,当战时或组织重大行动时,主要以高权威性和高关注度的正面宣传为主,不具有隐匿性、机动性和攻击性。亟待在比较有影响的国内外网络媒介,如社交网站、公众平台等开设工作账号,占据传播空间,与主阵地形成策应,不断壮大网络舆论斗争阵地。

二是技术手段应用滞后。网络舆论斗争极其复杂,引导管控具有多元化、开放性、发散性、隐匿性等特点,目前我军组织开展互联网舆论斗争的能力手段建设相对滞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较为匮乏。各级组织开展互联网舆论引导,主要依赖人工注册账号、跟帖点评等,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作用发挥弱。亟待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应用,利用舆情大数据主动发现热点、生成预案,借助人工智能快速写作、自动投送信息,推进技术与人力的融合。

三是创新理论研究不足。由于基于互联网特点和信息传播规律的前瞻性研究不足,缺少卓有成效用于指导具体实践的网络舆论斗争创新理论,使得我们在抢占互联网阵地传播国家意志、军队声音,抵制负面涉军舆论信息时,往往跟不上形势任务要求,在组织指导与执行实施两个层面上,易形成任务想定与实战效果脱节、主观意图与客观实际脱节,费效比不尽如人意。亟待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舆论斗争能力手段方面的力量研究,进一步深化对互联网舆论斗争作战机理、力量组织和运用条件的认识。

四是制度机制运行不畅。从近些年部队开展的大型演训活动看,互联网舆论对抗环节设置少、对抗难度低,多部门工作运行机制不畅的问题十分突出。在互联网舆论斗争方面,目前尚缺乏军地一体的指挥机构,不能将地方传媒融入对抗体系中,缺乏开展整体性舆论攻击的经验战法。亟待通过建设互联网舆论斗争协作平台,创新网上协作机制,搞好军地协作,用好地方资源,打好网上协同战。建立与互联网主流媒体、社交平台的技术协作机制,在战时或重大行动中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扩大正面宣传,主导网络舆论。

二、加强互联网涉军舆论斗争能力手段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

随着时代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网络舆论斗争力量作为新型作战力量,网络舆论战作为联合作战重要样式,互联网涉军舆论斗争能力手段的高低,日益成为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重要决定因素。

一是构建联合作战体系的重要依托。信息化战争时代,联合作战制胜机理已不再追求攻城略地和财富掠夺,也不再以大量杀伤敌有生力量为目的,而是要摧毁敌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顽强不屈的抵抗意志,从而达到小战而胜或者不战而胜的政治目的。相比传统作战,信息化联合作战政治敏感性更强,大局观念要求更高,战场环境更加复杂,是集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斗争于一体的作战行动。网络舆论战作为独立的作战样式,是实现信息化联合作战制胜机理的最佳方式。互联网涉军舆论能力手段具备政治工作直接作战功能,在战时和重大专项舆论斗争行动中能够对敌实施反制、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改变我打击手段不多、应对能力不足的被动局面,增强联合作战中舆论攻防能力,为互联网涉军舆论斗争提供重要依托。

二是提高舆论斗争效率的客观需要。随着网络舆论斗争手段朝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迈进,软件机器人代替传统人工使用社交媒体账号的“机器人水军”,成为舆论宣传引导的新兴力量。“机器人水军”在美、俄、英等大国社交媒体中的实践应用,对全球重要政治活动乃至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应用,利用舆情大数据主动发现热点、生成预案,借助人工智能快速写作、自动投送信息,能够实现网络舆论斗争平台化、自动化、智能化,及时为舆论斗争行动提供全面实时的舆情信息服务保障,将指挥员从繁重的信息收集和分析中解脱出来,缩短作战决策时间,大幅提高互联网涉军舆论斗争效率。

三是组织舆论斗争行动的基础支撑。战时舆论斗争的一个重要难点就是如何针对不同社会心理、不同文化传统、不同风俗习惯的受众实施分众传播,并获得文化认同。现代战争的舆论对抗,交战双方都非常注意研究对方的意识形态、社会现状、文化特点、民族特质,掌握其要害和弱点,在此基础上因人施法、因地制宜,实行对象化作战,实现精确化打击。通过互联网涉军舆论能力手段建设,汇聚整合军地人力物力资源,有助于推动军队各级和军队网络舆论斗争力量一体筹划、形成合力,避免重复建设,防止各自为战,使舆论态势研判、引导效果评估等更全面准确,提高舆论斗争精准度、有效性,为我在互联网涉军舆论斗争中夺取主动权、打赢主动仗提供基础支撑。

三、加快推进互联网涉军舆论斗争能力手段建设的思路举措

深入搞好新兴技术应用于舆论斗争能力手段建设的前瞻性课题研究,在战时或重大专项舆论斗争行动中,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对敌实施网络攻击,通过智能化手段实施网上大规模舆情管控和舆论引导,营造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舆论态势,对于加快推进我军互联网涉军舆论斗争能力手段建设、增强政治工作直接作战功能、丰富和提升信息作战能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搞好前瞻性课题研究。针对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对影响互联网舆论走向的要案要例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如何将舆情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涉军网络舆论斗争的方法路子,围绕重大涉军舆情事件,迅速生成“报道、推送、分发”的网络涉军舆情引导新机制新手段。组织开展运用技术手段影响舆情的案例和方法等课题研究,为大规模信息推广投送、组织开展互联网舆论斗争提供理论支撑,为战时或重大专项舆论斗争行动中,对敌对目标实施大规模信息推广投送的技术路线可行性、力量投入、效果评估等提供实践参考。

二是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实践证明,使用软件机器人代替传统人工使用社交媒体账号进行舆论宣传的“机器人水军”,能够大幅提高互联网舆论引导质效。通过舆情大数据技术分析研判和预设舆论口径,通过写作机器人自动生产海量舆情干扰信息,通过发帖机器人自动向预设目标网站、平台以及特定目标人群的邮箱、手机等投送信息,能够有效影响和左右互联网舆论走向,占据网络信息传播资源,从而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有效形成对敌对势力媒体网站、社交平台,以及互联网主流媒体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介的大规模、智能化舆论引导能力。

三是加强攻击手段应用。当前,除了通过宣传引导社会舆论以形成关注焦点外,使用网络渗透攻击进行硬杀伤以摧毁计算机程序和设备,使用网络间谍软件进行软杀伤以窃取核心机密资料,已经成为各国军队组织开展舆论战的重要手段。研发针对敌对势力媒体网站平台、网络线路和网络服务等特定目标的网络攻击工具,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软件系统漏洞,设计打造针对网络、电脑、手机、智能电视和物联网设备的木马病毒、钓鱼邮件等,逐步形成针对敌方媒体网站、社交平台的网络和服务器等系统的漏洞发现和攻击破坏等能力,在战时可用于阻断敌方网站平台信息传播,达到压制敌方网上声音的目的。

四是推动军地力量融合。互联网涉军舆论斗争和涉军舆情应对是需要军地通力协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斗争中的每个环节都涉及军地网管部门、网络媒体、广大网民和部队各级,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通过建立互联网涉军舆论斗争协同工作机制,实行负面信息删控协调归口管理,组织重大专项行动或遇有突发涉军舆情加强情报互通、信息共享;联合开展整治网上涉军有害信息、违规违法涉军网站专项行动,重拳整治涉军舆论乱象,等等。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的互联网舆论斗争协同工作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斗争合力。

猜你喜欢
斗争舆情手段
领导干部要勇于斗争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以斗争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