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机械类人才培养的途径探析*

2020-11-29 16:33
科技与创新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机械类价值观思政

(四平职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中共中央办公厅2013-12 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高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历史使命。现如今,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效地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必须认真研究探讨的时代课题。本文以机械类专业为例,通过三个融入,即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探析其融入途径。

1 融入核心点: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源头活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价值理念、基本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达到对学生专业成才和精神成人的培养。例如四平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精益求精、诚实守信、敬业乐业等优秀文化品质。

1.1 融入人才培养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德为先、技为重,促进德技双修。四平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要求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本,高度重视学生的爱国、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诚信、法制、责任、服务、安全、质量意识的养成,交流沟通、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同时,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价值观培养落到实处[3]。

1.2 融入课程体系设置

改变高职院校传统的“重技术技能轻德行培育”的课程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技能提升”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构建基本素质与能力课、专业基本技能课、专业综合技能课三位一体的大思政课程体系,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润无声。如四平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在原有“两课”课时量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中国梦”课程,激励学生自觉将自己的青春梦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所有的专业基本技能课中融入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必修课的基础上,把创业课程纳入到专业综合技能课中,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尊重学生个体,激励学生个性发展。

2 融入关键点:课堂教学全过程

人才培养,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每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思政课堂、专业课堂和实践课堂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1 构建新模式的思政课堂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思政课堂。思政课教师要根据新形势更新教学观念,开拓授课思路,构建新模式的思政课堂。首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鲜活事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讲透、讲实。其次,通过案例式、演讲式、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互动方式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同时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实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认同,形成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思想基础[4]。例如,“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课程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侧重于学生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和社会公德培育。讲授过程中,结合当前社会问题,以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为基础,重点加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正、法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则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帮助学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念。授课中既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又要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学会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社会现象[5]。

2.2 “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的专业课堂

“课程思政”是一种思政教育课程模式,即巧妙地将价值观培养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引导学生价值追求,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和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善于开拓的品格;激发学生更大的智慧,包括学生的兴趣、视野、进取心、专注力、毅力、批判性思维及学术诚信的养成等。如机械类专业课堂中主要融入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帮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态度,体会现代企业的先进文化,激发学生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专业课教师则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学生,感染学生[6]。教案编制中,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找到最佳切合点,在课程教学的目标、过程和评价等环节渗透价值观引导。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借题发挥”,通过引入热点话题、案例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顺其自然地将专业知识传授、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打造学生满意的课程。

通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将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将国家命运与学生职业发展想结合,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同时学有所感、学有所悟,直抵心灵,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并逐步形成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两翼的育人长效机制。

2.3 多形式的实践课堂

将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融入实践课堂中。首先,以“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作为切入点改革校内实践课堂,模拟真实职业环境和氛围,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制订训练目标,按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进行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养成规范严谨、遵章守纪、勇于担责的优秀品质。其次,通过校外顶岗实习,让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融入企业生产,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善于合作的职业素质。最后,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四平职业大学组织师生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塔山红色教育基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树立学生的服务理念,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3 融入切入点: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高职院校要抓住文化育人这一终极手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橱窗、微信、微博等载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四平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教室墙布置,每个教室里都张贴了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海报,每个教室都张贴传播正能量的名言警句等。其次,发挥社团、学生会作用,举办校园文化节,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社团宗旨、章程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从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点滴小事做起,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道德意识,自觉为美丽中国建设作贡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有助于增强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职业素养,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的紧密融合,为国家战略、区域发展提供制造业的生力军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机械类价值观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机械类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探究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