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机械类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研究探讨*

2020-11-29 16:33
科技与创新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机械类毕业生院校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当前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但中国近几年大力发展制造业,机械类毕业生的就业从就业率来看情况良好,但从高质量就业理念看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此笔者对高职院校机械类学生就业质量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1 高职院校机械类学生就业质量现状和存在问题

以机械类专业为例进行数据研究,机械专业历届毕业生大多集中在机械制造、电子以及与其相关的各行业中,因此,就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分析:2020 年这些行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需求率急速上升,同时,对数控、模具专业、汽车专业继续保持较高的需求率,以发达地区为例,数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前在企业中所占比例不高,尤其是专业理论知识层次较高和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高级人才更显紧缺。近年来,模具企业大量采购数控设备,需要大量设计、数控编程及高层次维护的复合型人才,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对复合型数控人才的迫切需求分别占其未来需求量的20%左右。究其原因,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技术的融合交叉越来越多,以往的学科体专业和过细的专业教学已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

在分析招聘信息数据中发现,用人单位2020 年急需以下岗位人才: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人员,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人员,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维修人才,模具工艺设计、汽车维修技、汽车销售与保险人才。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电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比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

根据以上所掌握的情况,结合机械类学生的基本素质,机械类专业学生无论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还是在课程以外的实习上都具备了满足人才市场基本需求的能力。比如,以单纯机械类专业为主的数控专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对数控加工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经济效益较好的军工企业、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企业、沿海模具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大量个体、私营和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工厂类人员、机械类人员分别占岗位总数的14%、10%。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的占需求量的69%,因此,苏州市职业大学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使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既能进行程序设计,又能精确加工、准确操作,再经过半年的实习,接触到先进的设备,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更符合大多企业的发展要求,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收集就业信息时发现,招聘机械专业学生的企业中国有企业的薪酬第一年为2 500~4 000 元,福利待遇很好;而民营企业第一年的薪酬为3 000~5 000 元,但是福利不如国有企业。企业多数愿意招聘男学生,对女学生要求较严格,但也有很多适合女学生的岗位,比如客服、助理等。许多学生愿意留在苏州找工作。

目前的机械行业人员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就是产品的开发人员与销售人员少,而中间生产环节人员比例过大。销售人员摸不准市场行情,开发人员不能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生产过剩必然导致产品积压。因此,必须让中间庞大的生产队伍消肿,增加开发与销售人员数量。目前,机械行业最缺的人才为:复合型管理人才,既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能按市场经济规律组织产品生产,把握企业发展方向的高级人才;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既懂技术又懂管销的人才。

2 高职院校机械类学生就业问题的成因

2.1 高职院校机械类学生对自身专业认可度不够

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仍多处于“选学校多过选专业”,在对自我认知不明确的情况下茫然选择机械专业,进入专业学习后出现难度大、兴趣低等情况,专业学习缺乏内在驱动力。同时,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大三后匆匆就业,容易出现就业容易、就好业难的情况,跳槽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导致就业对口率低,很难得到晋升等。

2.2 高职院校教学模式陈旧、缺乏系统就业指导

对于机械专业学生而言,在校期间还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而当前高职院校虽树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教学理念,但教学模式仍很陈旧,没有针对当前95 后、00 后学生自主意识强等特点制订教学计划。同时,在校期间缺乏与企业接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没有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这也是导致就业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3 提升高职院校机械类学生就业质量措施研究

3.1 学校领导重视就业工作,上下协同发力

党政领导必须将就业工作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工作来抓,并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在党政联席会议上定期研究相关学生就业工作文件、分析就业形势、确定工作方针、部署就业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就业工作计划。明确要求从提高就业质量的角度来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组建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每月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就业工作,及时掌握就业形势的变化,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用人制度的变化、毕业生就业理念变化着手,对就业方案做出调整,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3.2 根据市场需求,开展有效就业服务

对于收集到的就业信息,配备详尽的发布途径,从例会入手,配合网站就业信息栏以及校宣传栏摆放就业信息海报架、发布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让学生可以多途径了解就业信息,确保所有学生都可以真真实实地享受到就业贴心服务。认真调研,积极走访就业基地企业,重点考察优质外资企业、发展良好的上市公司等,大力提升就业质量,将就业工作尽量做到集团化、规模化,推进与优质企业进行的订单班工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进入大企业实习,学到真本事,做好职涯规划。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校企联系、技术攻关、实习实训、互利共赢的合作新机制,疏通学生就业和企业引入人才这个重要的人力资源大通道。

3.3 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全程式就业指导工作

把就业指导工作前移并贯穿在大学4 年教育的始终,根据每个年级的特点,有针对性、分层次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规划其职业生涯。对于大一学生,着重引导其根据自身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方向,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选择,重点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了解就业形势;对于大二学生,着重结合能力培养,进一步确认职业目标;对于大四学生,着重实习和锻炼,培养其与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并进行必要的调整,针对择业期间的问题,在就业形势、信息服务、政策咨询、面试技巧、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针对毕业生,分别从专业、理想、兴趣、收入、潜力、地点等方面讲述如何选择就业取向的问题,为毕业生选择就业去向提供了建议与指导,同时缓解了学生在找工作时的焦虑,使其感到关怀和受重视。

3.4 建立就业困难学生档案,开展有效帮扶活动

通过摸底了解就业困难学生情况,为家庭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机械类女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建立了就业援助档案,同时认真规划,开展了就业援助系列活动,针对家庭困难毕业生开展就业必备物品发放等就业援助活动,鼓励人们不要因为一时的家庭贫困而丧失斗志,也要感恩国家,早日报效社会。针对机械类女生人数少但就业普遍迷茫的情况,开展“女生学机电”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大一学涯交流会、大二优秀毕业生分享沙龙、大三HR 就业指导讲座,活动丰富多彩,从切实解决机械类女生实际就业问题为主旨。同时,针对少数民族毕业生,开展“少数民族毕业生座谈会”,与学生一对一谈话询问当前就业情况,了解实际就业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3.5 普及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素质也是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是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培育,以赛促学、以赛促进。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开展创新创业实训课,让学生接受系统的专业理论培训。同时搭建活动平台,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特色活动,分模块邀请创新创业大咖开展讲座分享,如何专业创新、如何完成创新专利、如何让毕业设计优秀、如何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如何参加大创项目,解决在校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提升,为其较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机械类毕业生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伤心的毕业生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机械类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探究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