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轮救助搁浅船舶的实践与应用探讨

2020-11-29 23:37周宝檐牟卫杰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
珠江水运 2020年7期
关键词:拖轮排水量救助

周宝檐 牟卫杰 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

1.前言

近年来,船舶搁浅事故时常发生,为缩短船舶搁浅时间,使船舶尽快恢复运行常态,及时开展拖轮救助活动是极为必要的。实际上,搁浅船舶救助效果间接反映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水平,因此分析拖轮救助搁浅船舶的实践应用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这一论题能为拖轮救助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借鉴,进而丰富搁浅船舶救助经验,从整体上提高搁浅船舶救助水平。

2.船舶搁浅类型及原因

2.1 类型

根据搁浅位置分为全浅和局部浅两种类型,相对来讲,局部浅发生频次较多。局部浅细分首浅、尾浅、左边浅、右边浅、坐礁五种情况,制定船舶救助方案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此提高搁浅船舶救助效率。

2.2 原因

之所以出现船舶搁浅事故,原因主要归结为偏航、避让、设备故障、走锚四种情形。分析偏航原因:当船舶在距离较长的航道航行,驾驶人员会出现疲劳驾驶现象,如果航行期间遇到航道变窄、能见度降低、水流复杂多变、船舶数量过多等突发情况,那么偏迹行驶现象极易出现,进而诱发搁浅事故。对于大型船舶来说,会在转舵避让情形中被迫进入浅水航道,导致船舶搁浅问题产生。现今水运市场普遍存在船舶超期限投用现象,这类船舶航行过程中易发生安全故障,所以船舶搁浅问题接连出现。分析走锚原因,即锚泊船自身质量较差、抛锚方式缺乏合理性,使船舶搁浅问题连续发生。

3.拖轮救助船舶搁浅的参数计算

3.1 拉力参数

拖轮救助搁浅船舶,意味着使用外援脱浅方法予以救助。协助脱浅期间,应准确计算拖力,这能为拖船数量安排、拖船功率确定提供数据支持,使脱浅活动有序进行,并大大提高脱浅效率,最终取得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脱浅效果。

排水量计算时,根据△1-△-∑pi这一公式得知搁浅前排水量,其中,△、∑pi分别表示离港船舶排水量和油水消耗量(单位为t)。计算搁浅后排水量时,逐步得知搁浅船舶平均吃水数值,即参照d'm-dm+h-ho这一公式求值,公式中dm、h、ho分别代表船舶平均吃水值、脱浅阶段潮高、平均吃水条件下潮高(单位为m)。求得相关数值后,绘制船舶静水力图表,通过图表分析获知脱浅阶段排水量。

船舶脱浅拖力计算时,参照公式F=(△1—△2)×f求值,其中△1、△2、f分别代表搁浅前排水量、脱浅时排水量、摩擦系数。接下来参照F'P≈0.01×MCR计算最大推力、参照F'P≈0.006×MCR计算倒车拉力,其中MCR表示常备功率。最后比较计算拉力和拖轮拖力,确定所需拖轮数量,以及拖轮功率。

3.2 卸载量参数

拖轮参与搁浅船舶救助活动时,存在拖力不足现象,在这种情境下应估算卸载量,并合理制定卸载脱浅计划。具体来说,根据损失排水量得知浮船排水量,待船舶漂浮后使船舶脱离搁浅状态。除此之外,准确计算卸载量,常用三种计算公式,即、、,衡量卸载时间、卸载量等参数,最终选用P3公式,使船舶在短时间内高效脱浅。

4.拖轮救助搁浅船舶具体应用及注意事项

4.1 应用案例

某船舶运载重量为59250吨的水泥熟料,于2018年10月15日起航,开航时吃水F12.54m,A12.32m。10月22日中途加油,加油离开时吃水F12.68m,A13.0.1m。预计25日抵达过驳锚地,吃水F13.16m/A13.24m(FW)。计划卸货11500吨,当最大淡水吃水小于10.8m后移至下站锚地继续卸载。抵达当日,船长指挥主机妥备事宜,大副和水手长在船头待命,引水员引航期间,船舶受风流影响偏离航线,之后搁在航线附近的浅点处。搁浅前航速5节,航向153°,风向为东风,风力级,浪级。检查可知,此次搁浅事故无人员伤亡,但船舶油液外泄,对所在海域产生污染。损失统计可知,船舶底板局部变形,且肘板开裂,搁浅3天10小时期间,产生驳卸货费、清污费、拖轮租费等。

之所以出现船舶搁浅事故,主要是因为海图资料片面获取,加之,引水员资料解读能力偏低,致使船舶吃水力计算存在误差,导致船舶搁浅事故发生。理论推算搁浅水深为15.48m,搁浅后实际水深仅为10.36m,当时船舶实际吃水为F12.6m/A13.2m。除此之外,航行计划缺乏合理性,船舶按照计划航线转向时,周围水域较狭窄,并且横流对其大力影响,进而增加船舶操纵难度,出现航迹偏离现象。如果适当调整转动方向,则顺利进入深水域,受横流影响较小,且操纵顺畅,能够避免船舶搁浅事故。

4.2 注意事项

4.2.1 做足准备工作

拖轮属于动力设备,为确保救助活动顺利实施,应详尽勘测周围水深,为拖轮尽可能创设良好工作环境,确保拖轮动力优势全面发挥,进而缩短救助时间。具体来说,准确标记水域水深,针对危险水域特殊标记,使拖轮操作者尽快熟知操作环境。做好锚的准备工作,使其保持随用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将锚置于搁浅船舶深水侧,以便拖轮快速、安全接近搁浅船舶,大大提高救助成功率。拖缆准备工作开展时,找准拖缆连接点,常用连接点即揽桩、起货机底座等,确保所选拖缆点足以承受脱浅拉力。

4.2.2 合理确定拖轮位置

使用救助拖轮协助脱浅时,应根据拖轮数量和最大系柱拖力来确定脱浅方案,以两艘拖轮设备参与搁浅船舶救助活动为例,保证合力效用全面发挥,并且拖轮间协作配合,避免出现锚线交叉、缆绳缠绕现象。对于拖轮工作者来说,应注意基本事项,禁止出现低级错误。当多艘拖轮共同执行救助任务时,为最大限度发挥拖力效用,拖轮在深水侧同时拖拽,使船舶尽快脱浅,如果拖拽阻力过大,必须尽快调整拖拽方式,在船舶船首或船尾侧进行拖拽,直到搁浅船舶保持转动状态。

4.2.3 适当调整拖拽方式

拖轮脱浅工作能否高效开展,这与脱浅方向、协同操作、转动操作、应急准备等内容有直接联系。脱浅方向选择时,主要从船舶附件保护工作入手,正常来说,从水域较深区域进行拖动。当船舶身线与等深线夹角接近时,且风浪平息,则脱浅方向即航向反方向。无论选定哪种脱浅方向,都要事先了解船底障碍物分布情况。拖轮协同操作时,根据航道宽窄、航道长度确定协作方式,使合力充分发挥。救助狭长航道搁浅船舶时,主要采用串联方式,视风浪大小合理调整拖轮位置,使船舶沿预计划脱浅方向成功获救。串联拖拽方法实践时,应考虑整体拖拽力减小、操纵效果弱化、应急风险增加等问题,避免船舶搁浅事态愈发严重。此外,适当把控拖缆拉力与揽桩负荷间关系,确保所施加拖力在揽桩负荷承载范围内。搁浅状态船舶转动时,拖轮拽动方式适当调整,正常来说,拖轮辅助船舶转动,如果水域较浅,则拖轮回转弧度不小于65°。拖轮救助环节存在一定风险,为有效防控险情,应做足充分准备,避免搁浅问题扩大化。

4.2.4 妥善把握脱浅时机

脱浅过程中,应适当把握脱浅时机,借助潮水推力加大拖拽力,在高潮来临前两个小时将拖力达到最大。如果拖拽力过早、拖拽耗时过长,那么拖轮性能会受到不利影响,并且拖拽成本大幅增加。拖拽期间,动态关注拖拽力变化情况,视情况调节拖缆作用力,确保拖拽力最大限度发挥。拖拽环节详细观察、具体记录搁浅位置变化情况,对于现场指挥员来说,应保持冷静头脑,并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保证船舶定位准确性和合理性,最终提高船舶脱浅效率。

船舶航行计划制定时,应从安全性、稳定性等角度出发,并认真分析海图资料,尽可能选择推荐航线或经验航线。此外,部门领导充分发挥监管作用,确保拖轮脱浅活动按照既定计划进行,使船舶尽快脱离危险区域。这对水运活动有序进行、拖轮脱浅工作高效开展有积极影响。

5.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船舶运输要求大大提高,合理制定搁浅船舶脱浅计划,能够确保船舶运输活动顺利开展。由于搁浅船舶脱浅工作具有复杂性特点,运用拖轮设备时,既要做足准备工作,又要合理确定拖轮位置、适当调整拖拽方式、妥善把握脱浅时机,以此提高脱浅效率。在此期间,各部门协调配合,使拖轮在脱浅救助方面的优势有效发挥,这对水运事业稳健发展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拖轮排水量救助
在线油耗监控系统在港作拖轮中的应用
提升全回转港作拖轮航速的有效途径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板土交界处裂隙发育与化学注浆时间对一维电渗固结的影响
水下救助抢险
港作拖轮的使用
VB编程在管线排水量计算中的应用
水下救助抢险
全回转拖轮运动建模与视景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