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领导者干事创业需提升全面素养

2020-11-30 01:04
政工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治校军校领导者

作为办学治校的中坚力量,军校领导者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主席关于院校建设的重要论述,围绕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不断坚定政治信仰、提升领导素养,切实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推动军事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看问题要有高度。军校担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和创新军事理论的重要职能使命。军校领导者的思维视野、见识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院校发展质量,影响着强军兴军事业,必须登高望远、胸怀全局。政治上要站得更高。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讲政治是对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要求。军校领导者的政治站位、政治素养影响办学治校的根本方向,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培塑学员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在政治上必须更加成熟。领导办学治校工作,首先要从政治上考量问题,只有准确领会政治意图,站稳政治立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才能担负起带领院校建设发展的政治责任,落实好政治要求,确保培养的人绝对忠诚可靠。形势上要看得更远。习主席强调,要善于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各级领导干部特别高级干部必须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新的考验挑战,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攻坚期,各种风险考验、矛盾挑战显著增多。军校领导者要善于在复杂形势面前擦亮眼睛、拨开迷雾,从世情、国情和军情变化中准确分析研判未来军事斗争对军事人才的客观需求,找准为战育人的发展方向。谋划上要想得更深。军校领导者的领导思维、素养、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党委领导决策质量,影响院校建设发展。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全局的视野、系统的思维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决不能坐井观天、挂一漏万。既要着眼于解决单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更要着眼于服务强军兴军事业需要;既要统筹内部建设发展问题,更要看清与兄弟单位的差距不足;既要突出重点搞建设,更要统筹各领域均衡发展,做到胸有全局、谋略有方。

干事业要有热度。治军先治校,强军必强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是军校的主责主业。军校领导者要始终保持一颗赤忱之心,以对党和军队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全身心投身军事教育实践之中,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不断感召汇聚强军兴校的磅礴力量。对事业要高度负责。军队院校是培养未来能打仗打胜仗军事人才的主阵地,在军事人才培养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关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军校领导者要把对党绝对忠诚的坚定信念转化为积极投身军事教育事业的实际行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党分忧、对党尽责。对岗位要无比珍惜。教育事业是天底下最阳光的事业,军事教育事业是最神圣的事业。对军校领导者来讲,岗位就是战位,育人就是战斗。组织把优秀的同志调整安排在军队院校领导岗位上,是信任、重托,也是大考、检验。必须强化政治担当、历史担当和责任担当,保持一种不怕困难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和勇攀高峰的豪气,以身许党、以身报国,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对工作要十分专注。当前,学习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和《军队院校教育条例(试行)》,推动学校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繁重,既要靠各级干,更要靠领导带。领导干部工作标准高不高、精气神好不好,对各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军校领导者要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单位当家建,把全部心思用在想干事上,把所有本领使在会干事上,把发展进步定在干成事上,真心爱校、热心建校、精心管校。

抓落实要有速度。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军校领导者作为办学治校的领头羊,要充分发挥排头兵作用,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带动院校官兵以时不我待的强烈使命感责任感,推动院校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确定的事紧前干。当前,军委机关围绕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和《军队院校教育条例(试行)》,推动教学科研管理创新,在优化人才培养布局、学科专业布局、科研学术布局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这些重要举措要落地生根,根本靠逐级落实,关键看领导者的执行力,否则再好的蓝图也是水中月镜中花。军校领导者要主动抓、带头抓、亲自抓,盯着干、推着干、往前赶,有力推动落地见效。迫切的事加油干。人有亲疏远近,事有轻重缓急。每个单位都有急迫的事、紧急的事。军校领导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区分轻重缓急,紧紧盯住备战急需、打仗急用、改革急缺、转型急忧、官兵急盼,以轻不得、慢不得、误不得的紧迫感,夙夜在公、奋发进取,开足马力、争分夺秒,做到推进有节点、筹划有重点、打造亮点、清除盲点、纠正缺点、减少失误点,做只争朝夕的实干家。领衔的事带头干。水应势流,兵随将转。对每位领导、每级领导来讲,只要党委作出了决策、明确了牵头责任,就要负起责来,大事大抓、难事狠抓,突出重点、扭住节点,既挂帅又出征,亲自研究、亲自筹划、亲自推动,切实发挥“头雁效应”,着力提高工作成效。相关的事合力干。成就事业,离不开齐心协力、团结协作。院校教育事业是一个有机整体,哪一个要素环节跟不上、慢半拍或者出现失误错误,都将影响办学治校全局。要强化体系观念、联合思维,强化“一家人”“一盘棋”理念,既善于当好“主角”、唱好“大戏”、干好“主攻”,也能够当好“配角”、跑好“龙套”、打好“助攻”,自觉做到步调一致、听从安排,珠联璧合、严丝合缝,为目标实现竭智尽责。

解难题要有力度。军校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当口,历史遗留问题、现实棘手问题客观存在,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困难也会不断出现。解决这些问题,靠一般作为很难奏效,必须出重拳、下猛药。军校领导者要主动担当任事、迎难而上,刀口向内、较真碰硬。责任要摆正。要破除“新官不理旧账”“少干少出事、不干不出事”的错误认识,不怕历史问题成因复杂理不清,不怕现实问题情况复杂解不开,不怕敏感问题利益复杂破不了,以敢蹚浑水、敢闯雷区的胆气魄力,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政策要吃透。政策是标尺,也是标准。近几年,军校建设相关政策密集颁布实施,军校领导者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政策意识,认真学习政策法规和制度规定,既围绕单一政策吃透精神、领悟意义、把握实质,还要准确领会相关配套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议事先议政,议政先学法,做到思想用政策统一、分歧依政策弥合、工作靠政策开展,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办事,杜绝靠脑袋决策。问题要抓准。摸透实情才能对症下药。院校调整改革后,教学布局、人员管理、服务保障等矛盾问题亟须解决。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全面、客观还原历史面貌,准确分析研判演变脉络,充分考虑各方情况,抽丝剥茧、探本寻源,在盘根错节的矛盾中审慎作出判断,从而找出关键、精打要害,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机制要跟上。随着改革大盘子落地,一些配套政策制度还在研究完善之中。军队院校领导指挥管理、内部工作运行等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军校领导者遇到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善于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剖析原因背后的原因,着眼改革发展方向和本单位实际,及时完善已有的、加紧出台急需的、预研论证未来的,以点带面、以点串线,切实构建符合院校建设特点规律、具有单位特色的制度机制体系。

带队伍要有温度。军队院校高级知识分子集中,官兵思想活跃,民主意识强,能不能把全校官兵团结起来、凝聚起来,不仅关系领导干部形象口碑,更事关院校建设长远发展,不仅考验领导者政治担当、政治智慧,更检视领导者为兵情怀。进步上要关心。毛泽东同志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对教职员工成长进步负责,就是对党和军队事业负责。选人用人由党委集体研究决定,但领导干部在酝酿阶段具有很大的话语权。军校领导者要自觉站在对军队教育事业、对党和军队建设事业负责的高度,始终秉持一颗公心,坚持五湖四海、公道正派,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切实选对人、选准人,立起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形成选贤任能、群贤毕至的良好风气。管理上要严格。军校大多部署在城区,自由活动空间大,内外交流频繁,给院校教育管理带来很大挑战。军校领导者要从关心部属政治前途出发,牢固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始终以高于部队、严于部队的标准要求,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时、管在关键事,让绝大多数官兵少犯错不犯错。保障上要周到。教职员工是院校的主体,营造拴心留人环境是军校领导者的重要现实课题。对待群众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切实拿出真心、诚心和爱心,工作上多说走心的话、多办暖心的事,想方设法为官兵解决后院、后代、后路问题,生活上想官兵之所想、急官兵之所急,做到感情上连心、生活上贴心、待遇上暖心,不断浓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团结干事氛围,使广大教职员工自觉自愿跟随领导者共创强军兴校伟业。

猜你喜欢
治校军校领导者
领导者的归零时机
这一以少胜多著名战例曾写入解放军军校教材
冀军校
未来学校的管理理念
你是哪一流的领导者
对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再思考
这里,有我们多彩的青春
以依法治校提升大学管理水平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
你是否胜任领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