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自己是兵团人而自豪
——记兵团劳动模范后斌忠

2020-11-30 11:03六师五家渠市总工会
兵团工运 2020年1期
关键词:砖房团场连队

□六师五家渠市总工会

回忆起在连队承包土地的年年岁岁、点点滴滴,后斌忠思绪万千、感慨万分、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1992年年初,后斌忠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带着妻子、儿女走出山沟,来到新疆。走进了兵团的怀抱,来到了六师一〇五团六连。

刚到连队,住的是地窝子,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内心非常地凄凉。正当他为“家”发愁时,有位老职工把他们家冬天用的棉门帘子送给他当褥子,有的给他送来白菜或萝卜。是连队领导和老军垦给了他温暖和信心。

当年后斌忠和妻子承包了10亩棉花,23亩打瓜,年底总共收入只有300元。一时没了信心,打算回老家。是团领导的真情慰问暂时留住了他,1993年经过团、连两级的科技培训,提高了种植水平,到年底除去成本和一年的开销,净挣5800元,这在甘肃老家是想都不敢想的收入,这让他信心大增,干劲十足。

1994年他成了一个真正的兵团职工。1995年连队选他当班长,1997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生命中的里程碑。

随着团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团里投入大量的资金将原来的水浇地改成现在的滴灌节水农业设施。这样职工的劳动强度减轻了、承包面积增加了、种植成本减少了、产量提高了,职工的收入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2013年在一〇五团六连搭建50座日光大棚。每年引进新项目,团党委都要开几次动员大会。因为职工种惯了棉花,都不愿意种其他作物,阻力很大。

后斌忠作为一线共产党员,每次团场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他都是第一个报名响应。结果是每次都受益,这几年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他们都说:“猴(后,谐音)子种啥啥挣钱,我们跟着他种多挣钱。”要问他本事有多大,可以预知未来。后斌忠却说:“这不是我的本事,是团场的多元增收政策好,这是我响应团党委的号召挣到了钱致了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20多年历程一路走来,让他万分自豪。他从刚来时住的地窝子搬进了土坯房、又从土坯房搬进了砖木结构的砖房、再从砖房搬进了温暖敞亮的楼房。

后斌忠在来新疆的20多年中也不是一帆风顺。1996年他得了严重的肾结石,是连队领导把他送去住院,医药费由团场垫付。2006年秋他遇到车祸,大腿断了,这次还是连队领导及时送到医院救治。当时正值秋收大忙季节,地里的棉花等着采摘。他躺在病床上满嘴都是泡,连队领导看出他的心事。就劝慰他好好养病,其他的一切都不用担心。地里的棉花由连队领导和全连职工无私帮助颗粒回收。事后,他说这两次大病要是在甘肃老家那肯定是倾家荡产,可是在这却没花多少钱,大部分医疗费都由团场报销了。

他常说,他的幸福生活是兵团给的。从2007年团场推行生产费自理承包后,他就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2009年他拿出3万元帮助了3户人家;2010年初,他出资3万元帮助乔五得种棉花;2011年他拿出3万元帮助乔和平种地,1万元帮助后勤学买机车;2012年他拿出2万元帮助牛五龙把地种上。2013年他带着连队5名老乡到昆仑钢铁厂打工挣钱,一个冬天下来每人增收1.8万元。就这样他每年都帮助职工致富。

他连续12年被团场评为先进生产者,连续8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被兵团评为劳动模范。在鲜花和荣誉面前,后斌忠的心态十分平和,他说:“没有党的富民政策,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我为自己是兵团人而自豪!”□

猜你喜欢
砖房团场连队
一切为了职工群众
——记二团十七连党支部书记李长功
兵团总工会出台连队职代会制度规范化建设意见
时光笔记(外二首)
团场的秋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完善团场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的探讨
精准扶贫之困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
陆河县老促会认真抓好两个专题调研
新时期职工教育在团场职工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