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楠:大漠深处筑梦想

2020-11-30 11:03杨铁军
兵团工运 2020年1期
关键词:松林开心果树苗

□杨铁军

25岁的宋振楠,在新疆大学毕业两年后,决意扎根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二师三十七团。“这儿是兵团向南发展的扩建团场,发展潜力大,有奔头,我决定不走了。”他说。

风沙中的“倔小子”

2019年2月,宋振楠被团党委安排在三连工作。

三十七团是二师最南端的团场,距铁门关市750公里,气候干旱少雨,年黄沙降存量每平方米高达2.9公斤。每年,这儿的几场沙尘暴,都会让一些农田里的庄稼受灾,职工群众叫苦不迭。

工作还不到两个月,宋振楠和职工们去沙漠植树。天不亮,他们就早早爬起来,坐着拖拉机去苗圃装树苗,拉标线,挖树坑。中午饿了,就在沙漠里啃干馕、喝白开水、吃咸菜,直到晚上10点多才回家。

4月8日,宋振楠正在植树,突遇沙尘暴,昏暗的天空下,滴灌带被刮得乱飞,遮天蔽日的沙土,让无处躲藏的他变成了“泥人”。连里要栽植胡杨3万余株,几天下来,他挖了400多个树坑,装卸了5000多颗树苗,手上扎了刺,还磨起了血泡。

“小伙子,累吗?怕不怕?”“不!”

三连党支部书记魏志刚问,宋振楠回答只有一个字。

望着连绵起伏的沙丘,宋振楠的眼神中透露着倔强。回到家,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喜欢的那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3天后,魏志刚告诉他一个消息。

要做“开心的事业”

魏志刚说,为了促进职工增收,连里要进行农业产业布局调整,计划试种200亩开心果,间作西梅。

“振楠,开心果是特色林果,投入大,产出高,但3年以后才能挂果,见到效益。你有知识,肯钻研,连里给你30亩地,你要给职工带个好头,干出个样子来!”宋振楠点了点头。

然而,种植开心果,在团里是破天荒的事,宋振楠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听说团里派人到喀什,学习开心果种植技术,他两次报名前往,向当地农业专家请教。

由于种植开心果前期投入大,见效慢,不少职工持观望态度。宋振楠种植的30亩地,购买肥料、雇佣人工,已经投入三万多元,比他年薪的一半还多。

为了示范种植开心果,工作之余,他仔细查看树苗长势,嫁接树苗,定期滴水滴肥,风雨无阻。

团领导到连队调研时,宋振楠吐露心声:要发动职工,成立开心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共同致富。

每次外出学习,他都要把所学知识与职工分享。然而,不少职工却认为,开心果长势较缓,3年以后才能挂果,不如种红枣来得快,当年种,当年就收益。

“叔叔阿姨们,你们说,咱们为啥要改变?”,连队举行升国旗仪式,宋振楠为职工宣讲种植开心果的可行性与前瞻性——

“咱们连有7500多亩红枣。这些年红枣市场低迷,大家辛苦一年,一亩地才挣1000多元。种开心果,3年以后,亩产150公斤,亩产值1万元以上……要仔细算算这笔账。”

“想登山,就得先探路。国内的开心果市场需求量大,但开心果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只能在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带种植,咱们团是一块‘宝地’,开心果是咱的‘摇钱树’……”宋振楠说。

在他的宣传带动下,杨钦龙、王松雪等7名职工报了名,要加入开心果种植合作社。这在连队引发了轰动,让他信心倍增。

群众身边的调解员

工作中,宋振楠放弃节假日,走访了40多户职工群众家庭,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来到田间地头,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6月15日,职工朱夫利反映,种植户管松林占他的便宜,让他遭受损失。原来,他和管松林的枣园同时滴水,塑料管道突然爆裂,水和肥料几乎全部流到管松林的地里。而管松林却说不知情,自己不负任何责任。于是,二人发生争执,互不相让。

宋振楠及时向书记魏志刚汇报情况,并对朱、管二人进行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拿出记录本,对管松林说:“管叔,你要多理解朱叔,他花钱买的肥料,却没用到自己的地里,肯定生气啊。按理说,你应该承担一些损失。”然后对朱夫利说:“其实,管叔对管道爆裂事先也不知情,你要多谅解。有事大家可以坐下来谈嘛,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千万别冲动……”

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调解,朱夫利、管松林坐在田间地头,为今天的不愉快互致歉意,作出让步。管松林主动提出,赔偿朱夫利7袋肥料,水费由朱夫利来承担。就这样,一场被激化的劳动纠纷,被宋振楠在田间地头化解了。□

猜你喜欢
松林开心果树苗
移栽树苗
A study on nuclear analysis of the divertor region of the CFETR
高山流水·松林里的红色石屋
我们班的“开心果”
合影
三棵桃树苗
我的爷爷和长征
霍松林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