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晓庄师范学校的武术教学

2020-11-30 11:42林银光
非遗传承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拳术师范学校指导员

林银光

20 世纪20 年代,陶行知在南京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为晓庄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晓庄师范”)。晓庄师范,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伟大实践,为中国教师教育和农村教育树起了一面永远的旗帜,为中国教育工作者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理论和实践财富。本文试就晓庄师范的武术教学作一概说。

早在1919 年12 月17 日,时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的陶行知在给校务会议的提案中提出:“拳术一课,关系个人体质及兴味,定为通习,不免违及个性,徒耗光阴。如改为随意科,则教育能活用方法,为个别之教练;学者应其所好,自易收放。有此二因,除体育专修课外,其他各科拟将拳术改为随意科。”[1]此提案随即被校方采纳,拳术成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选修课。陶行知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实际、勇于创新,推进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武术课程改革,也为晓庄师范的武术教学作了实践准备。

1927 年3 月15 日,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在校长陶行知作开学演说、师生代表发言后,武术指导员作了武术表演。陶行知在题为《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创校旨趣》的演讲中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实际的生活。我们每天早晨五时有一个十分钟至十五分钟的寅会,筹划每天应进行的工作,是取一日之计在于寅的意义。寅会毕,即武术。本校无体操课,即以武术代。”[2]晓庄学生人人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兴趣,选择学习刀、枪、棍、棒中的一科。学生徐明清当年是共青团晓庄师范支部书记,她在晚年时回忆说:“寅会以后是武术,晓庄师范没有体操,而由武术代替。武术不仅是一种健身的方法,在时局不清、社会不宁的情况下,还可防身。因此,师生们都很喜爱……(大家)悉心操武,兴致勃勃,经过一段时间后,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都有所改观。”[3]在用茅草做屋顶的学校礼堂犁宫前的操场上,陶行知常常和师生们一起习武,切磋技法。

陶行知深知武术教育对养成康健体魄的重要性、对培育真正国民改造中国的重要性。在晓庄师范成立两周年纪念大会上,陶行知完整地提出了“生活教育的五目标”,即“康健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陶行知特别明确地指出,“我主张以国术培养康健的体魄”。[4]如果说他早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时主张“体育为德智二育之本”是他体育素质教育思想的萌芽,那么他在晓庄师范时期倡导武术教学,正是其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实践。陶行知带领晓庄师范师生以武术培养康健的体魄,为的是造就“活的国民”“真正的国民”,“培养老百姓做主人,造成自由平等幸福的新中国”。[5]

陶行知注重改进武术教学法。他一再教导师生:“拳有打手、国手。我们必须按部就班地把这些功夫学好,才算是国手的入门。否则学得几手拳,运用不知变化,即使能够打倒三到五个人,也不过是个打手罢了。”他既强调打好基础,又倡导学用灵活,要求武术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法,要求学生不当打手当国手。[6]1928 年11 月3 日在晓庄师范寅会上,陶行知作了题为《以教人者教己》的演讲。他讲到,“韩先生(韩凌森,晓庄师范拳术指导员)教武术,不是要一位同学发口令吗?这便是以教人者教己。这位同学发口令时便是以同学教同学。因为要他发口令,所以他对于这套武术的步法就格外明了。他在发口令上学,便是以教人者教己”。[7]在晓庄师范,教师一律称为“指导员”,第一类是著名学者教授,如陈鹤琴、姚文采、赵叔愚等,第二类是富有实际乡村生活经验和技能的农民、渔夫等。陶行知提倡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为晓庄师范的武术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陶行知注重武术师资的建设。作为晓庄师范的创始者和执掌人,陶行知深知“教师为学校的命脉”,他千方百计为晓庄师范从全国各地招募优秀教师。当年的晓庄师资力量雄厚,令同行刮目相看。陶行知力邀于振声、韩凌森担任拳术指导员,在晓庄师范从事武术教学。于振声是山东济南人,自幼习武,是著名查拳大师,曾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金陵大学、东南大学等校任国术教授。1919 年,于振声与马良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华武术会;1923 年4 月,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在上海老西门公共体育场举行,于振声和几位武术大师到会献艺,被组委会评为“十八武术家”之一;1927 年,于振声参与创办中央国术馆,为三大顾问之一。于振声是晓庄师范首批受聘的指导员之一。韩凌森也是自幼习武,这位山东大汉也曾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参加过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并作武艺表演。1930 年4 月8 日,晓庄师范被国民党当局查封时,韩凌森还在学校任职。于、韩两人不仅是武林高手,而且是教学名师,为晓庄师范武术教学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一直为陶行知和晓庄师生崇敬。

陶行知注重大众武术教学。除了在晓庄师范开展武术教学外,陶行知还组织了“乡民武术会”。他主张全面开展利国强民的拳术教学,以提高学生和民众的体能素质和爱国精神。他提出,“晓庄附近的十二个乡村里的农人倘欲受武术训练,都可有师范学校武术指导员教以相当的武术”[8],他带领晓庄师范师生组织附近农民修建联村运动场,供农民练习武艺和游戏用。他还打算成立青年国术会,让青年人学拳十二套,刀枪剑棒任学一种。当年参与过乡民武术会活动的晓庄师范学生回忆道,陶行知组建乡民武术会,一是增进农民健康,二是联络农民感情,三是增加农民自卫力。陶行知通过乡民学武术,实践着“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理念和平民教育思想,彰显了他爱国爱民的精神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

晓庄师范尽管只开办了三年,但它对中国的教师教育产生的影响是永远的。晓庄师范武术教学的成功实践,对于当今我们学校和社会的武术教学也不无启迪意义。

猜你喜欢
拳术师范学校指导员
拳术论
王莹作品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高申作品
新时代传统拳术课程化研究
高申作品
衡士玉美术作品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盼头
石头拳术秘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