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设计的宜宾古城四象空间解析

2020-11-30 09:10李宗锴邓幼萍
山西建筑 2020年23期
关键词:四象朱雀白虎

李宗锴 邓幼萍

(1.西南交通大学,四川 成都 611756; 2.四川谱城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四象是古代中国解释空间方位与时间变化的一种语言模式,其基本图示最早可追溯至仰韶文化(约距今4400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的45号墓葬。历经千年的发展,四象在天文、风水等众多领域发挥作用,同时也对聚落选址于形态、城野景观营建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历史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面临文脉断层、城市格局失控等窘境,“千城一面”的现象逐渐显现于各地。因此,解读四象具有的现代城市设计语言意义,有利于研究聚落形态、城野景观营建。

四象研究有一定的基础,不同学者对四象的起源及四象在建筑学、风水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如:杨柳研究了风水中的四象对山水城市营建的影响,并提出四象空间范式概念[1],彭华在阴阳五行与四象关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认为四象与阴阳五行的起源有关联[2],陈春红在四象对建筑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对易经、天文星宿与四象的联系进行了详尽阐述[3]。总体看来,四象在城市设计领域相关研究较少,与现代城市营建的理解联系少,从构建人文空间、提振城市格局等方面研究四象与城市设计语言的共通点,对城市传承历史与文脉有着研究意义。

1 四象的发展与应用

1.1 四象的发展

四象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比附化阶段(先秦时期)、成熟化阶段(秦朝至明朝)和神秘化阶段(清朝至建国),这三个阶段包含四象的起源与发展脉络:从最初的方向定位、简单的心理暗示到与道教的阴阳五行相互融合,最后应用于风水学中选址择居。四象最早的概念可追溯至古代华夏族群的图腾崇拜,其名称也出现于史书记载中,“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4]。古人在比附化时期已经具有了判断四个方位的意识,并且将四个方位有意图地取象比附,这也是目前四象“从无到有”的观点。比附化阶段的四象运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刻在军队旗帜之上,便于行军;二是用于找寻熟知的星宿,辨别方位。

到成熟化阶段,道教开始逐步形成,四象被润色收纳于道教学说之中。道教的活跃使“四象”得以更广的发展,阴阳五行与四象的融合更是将四象推至一定高度:《春秋繁露》记有“左青龙(木)、右白虎(金)、前朱雀(火)、后玄武(水)、中央后土”[5]。得益于道教的大力传播,四象被风水师用于阴宅阳宅上,《撼龙经》利用四象进行点穴定茔的“求四象”:“四象者,脉息窟突也…突穴当凿平定基”[6];《阳宅十书》融入四象方位的观念,介绍阳宅内外的吉凶情况,“水木金土四星龙,此作住基终吉利。唯有火星甚不宜,只可剪裁作阴地”[7]。成熟化阶段的四象融入道教理论中,逐步走向成熟。

神秘化阶段的四象多活跃于民间风水师之口,与风水联系甚密,如明清时期的徽州,民众的风水观念浓厚,“风水之说,徽人尤重之,其平时构争结讼,强半为此。”[8]在卜算、墓葬方面,风水师常利用四象的语言将经验之谈“神秘化”,使原本具有科学一面的四象显得神秘、晦涩难懂。总体而言,四象的应用从初始的图腾崇拜、方位辨析,扩大为建筑布局研究和理论学说建立,而后延展为聚落的选址布局与个体命运的占卜。

1.2 四象的应用领域

夏商时期古人为区分四个季节时段的太阳在黄道的位置,将黄道划分为四个区域,并将这四个区域分称为东苍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9]。四个区域用苍龙、朱雀等命名是受分布在华夏各个地区的族群图腾崇拜影响,如苍龙对应东夷族的龙形图腾信仰,朱雀对应少昊、南蛮族的鸟形图腾信仰等。多元的民族文化经过漫长的融合,形成了四象的原始概念。目前,四象在各学科领域应用大致有三个方面:天文星象、时间季节划分、风水堪舆。

天文星象: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命名颇有深意,如众星所围绕的北极星(天极星、紫微星)被称为帝星(见图1),四象星宿中的中心天极星——太一[10],象征皇帝的居所,百姓则分布于黄道附近,代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象征组成华夏民族的族群。

时间季节划分:道教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中四象是指太(老)阴、少阴、少阳、太(老)阳。从一天理解,清晨阳气逐渐上升,称之为少阳;正午阳气最盛,称之为太阳;傍晚太阳西下,阴气上升,称之为少阴;夜晚温度最低,阴气最盛,称之为太阴。从一年理解,春是阳气上升的季节,代表少阳;夏是阳气最盛时节,代表太阳;秋气温逐步下降,代表少阴,冬最冷阴气最盛,则代表太阴。

风水堪舆:风水中的四象是当今主要认知。风水利用四象来表达方位的界定要素,将其比附为龙、砂、水等,如《葬经》中所描绘的“元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11],《阳宅十书》的“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元武,是为最贵地”。四象与风水的互动常体现在山、水等命名上:山川为龙,城邑为凤,风水师常选择充满寓意的词汇对山川进行命名,如龟山、龙首山等。

2 四象在城市建设上的体现

城市建设对四象的利用,是在阴阳宅中四象应用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在阳宅阴宅的方位选择上,四象作为辅助手段出现,如在阳宅选址上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有朱雀后有玄武”。城市是阳宅聚集之地,它被视为由众多单位体的阳宅组成的大型阳宅,由此阳宅风水中的四象便延展到城市风水之中。

中国古代各地都有一种常见的居住图示模式“葫芦模式”[12],即人所居住的地方是被各种景观资源所包围,追求围合空间所产生的精神境界,围合空间与四象空间“元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相似。四象空间是风水学将四象图示印刻在地形地势上,力求选择良好的人居环境来建设城池。从风水格局上讲,四象空间结构也符合风水格局所维持的生态系统,呈现出四象情态(见图2,图3)。城市是人工环境的大集合,它要与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其协调要素多是自然环境中的山和水。我国历代城市建设往往离不开山水,更有许多文人寄情于山水,这使得国人对于山水特别敏感,进而对山水要素的利用纳入择址筑城的考虑。山水在四象语言中充当极为重要的比附角色,通过对比多个古城空间不难发现,四象的格局在古城地图上的特征十分明显:地处四川的阆中古城,城东的梁山、大像山等山与城西的西山合为“左青龙右白虎”的格局,而烟洞山等作为玄武,锦屏山等山为朱雀,加之三面环水形成“山水环抱,冲阴和阳”的理想格局(见图4)。除阆中外,绵州(现今绵阳)、乐山古城(如图5,图6所示)都遵循四象基本图示,即古城背靠玄武,青龙白虎位其左右,朱雀位于城前。此外还有一些古城在平原丘陵地段没有太多的山体供依附,这些古城将道路、河流、池塘、林木等要素替换原有的山,从而达到相同的目的。

3 宜宾古城四象空间的解读

3.1 空间组织的核心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向》中提出节点、标志、道路、边界、区域,以这五种特定要素构建城市[13]。小节将古城具有代表性的标志罗列,并与四象空间进行叠加分析并得出结论:四象是古城空间组织的核心。中国人独有的对山水的喜好,使得大部分的古城选址都会选择有山有水之地,这也使得四象得以在大部分古城空间上显现。以宜宾古城为例,古城基本满足四象空间模式所要求的空间格局:翠屏山为玄武,营盘山为青龙,以古城南岸丘陵为白虎(原为丘陵地段,现今开发为宜宾新城),白塔山为朱雀与古城隔江而望。“治东,隔江,一名东山…遗址尚存,上有报恩寺塔,高二白尺”“治西,与师来山相连,山色四时常青,故名。旧有翠平书院”[14],将县志记载的资源整合罗列,分为人工标志:如人为建设的塔、庙等,自然标志:如催科山等(见图7),把四象的基本图示堆叠至“标志”图上,再根据四象的特点划定四象基本范围(见图8)。从标志分布范围分析,标志多数在四象图示范围中,且“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自范围内有不同数量的标志存在;从标志分布数量分析,按照古人对四象每类的理解不同,分布的标志资源也有差异:“玄武”作为城池的靠山拥有资源最多,青龙与朱雀次之,而根据古代“以左为贵”传统映射至四象是指青龙要优于白虎,因此青龙从高度和资源分布都超过白虎。根据凯文林奇对标志的释义:标志是辨认城市范围的线索,也是对“结构”的一种暗示,如果将“结构”理解为四象模式下的古城空间结构,可知标志的分布范围影响古城空间结构。四象基本图示作为划定古城空间范围的手段,影响着“标志”范围分布,而青龙、白虎等可看作是标志在四象图示范围内的集合,因此四象是空间组织的核心。

3.2 城市营建的“极点”

城市营建的极点是指城市营建的最大范围边界,边界是构成相邻系统边界的区域,具有过渡性和阻滞性[15]。古代城市在结合自然山水的营建中,善于利用尺度较大的城郊范畴来思考人居格局,因此城市营建的极点是将城邑郊野建设并入到城市营建范围中的边界。古城依照“利防御”“资保障”“益民生”“揽胜景”“壮观瞻”等标准,从生活、安全、风景等多个角度构建人居格局[16],人居格局的构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自然资源利用为主的山川河流,二是以人为建设为主的亭台庙宇。人居格局的构建在城邑郊野建设上的体现是郊野景观的塑造,构建人居环境格局的资源多汇聚于四象空间中:将四象空间外的周边村落划定不同区域可发现(见图9),玄武、青龙、朱雀和白虎会形成相应的景观廊道,这些景观廊道会朝着各个方向衔接其他城邑村落,同时廊道中的景观点均被作为古人仰慕、朝望的聚焦点,成为“一方之望”。

3.3 人文脉络的场所

诺伯格舒尔茨提出场所精神是一种人在与场所空间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场所感,或者说是一种精神思想[17]。从我国古代人文空间角度讲,自然山水往往被赋予人文内涵,“一丘一壑,皆足以触发人之性灵”,古人认为美好的山水环境都可以触发人的心之所向,通向精神向往之地[18]。四象也是通过人文空间来承载和彰显文化精神:将山川比附为神兽形态,利用山川特殊之处建设城市,塑造出具有特色的人文空间。宜宾流杯池位于催科山下的峡谷中,是宋代文豪黄庭坚为开展“曲水流觞”活动而建,不同时代的文人墨客们在流杯池雅集,各异的文化思想碰撞催生具有时代性的价值观念,生成具有人文脉络的场所。宜宾四象空间用语言勾画的山川、庙宇以及四象空间内建立的场所等(如图10,图11所示)承载着各个空间所表达的不同人文思想,这些不同人文空间串联起来一同构成城市文脉。四象构建的城市文脉与诺伯特所表达的人在不同的空间与之互动会产生不同的思想有着十分相似之处,“天人合一”与“诗意的栖居”从对场所的利用及场所精神的诠释两方面讲,它们的思想、目的是相吻合的。因此,四象是古人追求与自然合而为一的精神寄托,也是古代构建人文脉络场所的重要手段。

4 结语

优秀传统规划的传承与发展是当今国内学术界的重要使命。通过将四象与现代城市设计语言体系下的部分观点进行比对,从三个方面对四象与现代城市设计语言的共通点作了一次简略的探讨,力求还原四象具有科学本质的部分,总结四象与现代城市设计中的互通之处。四象是结合城乡规划学、环境心理学、景观学等多学科知识而构建的较为独立的空间设计语言,其目的是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同时四象在城市营建上的利用,对于古今城市设计语言的互识互译的体系构建具有研究意义。

猜你喜欢
四象朱雀白虎
朱雀
《四象》
撕掉“神兽”标签的朱雀
方向漫谈
白虎
良渚玉琮反映天地观念的再思考
朱雀
白虎
秘密旅行
唐白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