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针灸联合耳穴压豆对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2020-11-30 06:57张福琴张俊雅朱利莉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压豆尿潴留耳穴

张福琴,张俊雅,钟 华,朱利莉,周 熙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NB)是因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而产生下尿路症状疾病的总称,病因包括糖尿病、脑血管病变、脊髓损伤、医源性因素等[1]。近年来,脊髓损伤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导致的NB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患者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和尿失禁,其中约80%患者以尿潴留为主[2]。目前NB尿潴留治疗包括膀胱训练、留置导尿管、药物治疗等效果有限[3]。NB尿潴留在中医学中可归为“癃闭”范畴,通过中医康复技术治疗具有良好效果[4]。本研究应用艾灸针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NB尿潴留,以期提高疗效帮助患者重建或恢复膀胱功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84例为研究对象。①纳入标准:因脊髓损伤造成NB;诊断尿潴留标准参照2010年《神经源性膀胱膀胱诊疗指南》[5]内容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中“癃闭”诊断内容;患者存在排尿困难、膀胱胀满等症状,残余尿量>100 ml;年龄18~65岁;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预计生存期>3个月;NB病程<3个月;留置导尿管已拔除;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有膀胱造瘘术、尿道前括约肌切开、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等手术史者;存在尿道炎、膀胱炎、尿道周围脓肿及其他严重泌尿系统感染者;合并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存在严重肾积水者;合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者;逼尿肌收缩亢进或尿道出口器质性梗阻等导致尿异常者;排尿时自主神经反射亢进者;有精神疾病史或存在认知障碍者;对艾灸、针灸及耳穴压豆不耐受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65(49.82±9.27)岁;NB病程1~3(1.28±0.72)个月。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24~65(50.32±9.86)岁;NB病程1~3(1.31±0.69)个月。2组性别、年龄、NB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参照《神经源性膀胱膀胱诊疗指南》[5]、《神经源性膀胱尿护理指南》[7]内容给予常规治疗:根据患者膀胱残余尿量插入尿管导尿进行间歇性导尿,每次4~6 h。在晨起、餐后30 min或睡前等时间对患者进行行为训练,安排患者排尿,养成定时排尿习惯。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配合生物反馈进行盆底肌肉收缩练习。采用Crede手法辅助排尿。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指导、制定个性化饮水计划等。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针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①艾灸针灸:取穴关元、中极、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百会等;在患者排尿后或导尿后进行,常规消毒穴位,以0.3 mm×40 mm毫针缓慢进针约30 mm,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20 min,针刺的同时以艾条灸关元、中极、气海,点燃并预热好的悬灸置于穴位上约4 cm,每次每个穴位15 min,艾灸时用手感受温度,避免烫伤;艾灸针灸,1/d,每周5 d,2周为1个疗程。②耳穴压豆:取穴肾、膀胱、交感、艇角、皮质下、三焦,常规消毒穴位后以王不留行籽贴于穴位处,单耳贴压,每次按压5 min,3/d,按压力度根据患者疼痛耐受程度调整,每3天两耳交换。2组均治疗2个月后评价疗效。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临床疗效:参照《康复医学》[8]内容评价疗效:临床控制,排尿功能基本恢复,达到膀胱功能平衡状态(泌尿系感染无或轻度,残余尿量≤100 ml,无尿失禁);有效,排尿功能明显改善,未达到膀胱功能平衡,但残余尿量减少≥30%,尿中无白细胞;无效,无法自行排尿,未达到膀胱功能平衡,残余尿量减少<30%。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有效)/总例数×100%。

1.3.2排尿日记及尿路感染:统计2组患者每日饮水量、每日排尿次数、每日单次排尿量及尿路感染等情况。

1.3.3尿动力学指标:2组于治疗前后采用尿动力学检查系统检查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积、充盈期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速。

1.3.4生活质量:治疗前后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指数量表(I-QIL)评分[9]及尿失禁问卷量表简表(ICI-Q-SF)评分[10]评价2组生活质量。I-QOL评价排尿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值为0~6分,分数越高对生活质量影响越大;ICI-Q-SF包括行为限制、心理影响及生活障碍3个方面,共22个条目,各条目分值为0~5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NB尿渚留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排尿日记及尿路感染情况比较 2组治疗前每日饮水量、每日排尿次数、每日单次排尿量及尿路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每日排尿次数均减少,每日单次排尿量均增加,尿路感染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但2组治疗前后每日饮水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NB尿潴留患者治疗前后排尿日记及尿路感染情况比较

2.3尿动力学指标比较 2组治疗前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积、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及最大尿流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残余尿量较减少,最大膀胱容积、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及最大尿流速水平增加,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见表3。

表3 2组NB尿潴留患者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比较

2.4生活质量比较 2组治疗前I-QOL评分、ICI-Q-S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I-QOL评分降低,ICI-Q-SF评分增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见表4。

表4 2组NB尿潴留患者治疗前后I-QOL和ICI-Q-SF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机体排尿时膀胱将排尿信号经脊髓传导至大脑,大脑再对脊髓下达排尿指令至膀胱,脊髓损伤后会导致中枢神经与外周元神经联系障碍,支配膀胱的相关节段神经功能异常,导致脊髓信号传导通路障碍,排尿不受意识支配,不能自主排出潴留的尿液,出现尿潴留[11-12]。尿潴留、反流、排尿控制失调等均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肾积水等,严重者可导致肾衰竭,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目前NB尿潴留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现代康复主要通过间歇性导尿、膀胱功能训练、药物干预等治疗手段达到建立平衡的膀胱尿道功能,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13]。在脊髓损伤后的NB尿潴留治疗中,无论是单用针刺、艾灸、推拿等,还是多种技术与西医技术结合都是有效的[14]。本研究以艾灸针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NB尿潴留发现这一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在改善患者排尿状况及尿动力学方面优势明显。

中医认为督脉上属于脑下属于肾,脊髓与督脉并行于脊柱骨内,二者共同构成脑与肾功能联系的桥梁,脊髓损伤者督脉受损,阳气敷布失常,肾阳不足,瘀血阻滞经脉,经脉气机不畅,肾和膀胱气化失司,导致尿液无法排出,形成尿潴留,治疗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以通利为主[15]。针灸之法则可刺激穴位调理脏腑阴阳,通三焦之利,散四肢百骸脏腑之瘀,促进膀胱平滑肌功能,尤其是灸法中以具有理气血、调畅气机的艾叶制作艾柱后灸火,可借助艾灸药力与热力作用发挥通阳功效,温通经脉,温阳扶正,启闭利尿、调畅气机使水通道,从而使排尿通畅[16]。本研究艾灸针灸取穴关键穴位为关元、中极、气海,关元接近膀胱解剖位置,针灸后直接影响膀胱壁组织,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并排尿。中极为膀胱募穴,是中医治疗尿潴留的传统要穴,针灸后刺激交感神经及腹下神经,调解膀胱内括约肌和逼尿肌的功能失衡。气海为先天元气汇集之所,针灸可以益气助阳、调理冲任、调经固经,加强膀胱的约束功能[17]。

耳穴压豆是中国古老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耳针,中医认为耳穴是机体与脏腑、百穴、组织器官沟通汇散之地,于耳廓贴压王不留行籽可调节脏腑阴阳、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在脊髓损伤后NB尿潴留中采用耳穴压豆治疗中可刺激耳廓上的神经,发挥双向调节作用,调节机体神经体液因素,增加膀胱逼尿肌局部血管的血流灌注,促进组织功能的修复,纠正机体失衡[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排尿日记指标、尿路感染、尿动力学指标及生活质量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表明艾灸针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脊髓损伤后的NB尿潴留疗效确切,在改善患者排尿状况、尿动力学方面具有优势,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这与艾灸针灸联合耳穴压豆均可通过刺激穴位产生神经调节作用,纠正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紊乱,提高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协调性,进而提高膀胱的排空有关。

综上所述,脊髓损伤后的NB尿潴留采用艾灸针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排尿及尿动力学状况,降低尿路感染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压豆尿潴留耳穴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