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女性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历史地位

2020-11-30 09:10杨淦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历史地位女性形象

内容摘要:从古至今,女性的命运问题都受到了各个文学作家的广泛关注。由于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她们在爱情、婚姻以及家庭方面受到的不公平对待,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她们的叛逆意识的崛起。基于此,本文以叛逆女性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历史地位为题展开讨论,旨在能够为读者展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叛逆女性从意识觉醒到实质抗争的过程。

关键词:叛逆女性 女性形象 中国古典文学 历史地位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很多典型的女性形象,比如元代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等,这些女性身处于男权时代,但是她们敢于执着地追求幸福,渴望自由平等的婚姻生活,当她们受到压迫时,她们敢于反抗,敢于用自己的方式与其做斗争,她们骨子里拥有一股叛逆反抗的意识。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觉醒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女性的叛逆思維以及叛逆意识更加强烈。叛逆女性作为女性中的重要代表,在生活中和文学作品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她们共同构建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当。

1.女性叛逆意识崛起—刘兰芝

叛逆女性形象的形成,经过了女性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到女性的解放发展。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叛逆女性形象莫过于《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她在结婚之前读诗书,是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一个少女,但是在结婚成为人妻之后,她也辛勤工作,和当时大多数结婚的女性一样恪守妇道,严格束缚自己的行为,逐渐失去了自我,再加上丈夫对她的爱给了她很大的支持和安慰,因此她逐渐享受这场婚姻,并且将其视为她生活的主要理想。但是无论身处于哪个社会,每个人都还是社会人,会受到一些时代观念的影响,尤其是汉代主要以传统伦理观念为主。她在这场婚姻中能够享受到丈夫的爱,但是也会更多的受到一些伦理纲常的影响,而且丈夫的态度并不能使其现状得到改善,丈夫的行为甚至让他更加对现实感到绝望,面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刘兰芝此时才有所觉醒,为了保留自己的人格尊严,她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娘家,但是这又被其婆婆认为没有礼节,这更是给刘兰芝带来更大的困扰,于是她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刘兰芝开始有了反抗意识。但是当她回到娘家不久之后,又受到了兄长的掌控,逼她嫁给太守的儿子,刘兰芝当然不愿意,于是在婚前一天与董仲卿约定殉情,以死来表达自己的抗争。刘兰芝的悲剧是对中国封建宗法社会中妇女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反映,也无法改变自己处境的一个现状反应。虽然汉代进入了封建社会,但是其中的很多制度仍然是奴隶制社会存在的,大多数女性的命运仍然掌握在封建礼教的家长以及制度中,尤其是一些对于婚姻生活方面的规定,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外曹丕的《出妇赋》曹植的《弃妇诗》以及民间流传的弃妇诗如《白头吟》、《怨歌行》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婚姻制度以及传统伦理带给女性的不幸和痛苦,在众多的诗歌文学作品中,《孔雀东南飞》塑造了刘兰之这个敢于与命运抗争,敢于与世俗抗争的女性,它标志着先秦汉六朝文学史上女性形象塑造的突出成就,从一定程度上让让我们可以发现当时已经有部分女性有自我觉醒意识和自我解放的意识。但是刘兰芝以死来作为反抗斗争的形式看似太过悲壮刚烈,从现代意义上去讲,却还是蕴含着一些不够坚强的成分在其中,首先她对婆婆以及兄长对其的压迫并没有正面抗争,而是以殉情的方式进行消极应对,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她只是逃避了当前的一个处境,而不是主动地去面对发生的事情。其次,她与董仲卿之间的感情是婚后才产生的夫妻之情,是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产生的,或许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传统封建理念的影响,进而表现出对丈夫的敬爱。其三,她被迫回家和以死反抗表面上看起来是反抗的婆婆还有哥哥的压迫,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她反抗的是封建的宗法制度和婚姻制度,只是因为她生活在这个环境中,她所受到的压迫是来自于这些人,因此她反抗的也只是剥夺她生活权利和压迫她的这些个人。

2.叛逆女性寻求解放--崔莺莺

《西厢记》中的女主人公崔莺莺无疑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二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叛逆女性,崔莺莺虽然是出身名门之家,但是其生活空间密闭,生活的社会环境比较严酷,她又敢于对封建礼教进行抗争,大胆追求自由爱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刘兰芝所代表的旧时代不同,她所处的时代是先恋后婚,她鲜活的艺术生命力促成了她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崔莺莺和刘兰芝不同,她并不是一味地忠于婚姻,而是对爱情具有更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她通过父母做主嫁给门当户对的郑恒,由于郑恒是母亲的亲戚,崔莺莺对其人品、才气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她对其并不满意,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与自己因为相爱而成婚的人。为此经过一些巧合,她与张生一见钟情,甚至冲破了封建礼教和门第观念的束缚,否定了父母之命的与郑恒的包办婚姻,这是继刘兰芝之后的一个重大突破,崔莺莺和张生之间的感情既是崔英英渴望的,也是其真情实感。但是这样的爱情结合与传统的父母之命的婚姻秩序具有很大的冲突,于是崔莺莺让丫鬟去张生处问病,看到张生回信,她写信约张生月夜相会,张生答应前来,但是她不但不认账,还把张生教训了一顿,崔莺莺在经过多次类似的情况之后,终于冲破了传统封建观念,与张生私定终身。崔莺莺直接违背父母之命,敢于追求爱情,是女性反抗,寻求解放的进一步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整个过程中,崔莺莺的丫鬟才是真正的促成人,而且崔莺莺的反抗也并不是极其彻底的,当母亲逼迫张生赶考时,她虽然内心有些许不满,但是她并没有公然反对,她也希望张生能够得到母亲的认可,从心底里是希望张生能够科举状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崔莺莺的妥协以及对男性的依附。

3.女性叛逆形象的进一步发展—杜丽娘

总体来看,崔莺莺之后的女性叛逆形象是有进一步发展的,比较明显的是《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她为了追求痴心的爱情和理想的生活,经历了梦幻生死的故事,而且这并不是作者的奇思幻想,而是来自于人们对青春的珍惜以及对女性的同情。杜丽娘从小就被以封建淑女的方式进行培养,她必须要做到各方面尽善尽美,不能擅自出入闺门,在礼仪方面也要做到极其规范,而且其父母为了能够培养她德行,专门请了私教,从儒教经典方面进一步地约束杜立良的身心,但是杜丽娘骨子里就有一种叛逆的心思,因此她也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理解作品,她认为《诗经》并不是歌咏“后妃之德”,而是称赞自由的鸟儿,浪漫的君子和淑女之间的爱情。也正是因为这个唤起了她初步的意识觉醒,让她感受到对周围环境的不满,从而使得她在行为上有一些改变。比如她与丫鬟到从未去过的后花园游玩,后花园的花花草草让她感受到了短暂的美好与快乐,同时也让她激起了对爱情的渴望,甚至做梦都梦到一位书生对其爱抚的情景,甜蜜的梦见让她眷恋神往,甚至在梦醒之后公然违背母亲的命令,自己来到大湖石畔寻梦。虽然最后死于寻梦溺爱的渴望之中,但是她的可贵之处在于她不仅是为情而死,还表现在死后对阎王据理力争,对柳梦梅一往情深,为情而生更表现在金銮殿上的大胆抗争,当皇帝用传统的封建教条指责她时,她理直气壮地回答,“保亲的是母丧门,送亲的是女夜叉,”当父亲要离开柳梦梅才肯与她相认时,她毫不犹豫地表现了追求爱情的决心,使得皇帝为之感动,甚至亲自主婚。

4.叛逆女性形象的突破—林黛玉

在杜丽娘之后,作家笔下的叛逆女性形象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就莫过于我们极其熟悉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从一定程度来说,它是封建社会广大女性痛苦生活的总结,同时也是新女性的代表,虽然她总是显得多愁善感,但是她性格的内在本质和前面的那些女性相比要进步很多。首先,崔莺莺和张生的恋爱是依靠丫鬟的帮助,但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恋爱是发生在完全自由做主的情况下;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恋爱也是发生在虚幻的梦境当中,而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是比较现实的;黛玉因为失去父母而借助在贾宝玉家中,生活环境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更是体现了对真挚感情的渴望和执着的追求精神;其次,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打破了外貌,门第等的模式,因为她们俩之间的爱情主要是思想和志趣一致;其三,崔莺莺和杜丽娘把婚姻成功的希望寄托在男性的仕途成功上,而林黛玉却不曾劝贾宝玉去考取科名,也不曾和她谈过仕途之类的话,所以贾宝玉“深敬黛玉”对她情有独钟;其四,崔莺莺和杜丽娘的文学才识比较一般,她们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自己的妇德,而林黛玉的是才识非常之高,林黛玉的抗争对象不仅仅是封建女教以及一些传统的婚姻制度等,还有对封建的生活理想和人生道路的反抗。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刘兰芝、崔鶯莺、杜丽娘、林黛玉等的叛逆形象深刻反映了男权社会中女性反抗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解放的向往。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记载,女性形象的男性意识逐渐被女性的自我意识取代,她们一个比一个坚强,她们的思想也一个一个比一个成熟,这也是逐渐在促进文学作品中发展。根据这些女性形象出现的时代可以看出中国封建社会与文化状态,由兴盛到衰亡的变迁过程,这些女性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和逐渐反抗意识增强都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理超.元杂剧中叛逆女性形象的文化解读[J].文化学刊,2018(02):208-209.

[2]李德慧.“三个叛逆的女性”——论李劼人“大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6(09):6-9.

[3]龙丹.叛逆的闺中天使——《群芳亭》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2):18-24.

[4]陈丽荣.唐传奇繁盛期爱情作品中叛逆女性形象探析[J].名作欣赏,2016(36):147-148.

[5]瞿宁霞,郝涂根.从丁尼生笔下女性形象看其多元女性观[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6):748-751.

(作者介绍:杨淦,西安翻译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猜你喜欢
历史地位女性形象
民国时期二胡音乐研究
江西豫章书院的历史地位、现状与开发前景
中央苏区医学教育历史地位探析
管道升画作的艺术探索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