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心理健康服务发展模式与必要性研究

2020-11-30 09:13罗德富
学理论·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公共治理城乡居民发展模式

罗德富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公共服务机构的重视。许多城市开展了以社区为单位、以街道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基于此,本文从公共治理视角出发,分析城乡居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它的发展模式,从而为政府统筹规划,建立政府、社区服务、城乡居民三位一体的共治模式,为公共领域的心理健康服务发展提出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公共治理;城乡居民;心理健康;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11-0066-02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改变,但是各类突发事件亦频繁暴发。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的经济、医疗、公共治理等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让民众了解并掌握科学的防疫知识,积极疏导群众的心理问题,降低民众的恐慌程度等,可以有效控制疾病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公共治理视角下的社会参与主要包括:公民对于政府应对危机所采取的公共政策的认可和监督;公民对于公共利益的自觉维护与积极参与。因此,本文在公共治理视角下探讨城乡居民心理健康服务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及其发展策略,以为公共领域的心理健康服务发展提出可行性路径。

一、公共治理视角下城乡居民心理健康服务发展模式的必要性

(一)应急管理的必要性

虽然中国已经走过了许多年的和平时期,但是风险依然存在,各类突发事件在人类的生活当中仍然有非常高的频率,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能造成极大的破坏。为了缓解危机的伤害,进一步加大保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力度,对于应急管理应当有一系列的监控、预警、反馈等措施。对于事前防范、事后检讨等提出一系列的举措。主要是在政府的主导下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而且由于突发事件普遍是大范围大区域布局,范围广,因此需要调用各类社会资源,按照统一的标准规划各部门各层次的工作。具有分工协作、共同防治的特征和责任共担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而由于这些公共的突发事件普遍是大范围的、突然遭受的、严重的自然或者人为的灾害,对于人类的生活、工作、精神等造成极大的压力,容易造成群体的心理失衡,严重的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对于心理危机也要进行相应的疏导干预,避免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

(二)心理干预疏导的必要性

所谓的心理干预就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之下,由掌握心理学理论的专业人才对相关人员每个个体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与反馈,帮助其抵御负面情绪,消除消极心理。心理干预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避免自我的伤害,造成自杀自残等社会问题;二是为了避免更大范围的伤及他人的现象,恢复社会的心理平衡与积极动力,在心理干预过后有利于建立民众对于心理危机的意识,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从个体的心灵问题渗透到群体的心理建设,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使整个社会能够更加齐心协力地渡过难关。从更高的层次来讲,有利于树立国家形象,提高政府的信息透明度,增加政府的公信力。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展现国家责任感。

(三)社区服务的必要性

社区一词来源于古拉丁语,是由于互动关系而产生的社区认同,进而形成了以地域为单位的结合与归属感。综合其地域的差异、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可以将其划分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具有不同的服务领域,以及集中程度的差异、功能方面的差异、环境的差异等。只有在以社区为基层单位的协同治理下,才能将每个个体由无序的自然状态,转化为空间上的有序状态。管理者与居民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主体,聚集相应的资源与优势。这样,在相应的公共危机暴发的时候,才能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对于整合资源等也有更高效的帮助,才能平稳地渡过危机,尽快结束人们内心的恐慌,恢复到积极阳光的心理状态,积极投入生活与工作,促进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二、公共治理视角下城乡居民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的策略

从公共治理的视野出发,治理的相应主体,其本身具有多元属性,但是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和行动准则,主要是在多元主体的参与下发挥各自的职能,从而实现共同治理的目的。在城乡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中,主要是协调政府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居民三方面。一是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公共服务标准以及政策等,对资金、设备、专业人员实行考核监督,提出一定的准则以及奖惩制度,为基层执行社区社会管理提供相应的专业指导。二是社会服务机构,最主要是一些社会非营利的团体组织以及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三是城乡居民。实际上,只有对心理健康问题重视与认可才能提高民众的接受程度,主动积极向这些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一)政府:构建完整体系,提出相应规章制度

构建完善的自上而下的法律保障体系,确保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有法可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快速稳定的发展,离不开相应规章制度的建立、法律法规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3年正式颁布实施,对于相應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执行空间。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各地的发展,应当进行相应地方细则的补充与完善。保障各地在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中有法可依。由于心理健康涉及的营利机构与非营利机构较多,而且所牵涉的工作量较大,管理部门也较多,因此需要政府进行统筹安排。只有由政府牵头,卫生部门负责,由省向市区街道社区层层递进进行体系的构建,才能从基层做起,对于城乡居民的心理健康提供相应的帮助。

政府应当提供监督考核、奖惩制度的保障。同时,政府也应当充分引入相应的市场机制,通过政策扶持,鼓励社会团体走入心理健康发展领域。对于社区心理健康事业的支持与建设,将逐步成为公共治理环节中的重要一环。而且由于心理健康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对于专业人员的心理学、社会学、医学、教育学、传播学等都有相应的高要求。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应当出台专业的指导体系、规培体制,为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专业指导,有心理学相关的技术理论做支撑,保障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科学合理和高效运行。

(二)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提高专业水平,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首先,社区应当完善对于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心理健康宣传预警机制。意识到防范大于治疗,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努力提高民众对于精神问题的重视程度,使其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当出现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相应的咨询服务工作室,对于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多样化的咨询服务。如在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时,武汉许多居民因受封城的影响,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此时就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电话、微信等移动互联方式,进行相应的疏导工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机制,对于人群实施心理上的救援,以及行为上的帮助,能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使受灾人群尽快走出疫情的心理创伤期。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由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制,提升民众的心理健康程度。其次,在日常生活中,社区也肩负着调节人际关系、缓解工作压力等职责。因此,对于各类有心理障碍的个体,应当建立更多的个性化本土化服务机制。对于个体团体或者以家庭为单位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干预与介入。另一方面,社区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对于其团队要保障专业性,只有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进行相应的专业技术性工作,提升整体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三)居民:增强意识,积极参与

城乡居民不仅是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也是服务质量的评估者、反馈者。只有社区居民提高自我心理健康防范意识,积极主动寻求帮助,政府心理机构与居民才能协同合作,相互促进工作,将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心理健康社区服务机构发展推向更加专业、高效的新高度,实现政府社区服务、城乡居民消费群体共治模式。

三、结语

公共治理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于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兴起的理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快速增长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公共突发事件概率急速上升,对于传统的政府职务、政府的行政公共治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公共治理理论借助公众的力量,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治理社会。简而言之,公共治理就是以社会组织为主体,基于某些共同的目标,运用个性化、本土化、多样化的手段,对相应的公共事务进行了协同管理。公共性是开展服务模式的灵魂与宗旨,是在国家权力的主导下,与公众利益的持续互动交流的过程。

心理健康服务作为面对广大的城乡社区居民提供的一项服务,一方面具有公共卫生产品的属性,针对相应的人员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干预与疏导措施。另一方面城乡居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通过多种宣传途径,普及精神、心理方面的科学知识与心理健康常识,同时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城乡居民自我调节的能力,化解心理疾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建.民主政治视域下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

[2]李菊.我国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7.

[3]李韧.我国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模式探讨[D].重庆:重庆大学,2012.

[4]劉奕.应急管理中城市社区心理干预的模式构建[D].西安:西北大学,2013.

[5]刘宗锦.我国城市社区教育协同治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7.

[6]王博.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社区地震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

[7]张海静.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8]张云武.公务员精神健康的影响因素:一项多层线性模型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7(1).

猜你喜欢
公共治理城乡居民发展模式
国家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公共治理视角下我国微博问政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试论现代公共治理中的领导力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公共治理背景下社会问责完善与创新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