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2020-11-30 09:13路长明段雄波陈成
学理论·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渊源生态文明价值

路长明 段雄波 陈成

摘 要: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长远发展的基本战略和重要内容之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并应运而生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文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渊源、思想内涵及深刻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指导实践。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渊源;内容;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11-0005-03

习近平总书记从陕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宁德、浙江、上海直至中央这一路走来都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阐述,做出了一系列论断,譬如“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發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等等,这些阐述和论断都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这些阐述与论断共同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需要指出的是,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标志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正式确立,意味着这一思想将成为今后党带领人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最高纲领和最终指南。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渊源

(一)理论渊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在传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思想理论基础上,在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任务变化的情况下,锐意进取、执政为民、夙夜在公,在内政外交等方面不断探索,科学地回答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进行坚持和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理论判断、理论决策,并由此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7年党章修改明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同根同源,理论渊源就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实践渊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伟大实践,是实践出真知,是“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渊源,一是从陕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直到党中央的多年从政实践给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根落地的第一亲身实践依据,其间提出了诸如“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等一系列论断;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人民■力同心、团结一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努力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同发展,不断总结实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中国走进新时代、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可以说这一时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新的时代实践依据;三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多年以来栉风沐雨、岁月峥嵘,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辩证地看待、处理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实现理论提升,始终确立、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及思想,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党的实践依据。

(三)历史渊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深根植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把握,是怀古照今,是清醒认识。其历史渊源一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代名家关于生态环保的诗词不胜枚举,其所倡导的生态环保理念、生态环保治理智慧等等至今仍有借鉴作用。譬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哲学思想;“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描绘的就是幅美丽中国春天图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强调源头治理管控思维。二是从全球文明进程来看,发达国家和正在发展中的国家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由于过度重视经济增长而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比如雾霾这种现象就有共性。三是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人类社会从远古茹毛饮血发展到现代文明社会得益于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不断变革发展;得益于科学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得益于物质生产极大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用实践证明它是正确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力主“建设美丽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就是在总结社会发展历史、望眼社会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提出的。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

(一)总体目标——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这一词的首次出现是在党的十八大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将“美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此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写入其中。“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回应民生——质朴民生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准确判断表明人民群众追求生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而美丽生态必不可少,所谓“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建设生态文明,是民意,也是民生”,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直面民生诉求、始终不忘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质朴、正面回应。

2.“道法自然”——科学自然观:“生态兴则文明兴”,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凸显,党和人民清醒认识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中国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必由之路、必走之路,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清醒认识与科学把握。

3.大国担当——全球治理观: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各国在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上大都趋向于“先破坏、后治理”,常常无奈选择以环境破坏为代价换取国家经济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发展至今,愈来愈接近世界舞台中央,越来越为推动全球治理贡献大国力量,“美丽中国”的提出与建设就是让世界看到“中国模式”,提供“中国智慧”,展现“中国担当”。

(二)战略选择——坚持“六大原则”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人与自然从来都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对立面。人类的破坏活动会遭遇大灾大难的自然回应,给予人类文明惨重打击,中国古人就倡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和谐思想,也有“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人与自然相处思想。历史、实践和文化传统告诉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生,学会尊重、保护自然,实现共生共享。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辩证指导。人类对经济活动同环境影响的认识从来都不是一步到位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其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要金山银山,忽视绿水青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认识过程是螺旋上升的,是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艰辛探索历程。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不可少。

3.“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前中国社会,随着消费升级、需求升级,人民群众对蓝天、碧水等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中国共产党对环境生态建设要求的回应就是对民生要求的回应,是国之大事,是民生幸事。“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促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体现,需始终坚持、一以贯之。

4.“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是系统思维。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从来都不是割裂的,而是共生共存的生态关系,相互涵养、相互滋润。“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所以生态文明建设不能用割裂开、局部的、短期的眼光看待,必须坚持系统思维,从整体出发、从系统着手,综合考量、综合治理,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

5.“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是法律保障。一方面,改革与法治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个不动、少一只不飞。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革生态文明建设体制必不可少,动则全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必须跟上。另一方面,法治国家建设全面深入推进,全民知法、懂法、守法、敬法风尚正普遍形成,法律制度严不严格、周密不周密直接关系到后续执法及司法效果,关系到生态法治是否有效,生态建设是否有法可依。

6.“共謀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大国智慧。“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中国始终以负责任的大国态度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践行国际环保相关约定并承诺争取到2020年实现碳强度降低40%~45%的目标,宣布建立200亿人民币的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随着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有方法去推动全球治理,共同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三)现实路径——构建“五大体系”

1.生态文化体系是灵魂。文化简言之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构建生态价值观念的文化体系就是要绿色环保生态理念通过教育宣传深入人心;就是要将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生活、生产中去;就是要传承古人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保思想,同时又不断丰富发展如“绿色发展理念”等新思想来涵养素质、提高认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心向绿”的生态价值取向风尚。

2.生态经济体系是基础。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经济领域体系变革必不可少。一是要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改革,推进产业由高消耗、高污染向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型转变;二是大力扶持培育绿色经营、生产主体,提高“绿色环保”企业增量,去掉“黑色污染”企业存量;三是加大科技创新及扶持力度,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向实际产能转化,加速绿色新能源覆盖。

3.目标责任体系是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守住生态文明建设的红线和底线需要明确目标、压实责任。这要求一是要通过科学规划、论证,实事求是、联系我国社会经济实际设定目标;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转变政绩观念,将生态环保指标考核纳入到政绩考核体系重要指标中去;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保监督监察职责,加强日常监督,加强考核。

4.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保障。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的环境与发展的问题有很多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法律等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有关。国家要实现“法治国家建设”,实现“法治现代化”,实现“五位一体”协同发展,就要深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改革,坚决破除原有生态体制、机制不合理、落后的成分,建立一套适合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5.生态安全体系是重点。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幸福、获得感的直接影响因素,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构建稳定的生态安全体系必须牢牢抓住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良性循环系统这一重点,强化全局统筹、加强综合治理;必须牢牢抓住构建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体系这一重点,注重粮食安全、用水安全、能源安全等,注意生态承载、资源紧缺问题,加强重大环境问题暴发有效预防和应对能力建设。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价值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回首来时路,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七年知青岁月里就亲身感受到土地贫瘠、水土流失是贫困根本;在河北正定时就为无视环境破坏的发展致富感到忧虑;在福建时锐意进取,辛勤求索生态环保发展之道;在浙江执政期间力主“两山论”,并“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发展形势,面对人民群众新的发展需求和呼声,决意全面深化改革,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顶层设计,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实际做出的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关系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符合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道。从理论品质上看,应当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是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同时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科学辩证、实践论证而发展起来的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理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从实践中来的,也要回到实践中去,用实践去检验它的生命力,检验是否可行。众所周知,近些年,中国国民虽然愈加重视生态环境質量,但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理念并未完全深入到每一个人心中去,良好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任重道远;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期,生态化产业和产业生态化并未成体系,可持续绿色经济也没完全形成;生态环保责任监督与考察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健全;生态制度体系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环境迫在眉睫;我们的粮食安全、水土安全、资源储备安全等等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据预计我国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环境压力与治理挑战共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十八大以来党始终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带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譬如: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下大力气治理空气污染。同2013年相比,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下降22.7%;强化生态环保与修复工程建设,山更绿了,全国完成造林5.0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提升水土综合治理水平,水更清了,相比2012年,2017年全国地表水好于三类水质所占比例提高了6.3个百分点,劣五类水体比例下降4.1个百分点;加强生态环保督导检查,严查严处等等。实践证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正确的,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建设好生态文明。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开放共享的新思想,为推进全球生态共治提供大国智慧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因为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生态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成为考量一国治理能力的重要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确指导下,中国以其大国智慧来巧妙化解这一难题,正在努力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现实,中国不断用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成功来证明“中国智慧”的可行。1978年至今,中国改革开放步伐从未停止。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更加开放大门,同世界其他国家在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广泛领域展开深层次、全方位、多元化合作交流。随着国力日益强盛,中国正以更加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共治的积极心态慢慢接近世界舞台中央,更加努力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也必将在对外开放共享中,为各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大国参考”,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杜昌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述评[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1):151-158.

[2]方世南,周心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内涵、价值、培育与践行[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3):1-9.

猜你喜欢
渊源生态文明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试述科技发展的渊源与未来趋势
张学良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渊源的几点思考
“给”的价值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