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时代内涵与实践逻辑

2020-11-30 09:13韩俊
学理论·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结合依法治国

韩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法治与德治”提出一系列创新理念与创新战略,不断丰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时代内涵,即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以德治国是以道德教化人心,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德治支撑法治。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突出人民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树立宪法至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以法治保障德治、以德治支撑法治,全面深化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实践道路,续写中华民族法治建设新篇章。

关键词: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结合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11-0074-02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以德治国是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德治支撑法治,其目的都在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丰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时代内涵,不断彰显两者在实践道路上的时代特点与价值诉求,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法治建设实施创新理念与创新战略。

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时代内涵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以德治国即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新时期,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并驾齐驱,以法治化建设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断促进社会治理安定和谐、社会发展长治久安。

(一)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1]依法治国,即是依照体现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法律法规来治理国家,树立合理社会规范,要求国家治理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依法治国的归宿在于实现法治,法治的最主要价值追求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本质上,法治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前提下制度化与法律化的治国理政活动规范,在实践上“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2]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举措,把依法治国作为推动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抓手,进而依照法律法规来实现国家治理的合理制度与社会规范。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不断增加,对法治建设的渴望日益增强。国家在推进依法治国工作全局规划中责任也将更加重大,需要发挥的作用也更加凸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坚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以法治化建设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

(二)以德治国是以道德教化人心,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德治支撑法治

以德治国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便有迹可寻,上古原始氏族时期,尧、舜、禹以德治天下,以道德教化人心。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以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以德治国的主张之中,仁与爱是其核心思想。儒家学派认为德、礼能使人知耻归心,主张用德行感化和道德准则来统治人民,主张“出礼入刑”,强调“德主刑辅”,德礼为政教之本。

新时期,中华民族站在更高的起点重新审视以德治国的基本内涵与必要性。以德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另一种重要手段,它与依法治国一样,其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从德治的作用上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3]117首先,德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另一种重要手段,可以起到教化人心的作用,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方针与政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道德的洗涤与浸染。其次,道德准则滋养法治精神,弥补法治环节的空白,升华广大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认知,充分发挥德治作为国家治理手段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从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上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3]16。由此可以看出,法律对于社会规约的引领,道德对于心灵的滋润,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把遵守规章制度由自在到自为的转化过程。在法律规范下,充分发挥道德教化人心的作用,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并驾齐驱,共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遵纪守法,不断以法治化建设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维护社会发展的长治久安。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通过深刻阐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丰富时代内涵,进而明确两者相结合的必要性,从实际出发、从现实需要出发,不断彰显两者在实践道路上的时代特点与价值诉求。

(一)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首先,体现在党对法治建设协调各方,总揽全局的核心作用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导,协调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互为支撑。其次,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贯彻到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协调稳定推進党和国家在法治建设层面的主要环节与重点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最后,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带头遵守法律、带头维护法律,以实际行动弘扬法治精神,不断增强人民对法律的认同感,树立法律在人民心中的真诚信仰,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突出人民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法是一种意志,占统治阶级的个人必须给予他们自己以国家的形式组织所决定的意志,以国家意志即法律作为一般表现形式,即法是掌握国家政权阶级意志的体现。但是,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共同体现。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作为维护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我国法治建设必须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即法治建设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长治久安。其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最好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4]因此,法治建设必须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坚持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始终把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法律实施充分维护人民利益,切实保障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权利得到贯彻落实,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三)树立宪法至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宪法乃九鼎重器,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首先,要牢固树立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宪法的规范与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其治国安邦的本质属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必须在宪法规定的合理范围内活动并且履行相应的权利与义务,不可以僭越宪法的红线,侵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与利益。其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需要严格貫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方针,加强全民普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最后,要在全社会加强普法宣传工作,引导群众科学认识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坚决维护法律,促使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风气一旦形成,就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状况才可以最终实现。

(四)以法治保障德治,以德治支撑法治

法律的底线是道德,道德需要法律的规范,即法律的有效运用可以解决道德教化不能充分涉及的领域。良法善治,需要运用法治规范使道德教化转换成制度范畴,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使道德具备合理的法律支撑。首先,科学立法。法律法规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良好的规章制度是促进国家治理的前提,坚持立法先行,坚决维护宪法权威,提高立法质量,使立法工作全面体现人民意志,坚决维护人民利益。其次,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加快执法队伍建设。法律的权威在于严格实施,法治的建设,法律的制定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执行之中。一支公平公正的执法队伍,才可以有效保障法律在其适用终端得到合理的发挥。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执法队伍的道德建设,建立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要把执法队伍的实际工作放到合理的监督范围内,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健全依法监察制度,充分实施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执法队伍的建设,从两个方面,从自身以及外部运行机制进行合理的管理与监督,才可以做到执法队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高质与高效。最后,全民守法。全民守法需要以道德为支撑,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遵纪守法,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3]134。因此,要在全社会加强思想道德宣传,树立思想道德规范,使广大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要全面提高公民的基本道德素养。其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思想道德建设。加大基础教育资金投入,稳健提升高等教育规模,全面发展各种职业教育,立足从根源、从源头提升国民素质。其二,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汲取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红色基因。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实保障与逐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构筑情感认同、法治认同、家国认同,以新姿态、新风貌、新作为进一步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方面面,不断深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扬,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

[2]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9.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53.

猜你喜欢
结合依法治国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立良法 谋善治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浅谈刑事现场勘查与图侦相结合的新模式
舞蹈元素在杂技艺术发展中的作用浅析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镜头·中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