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视角下合浦海上丝路文化探析

2020-11-30 09:13蓝颖徐小军刘洪
学理论·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合浦文化自觉

蓝颖 徐小军 刘洪

摘 要:合浦是北部湾沿岸城市,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生成了自己独特的海上丝路文化。在文化生态视角下,这种文化的形成与其自身的文化起源、文化基质构成关系密切;其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反映着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反映着人们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变迁,亦反映着这种变迁的内在动力,同时彰显了合浦海上丝路文化的传承、发展方向。

关键词:合浦;海上丝路;文化自觉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11-0093-04

文化生态视角是指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联出发研究一种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在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关系中探讨文化的内在特色与形成机制。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等地区之间的海上贸易路线,合浦曾是这条路线上的重镇与枢纽。在文化生态视角下,对合浦海上丝路文化的生成过程、生成原因及其文化特色进行分析,可彰显其内在发展动力,亦可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一、从文化生态视角看合浦海上丝路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域下,任何一种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其产生、发展与特色必然与其社会存在相匹配,会打上社会存在的烙印。社会存在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与生产方式。这些要素起作用方式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基质,亦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特色。合浦海上丝路文化就有其独特的文化基质。

(一)合浦自古就有原始人类劳作,亦有自己的原生文化生成

如果简单划分世界上的文明类型,大体有两大类。一类是西方海洋文明,也就是商业文明;一类是东方农耕文明,以中国为代表。合浦属于广西,在广义的范围上属于农耕文明,具有农耕文明的基本特征;亦因自己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在文化基质的具体细节上拥有自己的特色。

合浦位于广西东南部、北部湾东北岸,与钦州市的浦北、灵山两县相邻,在很早以前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从距今数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开始,北部湾地区就有人类活动,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灵山人化石就是一个有力证明。大约距今1万年前左右,广西各地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此时期活动在两广地区的原始人群通常都被称为越人,但因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方式也有所不相同。大体来说,有一种人是完全过着采集狩猎的生活,有一种人是除了采集狩猎外还从事一些原始的种养;还有一种人是居住在平原沿海,过着以种养为主兼捕鱼打猎的生活。合浦地区的先民就属于后一种。关于合浦本地先民的族属,有人认为是“史称百越族系之一的西瓯越先民”[1],也有人认为此地当是“西瓯骆越交错杂居”[2]。無论怎样,在灵山、合浦、浦北等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其出土的石锛、石铲、石戈表明,合浦先民已经会使用石器从事农业生产和狩猎活动;网坠等捕鱼工具的发现,亦表明当地先民已知道使用网坠捕鱼。合浦海岸线漫长,沿海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当地先民在这得天独厚的地区且耕且渔,过着捕虾、捞蚌的生活。这也是合浦先民有别于其他两类越人的地方。他们以农业为主,却因濒海而善水,很早就能以原始舟筏航行于海上,甚至在公元前16世纪“通过南海与东南亚水域的居民建立了海外交换关系”[3],并在秦朝开凿灵渠连通中原水路后,使合浦成为国外与中原地区商团登陆或出海之地。这不同于其他越人的地方,亦作为其独特的文化基质在合浦先民的文化生成中打下烙印。

(二)合浦农耕时代文化发展:海上丝路的兴与衰

合浦地区自古就有自己的原生文化,而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打通,其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亦成为中原地区与海外贸易交往的枢纽。人员的往来、物质的交往必然伴随文化的交流,这些交往亦成为合浦地区文化的基质,其文化也被称为海上丝路文化。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后设岭南九郡,合浦郡就是其中一郡。“合浦”原意是江河汇集入海口的意思,随着海上贸易的扩大,合浦不仅是河海汇集之地,也是商品、人口的汇集之地。当然,当地民生事实上还是一直以农业为主的。三国至隋唐以后,北部湾地区与海洋相关的盐业经济一度比较发达,海洋贸易繁荣。但在六朝之后,广州逐步成为南方海外贸易的中心,合浦地位被弱化[4]。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航海技术的发展使船只续航力增强,既不用借助内陆水运增加补给,也不用像以往那样必须在近海航行,而是可以在宽阔的海面上直抵大港口;如此一来,广西内陆水运作用逐渐降低,连带使合浦港的发展也相对变慢;内陆水运用得少,管护维修有限,河道会堵塞,又会使其内运价值降低[5]。如此往复,到了近代,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已经“伴随着近代的衰弱与屈辱,黯然走进迷茫的黄昏”[6]。虽然这条海路由盛及衰,但它给当地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从物质层面上看,这里存在大量的商品交换。中原输出的是黄金、丝绸与钱币,海外输入的是各种玻璃制品、水晶、玛瑙和香料。从人口层面看,这里存在着大量的人口输入。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农业社会,人多本就是繁荣的象征。所谓的合浦“俗有四民”,也主要是因“历史上出现了数次的人口的大迁徙和大融合”[7]。正是这些人口的迁徙与融合,主导了商品的交换、技术的交流,甚至是文化的融合。即便是明清时期,大量欧洲传教士宣传域外宗教的同时,也使欧洲的科技文化得以初步传播。

(三)合浦海上丝路文化特色剖析:建基于地域特征之上的文化自发融合

剖析原始、农耕时代合浦海上丝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就会发现构成其特色的文化基质十分丰富。这些文化基质,附着于经济、政治生活之上,自发地融入到当地文化之中。

这种融入,主要是通过贸易与移民进行。秦始皇移民开发岭南,是政治野心,贸易交流是顺而为之;海外商人停留主攻贸易,是逐利之心;周边越人、楚人进入,概是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这些人的目的不同,但促进了合浦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是不争的事实。这个过程,历经数千年。白驹过隙、沧海桑田。合浦的辖地扩了又缩,缩了又扩,范围大时地理面积接近现在广义上所说的北部湾地区[8];范围小时只为一县,隶由其分离出来的北海市管辖。合浦的归属也几经变迁。如1949年合浦隶属广东,后划归广西,再又划归广东,复又划归广西。1987年,合浦改隶北海市;1988年,合浦县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开放县。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广东、广西、海南在“一带一路”规划中地位卓然,合浦在广西的本地规划中亦是如此。细观农耕时代的合浦,都是一个边陲之地在时代面前展开胸怀,来什么接纳什么,这也造成了它的文化的融合性。当然,这种融合是自发的,还没有提升到自觉的层面。近年来,当地政府为顺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多举措促进海上丝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才为当地文化的发展打开一个自觉的新方向。

二、文化生态视角下合浦海上丝路文化特色解码

合浦海上丝路文化留存至今特色仍在,历史上当地越人先民、中原汉民、西方民族打下的烙印也仍存在。这种文化融合特色,在当地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打下印迹,乃至精神层面,在人的意识中,在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中也都留有印迹。

(一)器物层面:具有融合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众多

数千年的历史,给合浦留下了近百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5处,自治区级5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汉墓群、大士阁、草鞋村遗址、大浪古城遗址和惠爱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东坡亭、东坡井、海角亭、文昌塔、武圣宫。可以说,每一处文物古迹,都彰显着文化融合的特色。

这种文化融合特色,在器物层面是最好识别的。这种融合要么表现在合浦出现了不属于当地的人或器物,要么表现在本地出产的器物上出现了不属于本地文化的特征。以合浦最有名的文保单位汉墓群为例,它能出现本身就是中原文化融入的结果。该汉墓群有近万座汉墓,从族属上看“墓主人有越人、汉人和楚人,还可能存在域外人种”[9]。在已经发掘的上千座汉墓中,不仅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铜器、陶器等中国本土出产器物,还出土了可能产自海外的玻璃、水晶、香料等,“仅望牛岭一座西汉墓出土的舶来品就多达245件”[10]。在著名的国家一级文物西汉凤灯上,出现了用琥珀雕成的不属于本地物种的狮子等饰物。再如大浪古城遗址,其“筑城技法显然源自中原”[11],但出土的陶器碎片显示,这乃是器形、纹饰皆与中原相异的印纹硬陶。惠爱桥、大士阁皆具中原汉文化特色;东坡亭、东坡井等文保,本身就是为纪念北宋文豪苏东坡被贬至此而建,天然反映着当地与中原文化的关系。稍晚些时候,文化融合特征在新兴的骑楼上表现得非常突出。骑楼皆是土石结构,底层沿街面后退,留出可供人行走的通道,这种构造据说是从南洋传入,但又具有当地先民所居干栏式建筑的影子。至于墙上的装饰物造型,更是古今中外,无所不包。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多有融合、各有侧重

截至2020年1月,北海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多。细观这些项目的流行地区,会发现基本都涉及合浦。这些非遗项目,皆是合浦先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留存,以自身的特色反映着当地历史上的经济、文化交往。

在合浦的非遺项目中,最有名的当属第一批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遗项目的“合浦珠还民间传说”,它以一己之力见证了合浦地区的经济、政治与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合浦珠还”这件事。在远古社会,为了获得食物,当地先民捕鱼、捞蚌,顺便也就有了采珠这个职业。因当地盛产的珍珠品质好,又有“南珠”之称;因政治、经济交往,自秦朝起,南珠就成为中原地区达官贵人喜欢的奢侈品;因过于喜欢,采捕无度,破坏了珍珠的生态环境,才出现了史料所说的珠徙交趾、珠逃不见;为了挽回局面,孟尝出任合浦太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合浦珍珠资源得到保护和繁衍”[12],于是“去珠复还”。这一“珠走珠还”的过程,既反映了人在改造自然过程中与自然的定位关系,也在某种角度上反映了当时合浦与中原地区经济交往的密切程度。至于“珠还合浦”的民间传说版本更多,“太监割股藏珠”“吞珠变龙”“双鲨守珠”“美人鱼泣泪成珠”等等,不一而足。其他非遗项目也大抵如此,基本都是文化融合的产物,但又各有侧重。比如北海贝雕技艺与合浦角雕技艺都与海洋资源相关,北海贝雕技艺以白蝶贝、黑蝶贝、鹦鹉螺等北部湾珍稀海洋贝类为主要原料,合浦角雕技艺通常以海虾为传统题材。再如曲艺《老杨公》,在当地文化中夹杂着从东汉初期或更早期从中原传至合浦的傩舞;而同由中原传入,在当地文化中把傩舞“驱鬼逐疫”意味强化后,就变成了民间宗教歌舞耍花楼;五方舞也是如此,是壮族师公文化与汉族道教文化的融合。这些非遗项目留存至今,都成为解码历史的钥匙,其自身的每一个可见的显著特点,都能在历史上找到其成因。

(三)人的意识层面:兼具农耕与海洋文明核心精神特征

西方海洋文明与东方农耕文明是两种不同的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各自展现自身的优劣。合浦文化以农耕文明为主,却因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而兼具两种文明的特征。

西方海洋文明重商,东方农耕文明重家。合浦为广西要镇,在地域上属于东方,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但文化在主体特征上仍属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有两大特点,一是重视土地,二是重视子嗣与家族。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以农业为生的人大多看天吃饭,人多、抱团,力量会大些,收获也会多些。自古以来,北部湾地区各民族都重视家族,有些小家族甚至聚族而居。虽早已过了看天吃饭的年代,但重家族与子嗣仍作为一种民族心理得以传承。即便是在当下,这些习俗仍未消失,这在当地创建众多的宗亲会、认为同姓即同族、盛行家族祭祀活动、修谱建祠活动普遍[13]中都可见一斑。至于对子嗣的重视,分析近几年合浦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就会发现,当地的人口出生率一直比全国平均数略高。农耕文明重农、讲求故土难离;海洋文明重商、讲求探险。二者融合在一起,就变成历史上“破产农民以及手工业者,突破海禁,经由海上丝绸之路移民东南亚各地生活”[14],然定居之后,却继续与家乡进行贸易往来。也正是这种生活方式,一度造就了当地人“多善贾而少学人”的价值取向。当然,这种取向在新时代面前也有可以挖掘的闪光点。

三、文化生态视角下合浦海上丝路文化的传承、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得如火如荼,北海等沿海城市作为“一带一路”的节点,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北海,特别是合浦,作为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开放包容”历史的“活化石”之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海上丝路文化。在新时代,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要保护其对历史的见证功能;第二就是要使其成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时,要配得上这种社会存在,并对它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器物层面:保护见证历史的遗存

既然是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开放包容”历史的“活化石”,就必然有展现这种历史的载体,要么是文物,要么是建筑群,要么是遗址。这些都是有形的文化遗产,都是如今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北海至今仍保存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合浦汉墓群、大浪古城遗址、草鞋村遗址是其中最重要的三处文物保护单位,都位于合浦。要保护合浦海上丝路文化,就要保护这些历史见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一种最好的形式。

2009年,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北海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同时也启动了海上丝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10年,申城成功。2012年,“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9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议国家文物局将53处遗产点列入“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预备名单遗产点,这三处文保单位均在其中。作为申报海上丝路世界文化遗产较为成熟的三处遗产点,它们分别以自身的存在展现着那段历史。合浦汉墓群以其出土的产自中外的各种器物反映着汉代合浦地区的繁华程度,反映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大浪古城遗址以其所拥有的城址、城墙、护城河、建筑遗址,特别是其拥有的码头遗址见证当时的政治、经济管理;草鞋村遗址继承和发展了大浪古城的城市功能,以发现的制陶手工作坊、高规格建筑砖瓦等遗存表明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合浦时所说,“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因此,保护这些历史印记,就是保护合浦海上丝路文化,就是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保护解码历史的钥匙

北海、合浦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皆是当地先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留存,表達了其特定时期的思维方式与对自然的认识程度。这些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技艺、民俗,甚至是传统的音乐、舞蹈、曲艺等,都是以前农耕文化的延伸,现在则是那农耕文化的回味,甚至是解码历史的钥匙。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出产在同一片土地上,皆是合浦历史发展的见证。每一个非遗项目,特别是一些民俗类非遗项目,都有其独特的民间起源传说与历史记载,有其随着时代发展、生产力变迁而变化的文化旨趣。如“龙母习俗”,就是龙崇拜信俗与海神妈祖信俗的融合。这些民俗最初大多都是以信仰方式出现的,是出海打鱼的渔民求神保佑诉求的体现,也是生产力不发达、自己无能为力的体现。到了后来,求神就成为一种习惯,就算生产力发达了,也保留了这种民俗,使其成为一种民族节日,成为一个狂欢的理由,甚至是发展经济的抓手。“龙母习俗”如此,“三婆信仰”如此,那些传统歌舞、传统戏剧,甚至是传统美术、戏剧的发展也大抵如此。每个非遗项目每一个特征的形成、每一处旨趣的变迁,都展现着背后生产力发展的影子。因此,在梳理、整理这些非遗项目的发展史料时,总能窥见彼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而众多的非遗项目“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无论从产生还是到发展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此,在探析各非遗文化时,考古发现可相互佐证、历史文献梳理可互通有无,数据资料保存可互相借鉴,特别是如今数据资料正在往数字化保存方向发展,非常有利于综合利用,共同解码历史。事实上,这些非遗项目在解码历史的时候也昭示了其传承、发展方向,那就是建基于生产力发展之上,是一定要与社会存在相匹配的社会意识。

(三)精神层面:建基于时代发展之上的文化自觉融合

综观历史上的文化融合,对合浦地区来说,大多是被动意义上的,是一个富庶又偏远地区所无法选择的。如今则不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规划了未来的经济发展蓝图,借此东风,合浦地区完全可以发挥地区文化优势,弥补当下经济发展的短板。

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必然要与社会存在相匹配,如果不匹配,早晚会被时代所淘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今天,合浦经济的发展是必然,所能影响的,只是经济发展的快慢而已。合浦文化如何跟得上经济发展的节奏或是如何对经济发展有一个能动的促进作用就是当今要思考的主题。如今,当地正在大力打造“向海经济”。也就是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建设北部湾港口,比如把海上丝路文化与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推动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等,在此实现传承与发展的双赢。这种传承与发展,是要在保存其既有价值的基础上发现、创造其新价值,既要保护其历史功用,还要发挥其当代功能。为此,要在器物层面对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而不是把这些文物当成“摆设”;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对其历史价值进行挖掘,而不是原封不动地留存,更不是列个名录束之高阁。任何一种传统文化要留存下去,都必须要有强大的群众基础,都必须把有形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遗产结合起来,把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进行综合保护。要使其活生生地传承下去,必然得形成一个动态系统,于人的生活中传承下去,这也是大背景下的见人见物见生活。历史上,海上丝路文化对合浦人民所打下的探险精神、发展商业能力的烙印,也可以进一步发掘出来,以其促进、引领“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发展,这才是在文化自觉层面的最大功用。

四、小结

无论在地理位置、经济地位还是历史传统,北海在“一带一路”中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也必然需要用此优势展现其在“一带一路”中的责任与担当。在文化生态视角下建设新时代的合浦海上丝路文化,要继往,也要开来;要全面推进,也要聚焦重点;既要有物质文化依托,也要内化于精神,这才是广西用“历史底蕴”写好21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的体现,也是文化自信的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覃主元.汉代合浦港在南海丝绸之路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J].社会科学战线,2006(1).

[2]黄桂秋,单益强.近年广西骆越文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广西民族研究,2015(4).

[3]孙光圻.中国航海技术的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演进[M]//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210.

[4]吴小玲.“南海一号”与宋代广西北部湾的对外交往[J].广西民族研究,2012(1).

[5]廖国一,曾作健.南流江变迁与合浦港的兴衰[J].广西地方志,2005(3).

[6]秦国强.中国交通史话[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310.

[7]罗秋梅.“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廉州文化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7(10).

[8]秦红增,杨琴.广西北部湾海上丝路古水运体系考述[J].文化遗产,2015(3).

[9]富霞.广西合浦汉墓主人族属及域外文化因素探讨[J].考古学研究,2018(4).

[10]陈学璞.“一带一路”战略下粤桂琼旅游业联动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9).

[11]熊昭明.广西合浦县大浪古城址的发掘[J].考古,2016(8).

[12]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沧海遗珠: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6.

[13]何海龙,蒋霞.新时期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村落民俗文化存续原因探析:以北部湾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5).

[14]马慧■.丝绸之路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90.

猜你喜欢
合浦文化自觉
合浦珠还
最早记载合浦的文献之我见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合浦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合浦还珠
从北部湾出发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