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纺织产业发展分析

2020-11-30 09:15孙闻
中国市场 2020年29期
关键词:滨州市

孙闻

[摘 要]滨州的纺织产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经过了几十年,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多种类、门类齐全的纺织工业体系。滨州市当前经营中的纺织企业有500家左右,纺织行业从业者有36万余人。无论从产业的整理数量还是产业发展速度来看,都名列全国地级市前列。文章就滨州纺织产业进行分析,致力于未来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滨州市;纺织产业;产业园区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9.071

滨州的纺织产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经过了几十年,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多种类、门类齐全的纺织工业体系。全市当前经营中的纺织企业有500家左右,纺织行业从业者有36万余人,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亚光、华纺)、“‘国家认可实验室认定(CNAS)”1所(亚光)、国家家用纺织品检测中心1个(华纺)、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国家生态纺织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滨州实验室)。企业不乏有亚光、东方、豪盛这样的中国驰名商标,还有多个中国名牌产品、循环经济国标制定承担单位,滨州市也先后被授予“2017—2018全国创新示范纺织产业集群”等多个荣誉称号。

1 纺织产业基础

1.1 体量大、基础好

滨州市不管是从纺织产业产量还是纺织产业发展速度来看,都名列全国地级市前列,但是家纺纺织产业利润率远低于山东其他地区,乃至全国其他省市,这是目前面临的最迫切问题。2019年,滨州市家纺纺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657.6亿元,同比增长7.2%。

1.2 以纺纱为主,链条完整、产品丰富

从家纺纺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结构看,纺纱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尽管以纺纱为主,但产业链十分完整,涵盖了从化纤、棉花加工、纺纱、机织、针织、毛纺、染整、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等除纺机以外的几乎所有细分门类且均有一定规模,产品种类丰富。

1.3 龙头企业多

魏桥创业集团连续8年入围世界500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棉纺织企业;亚光家纺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毛巾生产企业;华纺股份是全国最大的梭织面料生产企业;雅美科技是全国排名第四的黏胶生产企业;东方地毯是规模位居全国前五、市场份额全国第三的地毯生产企业。此外,华润集团、宏成集团、立昌纺织、环宇集团、鑫辉毛纺、龙福环能科技、金冠网具也都是地區优秀的龙头企业。

1.4 特色产业明显

特色产业:惠民化纤绳网基地。滨州市惠民县是全国最大的化纤绳网生产基地,2016年被中国产业用协会授予“中国绳网名城”。该县所生产的体育绳网种类多样,如今正在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实现“互联网+”深度融合。

特色纺织:全产业链麻纺、毛纺。山东金利源毛绒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毛绒收购,毛绒制品制造、加工、销售为主的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主要产品为精纺纱线,羊绒被及羊毛绒系列产品,与鄂尔多斯集团、广东河源永胜集团公司、山东瑞鑫集团公司等国内知名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愉悦家纺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麻纺纱生产线,亚麻家纺产品市场认可度极高。为改变亚麻原料的长期进口依赖局面,愉悦家纺在乌克兰承包土地3万公顷进行亚麻的种植加工,通过对育种、农艺、化肥、农艺、加工专业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确保亚麻质量,同时投资2亿元建设14条亚麻初加工生产线,年加工能力3万吨。这些都能够为滨州家纺纺织产业发展增添特色。

特色制品:应用于纺织全终端领域的蓬、帆布。山东立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昌纺织”)长期专注于自己擅长的蓬、帆布制造,企业主要产品有家居、箱包、鞋用、服饰、交通等所用的帆布,覆盖了服装、家纺、产业用和鞋帽箱包全纺织终端制品领域。

具备品牌且融入高端供应链体系,主导产品“立昌”牌帆布是“山东省名牌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公司联合东华大学先后开发出保健功能性帆布、特种产业用帆布、按摩功能性帆布和吸湿排汗功能性帆布等高品质纯棉帆布产品,经山东省科技厅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2 纺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滨州市纺织行业前纺大而不强,产业中比重相对大的是棉纺织粗、初加工产品,后纺弱而且整个环节有待优化,作为中间环节的印染部分、后面的整理部分的发展进度较慢,加上产品的创新力度不足,一段时间内产品都是以中低档为主,结构单一,功能性、差异性的产品比重少,很少有能供于服装制作的高档纺织面料,对于外界的依赖性强。

2.2 产业发展仍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

目前,滨州市纺织业依然是靠几个大规模企业带动整体发展,大企业占产业中的比重大,很多中小微企业分布点多,分布面广,但是企业规模有限,大部分都还处于产品初加工或创业阶段。

2.3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滨州市纺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自主品牌不足、影响力小等问题依然突出。很多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设置研发部门,甚至缺少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和合格检验人员,缺少高素质人才资源,导致自主研发能力欠缺。

2.4 服装业发展滞后

服装业一直是滨州市的弱项,全市知名纺织服装品牌较少,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仅有为数不多的加工企业,离不开对外支持,很多企业依然处于来料加工,做出口订单,贴牌生产的阶段,影响了我市纺织行业的全面发展。

2.5 园区建设统筹不够

虽然滨州市工业园区数量多,但没有纺织专业园区,且整体看缺乏统筹。除市区的滨州工业园、滨北工业园、滨海新区工业园和京博工业园外,各县到乡镇均有很多园区分布。所有园区中仅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园区。多数园区没有形成集聚效应,特色也不明显,缺乏影响力。

滨州多数纺织企业不在上述园区中,而是自成园区体系,如魏桥纺织滨州工业园、滨州亚光工业园、滨州鑫龙工业园、滨州环宇集团工业园等。

3 未来发展思路

3.1 基础产业走出去

山东作为产棉大省之一,棉花品质始终处于全国的前列,是高品质纱线产品生产的重要资源。首先,滨州应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整合棉花种植土地资源,为实现现代优质棉农业化大生产创造条件;其次,科学培育优质棉种,强化棉田种植与田间管理,探索一套高品质棉花种植生产的经验;最后,强化棉花加工工艺,积极探索与用棉企业合作加工的生产道路,在保障原料质量的同时,从源头保障企业高品质产品的生产需求。

3.2 发展智能制造,示范带动产业转型发展

当前,数字化纺纱生产车间及智能生产工厂的投产运行,标志着我国棉纺织产业已经率先迈向智能制造。面对行业发展的趋势,滨州的大型棉纺织企业应充分发挥技术与资金实力,加快创新升级步伐,积极建设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车间,为滨州纺织产业智能化发展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3.3 以染化料自动配色系统为切入点,提档升级染整行业

对比全国,滨州染整行业在规模上、质量上均处于较前行列,但在绿色环保与节能减排方面位于一般平均水平,印染企业大多是运用人工制定的方式設置工艺参数和染化料,助剂采用人工称量的方式操作,以致出现了生产成本高以及质量水平不稳定的情况。

目前,染料、助剂自动配送系统已在山东鲁泰集团、孚日家纺、华纺股份等使用了该系统。在当前环保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滨州印染产业可以染化料自动配送为切入点,改造提升现有生产水平,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大幅提高产品染色质量和产品附加值,最终实现染整行业的提档升级,使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3.4 适度扩大印染产能,为产业链高层次发展保驾护航

印染产能已成为行业的稀缺资源。滨州目前仍存有部分染整指标资源,在全国高压环保执法下大量染整企业关停之际,染整指标资源也更显得弥足珍贵。如何开发好、利用好、发挥好现有染整指标资源,高标准、适度扩大染整规模,为滨州未来纺织整体产业链的高层次发展,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3.5 特色产业再升级,打造滨州名片

特色产业是从全国形势看,仅有或少有的具备其发展条件的产业,是滨州未来产业发展的亮点。目前滨州家纺产业产品种类较多,巾被、地毯、床品、窗帘布艺、老粗布制品等产品都有较好的市场反馈,同时出现了很多在细分领域有着高知名度的企业,这种现象从全国范围看,也是首屈一指,因此将家纺产业划分为特色产业。滨州惠民县是“中国绳网名城”,也是山东省仅有的两个产业用纺织品的产业集群之一。当前,滨州产业用化纤绳网产品在全国的市场份额高达70%,远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产业特色明显。

3.6 建设检验检测、创新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

组建辐射省内、资源共享、线上线下结合的纺织品检测中心。紧紧抓住山东纺织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先一步高层次规划、建设和管理资源集聚效应显著、公共服务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纺织品检测中心的建设。

坚持资源共享、资产整合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装备、技术、服务水平,引进检测机构建设的经验,同时做好设备和人才的配备,有效稳步地推进检测中心建设进程。

3.7 支持本地特色服装企业做出规模

家纺纺织品是滨州的最大出口商品,滨州多数服装企业以外贸起家,贴牌生产加工为主,但是由于本地服装企业规模小、分布散,没有能力接到一手订单和大订单,经营利润被中间商多层压缩,导致规模无法做大。首先,建议政府设立专项的服装产业培育基金,鼓励服装企业从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自动裁床以及自动吊挂生产线的引进,以品质为核心竞争力。其次,由政府牵头,联合服装生产企业特别是有一定加工、设计实力的服装企业直接对接品牌客户,承接一手订单,用订单驱动服装企业扩大及整合产能,壮大服装产业规模。

3.8 统筹园区建设

相关部门要共同研究将产业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和园区规划前瞻性统一,明确园区重点家纺纺织产业并做好区域功能划分,引导现有以大企业为主的园区形成区域集聚效应,新上项目和新引入企业必须入园集聚发展;环保形势日渐严峻,化纤、印染等涉及排污的行业标准更迭快,针对这两个产业发展要未雨绸缪,严格按照国家各项建设标准和污染排放标准执行,做好园区内集聚、污染监测、集中排放和治理等各项工作。为推进家纺和产业用两个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优先保障其土地供应,密切关注乡镇园区内企业的发展需求,通过科学的园区规划加以引导,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由于滨州服装产业体量小,分布散,应引导入园加以培育。

参考文献:

[1] 黄鑫.我国制造业加速向服务化转型[N].经济日报,2016-07-28.

[2] 赵双军.咸阳纺织产业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纺织科技进展,2014(4).

猜你喜欢
滨州市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滨州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开赛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中学啄春泥文学社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滨州市粮食局 全力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阅读让我收获太空梦想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相册里的祖孙情
胆小鬼捉臭虫
滨州市博兴县某窑坑积存废水网络舆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