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协力促提高 所有师父齐上阵

2020-11-30 08:58马东邦
考试周刊 2020年91期
关键词:效益导师老师

摘 要:高考,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这一场长跑跑得怎么样,需要我们每一位参与者精心设计。“三师制”的管理和教学模式,学师、导师、老师三个方面的共同用力,在高三后期的复习过程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益;可以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从这个过程中,得到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收获。

关键词:“三师制”;学师;导师;老师;效益

一部《射雕英雄传》,最大的主角无疑是郭靖;蒙古大漠,江南七怪含辛茹苦,甚至还搭上了一个弟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十八年嘉兴南湖烟雨楼上比武之约。

这是郭靖一个人的“高考”,也是江南七怪的高考。为了这个目的,江南七怪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各人所擅长的,直恨不得从身体中挖出来,然后装在了郭靖的脑袋里,奈何这笨小子就是笨的可以,教啥啥不会,学啥啥不行。眼看着,将来就是一声长叹了。

这是武侠的世界,这也是现实的世界。作为一所二流生源的非省级重点高中的我们,即使是我们的孩子再怎么不成,他们也将迎来自己的“十八岁烟雨楼之约”,他们的高考即将到来。“七位”师父,其实何止是七位师父,为了最后的成功,“三师制”下的“学师”“导师”“老师”大家都拼了。

一、 学师、导师、老师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越是到了要紧关头,越是显出了方法正确的重要性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又说不怕管,只怕不管;随着学习时间的减少,随着学习压力的加大,随着焦虑度的提升;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到了后期,越是至关重要。“学师制”优良的操作模式设计,可以很好地兼顾到所有的学生。

(一)“学师”确保在众多的考试之后,能够及时地做好试卷的反馈纠正工作

高三后期,基于学科教学的“学师”承担者,都是本学科学有专长的学生,经过了以往大半年时间的磨合和历练,他们对于如何处理一份试卷,有着清晰明了的认识。而且基于相同的兴趣爱好组建起来的“学师”团队,无论是思考力还是执行力,都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

以数学学习的段文骞“学师”团队为例,这个学师团队共有五个人,“师父”就是段文骞,这个孩子对于自己的四个徒弟,按照成绩的高低,又做了二次划分,分为了两个A,一个B一个C;他日常指导的重点是那个最不行的C,两个A和一个B,在一起研究学习;如果有了问题,大家再在一起交流沟通。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在于解放了自己,而且也做到了不是因为教师想要“解放”自己,于是把教学的重点朝下移动,重新培养了几个像自己一样的“讲师”,而是把这个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每一次考试,对于出现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出现了又将怎么解决,他们彼此都在研判;而且制订了属于自己的成绩追踪表,成功了分析成功的原因,失败了分析失败的原因。这些操作,使的他们这个“学师”团队整体的成绩在班级中显得很突出;他们确定的那个属于C的同学王建坤,在班级中也达到了中等初度。

(二)“导师”,所谓的“导”,更多的是方向的导引

为了打好2020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家确定了“精准扶贫”的扶贫策略。这个精准,一个在于人员的确定要精准,另外的一个就是扶贫策略和方法的精准。同样的,“三师制”下的“导师制”,在高三后期的学习中,就如同是“精准扶贫”一样,基于自己喜欢所选择的“导师”,对于他们的学习,在精神上给予了他们引导和帮助。

夏婷同学的导师是高中教务处副主任王战老师,虽然王老师不给夏婷上课,但是每一次考完了试,夏婷都会拿着试卷去找王老师。作为多年带班的老班主任,王战老师首先看的就是她的文综试卷,然后再看的是她的综合排名。

如何答卷,如何书写,如何找重点,如何确定自己需要提高和改善的点,王老师都会十分细心的在夏婷同学拿来的《给“导师”汇报的一张清单》中标注出来。下一次考完了,夏婷同学拿来,有些不用王老师说,她自己都能够看见自己是否进步或者是是否改正了。

王老师对于夏婷同学的指导,是全方位的,高三后期的学习,无论是从高三考试将来考多少分,将来上什么样的学校,都有着清晰地指导,夏婷同学在他描绘的“蓝图”下,努力地朝前学习着,这个孩子本来的学习还属于中等程度,现在也获得了巨大的提高。

(三)教育的可怕性有两点,一个是教育的缺失,一个是教育的泛滥;高考的后期,怎么说,谁去说,都很有讲究

往年的时候,每到了高三,所有的老师都在连轴转,所的老师忙的都不可开交,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有一年距离高考还有一周的时间了,下午的时候,班长跑来找我,抱怨道:“今天老师们都不知道是咋的了,从早晨你给我们讲完高考的注意事项,每一节课老师进来讲的都是这个,我们整整听了一天的注意事项!”

“怎么会这个样子?”我有些诧异了。

原来本来说好的是班主任在今天给学生们减减压,讲一讲答题方法,结果班主任们在各个办公室里一说,再加上老师们路过教室的时候,听见大家都在说这个,不由自主地,大家觉得这个太重要了,于是学生们“无可奈何”的被“方法”了一天。

在“三师制”的“老师”这个环节,这里的老师,主要指的就是授课教师,也就是六位科任教师。我们的一个大原则,就是学科外你讲过的我就不讲,你说过的我就不说,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曹老师的语文成绩,已经是全年级的金牌学科,成绩遥遥领先,平均分都已经在110分了,如此一种局面下,他说:“在我的课上,大家只要認真完成我交代的作业,上课认真听,就可以了!”

于是,有时候就能够看见,他在上课,但是教室里还有几个座位是空着的,为什么会有空着的座位;原来班里有几个孩子的英语成绩极差,但是语文成绩却是极好,曹老师索性把他们打发出去找英语老师背单词去了。

教师,尤其是上同一个班课的教师,合作胜于竞争。因为将来的高考,是按照六科成绩录取的,不是按照一科成绩录取的,即使是语文成绩,数学成绩,英语成绩都考满分,这个孩子,文综成绩或者是理综成绩是零分,也考不了重点。

想清楚了这一点,大家互相体谅,互相支持。有些孩子(特别是艺考生)数学的成绩实在是学不上去,与其把他们在十分宝贵的早晨时间拘在教室里,不如打发他们去找别综合老师(尤其是文科),划下重点,背一背,来得更加富有实效性。

二、 “二人合力,其利断金”“三师制”的管理教学模式,其实是在向精细化迈进,是在向科学要分数

“三师制”管理教学模式实施之初,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位叫作李德忠的中年教师在那里发牢骚,“老师的责任就是讲,学生的任务就是学。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学学学,学生的命根。弄上那么多的花架子,叫谁去看。”

这种理解对不对,也对,但是也不对;这种认识对不对,也对,但是也不对。农村中浇地,早年实行的都是大水漫灌,水顺着沟渠流下来,顺着地边的水口子流进地里,然后从东往西,从南往北,从高处往低处,慢慢地渗;那么大的一块子地,低洼的地方,已经见了水,而且慢慢地集聚,越来越多,几乎超过了二三十厘米,高阜的地方,却还没有去水。这样子浇水,既浪费又耗时间,而且效果还不好,于是现在的农村,都已经开始实施节水农业,进行滴灌。

(一)教育是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绝对不能千年不变,万古不易,必须要有所创新

老师不能占据了讲台,從开始说到下课,必须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自己去体验,这是教育永恒不变的规律所在。每年高考的英语听力测试,有些老师一到了这个时间,总会拿出一周或者是两周的时间赶紧“集训”,为什么呢?平时的时候,从来没有这样子搞过,从来都是让学生听的是带有浓郁的自己味道的“英语”。

其实何必呢,很简单,这个过程就可以落实在过程里。一些小的“学师”团队,因为长期在一起开诸葛亮会,对于自己的未来何去何从,非常清晰,于是他们常常会在一起听一些英语录音,周末的时候,甚至彼此结伴到了对方家中,看一些英文版的原声电影,也是休息,也是学习,这些孩子的英语学习成绩,可以说出类拔萃,十分突出。

(二)这些老师的做派很暖心,虽然简单却绝对有效果

索龙老师是我班的科任教师,也是“三师制”中的实验老师,他是一个兴趣爱好特别广泛的人。作为我们学校的所在地,甘肃酒泉,地处河西走廊的甘肃酒泉,地貌特征十分丰富,有着十分奇特瑰丽的自然风光,而且是全国十分有名的一处奇石产地。

索老师的业余爱好就在这里,闲暇时候,或者是在大漠戈壁,或者是在山谷水边,对于奇石不仅仅是喜欢,而且有着深厚的奇石文化的休养。高考临近,还有一个月的时候,他为班级中所有的学生,每人送了一枚风凌石。

他说:“我们就是要能够像是戈壁上的石头一样,能够坚守住我们曾经多少年坚守过的;我们一定要像是戈壁上的石头一样,能够把持住我们自己,让我们自己在这最后的一段时间,让这枚吸天地之精华,采日月之灵气的奇石,陪伴和加持了我们努力前进!”

于是每个孩子的桌子上,都摆放着一枚或大或小的石头,有些是风凌石,有些是沙漠漆,有些棱角峥嵘,有些却又十分圆润。学生们都很喜欢,说:“这是我们的命根子,我们最喜欢索老师了!”

哈哈,惠而不费,我们在办公室里开索老师的玩笑,随便拿个石头子,就可以把学生哄得一愣一愣的。但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有时候哪里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只要是用心做出来的,就有价值。

(三)校长也受到了启发,一套一套的,让人应接不暇

有五个孩子把校长请来做了“导师”,校长的“导师”工作,可以用完美来形容。虽然偶尔见到了我,也会发些“牢骚”:“你看看,你弄得这个事情,本来我忙的顾都顾不过来,他们来找我,我还不敢说我没有时间,我还得和颜悦色的,还得春风化雨的,否则,这帮子臭小子出去了,还不知道咋说我!”

我虽然陪着笑脸,但却在心底暗乐,说道:“校长你这是虽苦犹乐,你看看,你是校长,所有的学生都是你的学生,但是他们毕业后很快就会把你忘了,但这几个学生却不会,他们可是你的亲传弟子!”

“这倒说的是!”校长眯缝着眼睛,说道。

校长对他的这几个“弟子”,简直是好极了,又是带着吃饭,又是给送笔记本,考完试了,还会“抓”到办公室里谈心,这几个孩子倒也很争气,考得很好,校长也很开心。

在这个过程中,校长也做了许多新的尝试,比如说在教师中开展了“青蓝工程”和“对对红”工程,虽然这些名词,有些旧,但是对于教师的专业提高,却是起到了极大的效果和作用。

“三师制”开展将近一年的时间,做了许多的尝试。在重新组合的过程中,让一些本来松散的变得紧密,让一些本来不连贯的连贯起来;调动了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教师和教师的积极性和独创性。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效,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参与实验的这些孩子,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们能够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作者简介:

马东邦,高级教师,甘肃省酒泉市,酒泉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效益导师老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V eraW an g
导师榜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