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20-11-30 09:10李珩李大千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李珩 李大千

摘 要:随着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纵深发展,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问题日益突出。文章以校企协同育人为切入点,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依托进行人才培养设计,目的是以就业促进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创新,使学生实现毕业与就业零对接。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校企合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TS941.2-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3-0-02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是20世纪60年代起步,8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期,90年代得到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主要为影视、网络艺术、数字互动、动漫等产业培养人才。在新时代,高职院校要依托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创新,通过引入企业项目,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依托为学生构建产教融合的课堂,以实现人才毕业即就业,能快速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一、高職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数字媒体专业以校企合作进行协同育人,能将企业的项目引入课堂,能将企业的师傅引进学校,以企业人才需求为标准进行人才培养,通过企业工作情境再现,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毕业与就业零对接。校企协同育人能丰富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通过项目教学,通过网络课堂,通过专家讲堂等,能有效突出教学的针对性。校企协同育人能依托企业项目使人才培养紧跟企业的发展需求,通过校企教师与专家协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使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更贴近企业岗位需求。校企协同育人能根据社会及企业的人才需求变化调整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以使人才培养依托需求进行优化调整。校企协同育人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学生在学校学习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在企业进行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并通过双导师的指导提升专业能力。

二、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制约因素

(一)政府与市场定位不清晰

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协同育人过程中,作为市场经济调控主体的政府和市场,其定位不清晰,不自觉地形成抵触力量。政府在该过程中过于依赖市场调节,忽视了宏观层面上的顶层设计;政府是校企协同育人的监督者,但因对学校和企业的不了解,容易出现越界现象。政府的界限不清,容易导致企业失去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市场资源配置,导致资源的浪费,甚至会降低民众对政府的认可度。

(二)管办评关系不清

政府的定位不清晰,政府没有制定相应的产权保护机制,导致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在协同育人时责任不清,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目前的校企协同育人主要以校企双方协商,并进行自主管理和评价。由于高职院校不具备市场主体的地位,那么在实际运营时容易出现学校的诉求不被重视的情况,即使高职院校的初衷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但其研究特性是被忽视的。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如果政府只是下发文件,将会导致学校师生、企业员工的利益受损。

(三)协同体系建设不通畅

目前的校企协同育人主要目的是企业和学校依托一定项目进行人才培养,充分利用企业的市场资源和学校的人力资源,实现协同育人目标。在这种目标引导下,高职院校和企业只是在横向方面进行沟通,管理和评价科学的处理方式能使学校和企业暂时获得一定收益,但从长远来看,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是一个复杂过程,要想建立理想且长效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需要学校和企业进行立体交叉式沟通与合作。学校与企业构建人才输送、应用研究、生产三位一体的横向流通机制,再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形成纵向人才培养机制,以使企业与学校的实力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但是目前的校企协同育人没有构建纵向的的体系,导致沟通不完善。

(四)落实措施不完备

由于政府的宏观上的顶层设计的缺失,导致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校和企业在协同时无法真正协同。政府在进行顶层设计时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现状企业的运营情况、区域内的经济发展需求等研究协同的核心,以保证校企业协作过程中可灵活且连续地完成协同任务。目前来年,我国的校企协同育人虽然进行了初步的顶层设计,也出台了一定的政策,但从立体层面看,对校企不同层面的融合还缺乏政策指导。要想校企协同育人更深入,需要政府在政策供给的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以通过有效的落地措施促进校企深度协同。

三、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路径

(一)厘清主体关系,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协同育人的任务是将高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产业转型和社会发展进行整合。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就是将媒体产业与媒体设计专业教育结合,以实现企业不同类型的资源与学校不同部门进行协同,以形成更大的发展动力。企业与学校中利益相关的整体进行协同,通过权利和职责的明确,使各方在义务明确的基础上实现校企利益最大化。为了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化、长远化,需要政府从顶层进行设计,并将政府、企业、学校三者的关系厘清,以使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 、效率保持稳步前进。政府可以从设计、管理和监督的角度,采用清单机制,通过权利清单的制定,通过责任清单的界定,通过负面清单的呈现,将企业的权限进行规范化。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拥有各自权限,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履行义务。负面清单的存在意义是避免任何一方在协同过程中失责,并通过监督的强化,排除协同育人过程中的人为干扰,以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

(二)依托校企融合实现岗位实践贯穿式人才培养

依托校企协同育人理念,高职院校可以以企业为核心进行社会资源整合,目的是在企业运行机制的辅助下建设数字媒体设计艺术“校企融合工作室”,使企业的项目进入到学校,学生通过“校企融合工作室”的实践,对企业运营方式进行了解,对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掌握。高职院校与核心企业一同进行企业岗位需求的研究,对岗位职责进行细化,以提炼出岗位群任务,并将任务转化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校企协同育人的发展更有深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将其编制到与阶段课程体系对应的项目中,使其通过项目实践强化实践能力。

(三)依托校企融合进行资源优化,以实现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资源优化是校企协同育人的核心,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起点,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终点。校企协同育人最终指向的是实施教育的高职院校,需要高职院校牵头对区域内的资源和行业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涉及的产业比较多,高职院校要对所有涉及资源进行了解,并将所有产业资源进行融合,进而配置成一个优化的资源平台,以建立长效的协同育人机制。高职院校要与数字媒体产业建立一个人才培养的平台,目的是增加学生的学习地点,丰富学生知识获得的渠道。协同育人使高职院校和企业都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责任人,二者共同承担学生从学徒到工程师或专家的培养责任。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协同育人平台上的企业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纵向发展的平台,通过校企的深度协同培养出适合企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四)依托校企融合进行人才培养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社会需求导向下,职业教育体系在进行教育时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流通为依托实施教育方案。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学校教育只是一个开始,当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企业成为学生学习的新场所。企业这个场所是校企协同育人的纵向学习场所,但在实际人才培养时并未纳入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来。进行校企协同育人时,要依托校企合作将学生的学习生涯与职业发展生涯进行融合,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主体,企业作为学生职业生涯的主体,二者协同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实现学生学习和职业生涯的纵向和横向交叉发展。高职院校主要是牵头,组织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企业主要是负责学生进入到企业后在岗位上的实践能力培养,并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调整,以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使学生能适应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相关产业革命的技术革新性需求。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岗位实习后,會发现不论在学校还是在企业,学习是随时随地的。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利于学生对未来进行规划,利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利于发展高职院校的品牌效应。

总之,高职院校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必须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以为行业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目标进行校企协同育人。依托校企协同育人能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更贴近企业的人才需求要求,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利于学生针对性学习,并通过校企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在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零对接的基础上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邓云青.校企合作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价值[J].美术文献,2019(2):83-84.

[2]王大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9(4):218-219.

[3]苟劲松,谭书晴.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3):74-76,79.

[4]金萍.基于校企协同的数字媒体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管理制度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20(11):190-191.

[5]臧宏业,王春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多方位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运城学院学报,2019,37(6):85-88.

[6]周永强.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 ——以喀什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J].喀什大学学报,2019,40(6):107-110.DOI:10.13933/j.cnki.2096-2134.2019.06.022.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