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组织架构

2020-12-01 03:12
上海医药 2020年25期
关键词:主任委员分会艾滋病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领导团队

朱同玉,男,汉族,1966年6月出生,医学博士,公共管理硕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盟员。现任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同时也是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教授器官移植国家重点建设临床专科负责人。获得2020年中国医院协会“优秀医院院长”,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新百人计划”、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上海市领军人才”。在医院管理工作外,长期从事肾移植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开展国内首例Denys-Drash综合征患儿的活体亲属肾移植和亚洲首例序贯心肝肾多器官联合移植;已主持开展造血干细胞输注联合肾移植诱导免疫耐受的临床实践,成功诱导了嵌合体形成,并发现供者特异性免疫无反应或低反应现象;在干细胞研究中发现了造血干细胞表面低表达HLA-Ⅱ类分子,在逃逸特异性免疫杀伤的机制中发挥作用,对于研究免疫耐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免疫调节研究中阐明了抗CD25单抗诱导治疗的临床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不同Treg亚群的变化规律;在免疫状态评价研究中,利用蛋白组学方法,阐明了不同免疫状态下的肾移植患者血清蛋白网络差异性变化及临床意义。近五年负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19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共发表SCI论文50多篇,获专利授权2项。目前任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并兼任肾移植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常委兼肾移植学组副主委,上海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担任Journal of Clinical Bioinformatics等十多本国内或国际期刊的编委。

卢洪洲,男,汉族,1966年3月出生,内科学博士,留美博士后,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内科学博士生导师,护理学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

现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助理。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业务擅长:发热待查;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结核、肝炎、艾滋病、寄生虫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发表各类论文450余篇,其中在SCI引用杂志包括《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AIDS》、《CID》、《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发表论著120余篇;主编专业参考书12部。已获国家科学技术特等奖、上海科技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科普教育创新二等奖等9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专利5项。

先后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最美援外医生”、“影响中国”(2014年度)科技人物;2014年度“一健康基金”特别奖。“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先后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公卫先锋”奖、上海市“人道博爱奖”、中国医药科技创新人物、团中央与全国学联“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奖励基金”;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医务工匠”、文明职工、“创新之星”;上海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并行政记大功一次、上海市科委“明治乳业科学奖”;美国肝病学会-亚太肝病学会奖、艾滋病国际倡导联盟“精忠奖”。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十二五”和“十三五”新药创制平台;“863”、“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五项);美国盖茨基金、美国NIH项目(二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计委、上海市科委基金、上海市卫计委”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二项)、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及各级党建课题等30余项科研课题;负责中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艾滋病专业组与Ⅰ期)的研究项目。累计科研经费9000余万元。

学术任职:世界卫生组织新发传染病临床诊治、培训、研究合作中心共同主任;世界卫生组织临床专家组专家、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艾滋病、(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感染病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结核学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临床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试题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传染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兼艾滋病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专业学组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临床与预防学组委员;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西医肝病基金”项目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医院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艾滋病临床试验联盟召集人、国家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委员、长江三角洲传染病防治医联体与艾滋病诊治创新联盟召集人;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卫生专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及艾滋病性病防治专业委员会理事兼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药学会理事兼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公卫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呼吸感染防治研究基地副主任;上海市健康管理研究会理事兼体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艾滋病诊疗中心主任、上海市艾滋病治疗专家组组长、上海市艾滋病性病防治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母婴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禽)流感、埃博拉、黄热病、寨卡病毒病臨床专家组组长;上海市首批名医演讲团成员、上海市红十字会理事、上海市应急专家库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人类健康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课题负责人;国际艾滋病学会会员、美国感染病与艾滋病学会会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艾滋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大熊猫国家公园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参加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温州大学的教学工作。作为班主任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开设《新发传染病》课程;在复旦大学开设《AIDS》、同济大学开设《Infectious Diseases》全英文课程。承担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省级艾滋病师资培训班、两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担任《AIDS中文版》杂志主编;《Radiology ofInfectious Diseases》、《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微生物与感染》、《中国真菌学杂志》、《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新发传染病》副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s》、《BioScience Trends》、《Infection International》、《中国抗感染与化疗杂志》、《中华傳染病杂志》、《中国艾滋病性病》、《内科学理论与实践》、《临床内科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世界临床药物》等十余本杂志的编委。《The Lancet》、《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Mycoses》等英文期刊审稿人。默克诊疗手册(第18、19版感染性疾病章节)主译。

张建良,男,汉族,1966年12月出生,硕士,主任医师,中共党员。现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2000年至2002年领导下的外宾特需病房先后获“上海市共青团号”,“上海市文明班组”,创建的“心理咨询站”获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班组创建特色成果发布一等奖。组织创建的“廉政文化进医院”获复旦大学文化品牌三等奖,“草坪音乐会”获上海市卫生系统文化品牌,“职代表履职考核”获上海市医务工会理论创新奖。2015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三等奖。

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3部。主持完成上海市局级以上课题4项。担任复旦大学医学院教学工作及全国传染病医师进修班、全国艾滋病医师短训班教学工作。

学术兼职:上海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委员,上海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应急管理学组委员。

陈良,男,汉族,1965年2月出生,硕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农工党党员。现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人大代表,农工上海市委常委、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委。

在管理工作同时,长期从事传染病的临床诊治和科研、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病毒性肝炎慢性化和持续感染机制、个体化和优化治疗、临床转归影响因素研究。在慢性乙肝、丙肝抗病毒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肝硬化并发症处理、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诊治、不明原因肝病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

现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炎学组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整合医学分会传染病防控和管理专委会(学组)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理事、上海市医院协会传染病医院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医学装备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抗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肝病学会肝炎学组委员。复旦大学优势学科《感染内科》负责人。

负责和承担了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及13年项目、863子课题、国家卫生计生委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课题、上海市科委课题、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课题和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课题以及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发表了五十余篇论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15篇。编写教科书一本,专著(副主编)二本。任《中华传染病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国肝脏病杂志》、《华人消化病杂志》、《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中国病毒病杂志》审稿专家。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二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上海市科技奖二等奖一项、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三等奖二项。获“银蛇奖”提名奖—次。

施裕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上海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影像研究所副所长/感染影像诊疗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和研究工作,擅长感染与传染病影像诊断。对艾滋病及其相关机遇感染与肿瘤,呼吸、消化和神经系统感染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早期肺癌筛查与诊断,肝病定量诊断与介入治疗有比较深入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和江苏省科研课题9项,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传染病专项,并主持子课题:参与美国NIH课题,并担任中方负责人。近5年发表SCI、中华级等核心杂志发表论著40余篇。主编和副主编统编医学影像学教学材二部,主编专著五部,副主编专著2部。先后获得卫生部优秀教材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等省部级奖5项。曾获上海市卫生系统世博优秀个人,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影像诊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影像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担任中华医学奖评审专家,《中华放射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新发传染病》副主编、《上海医学影像》、《Radiology of Infection Diseases》等专业杂志编委。累计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名。

张鸿丽,女,汉族,1972年6月出生,本科,主治医师,中共党员。现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历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务科科长、ISO9000办公室主任、市区门诊部办公室主任、中心办公室主任、院长助理、党委办公室主任,在医院抗击非典、整体搬迁、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应急管理等工作中取得成绩。

期间,还历任临床二支部、门诊支部、机关一支部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具有较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和扎实的群众基础。曾主持上海市医院协会管理课题一项,参与编写《流行性感冒防治手册》。曾获中心“先进性教育活动优秀组织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主任”称号。

邱宏宇,男,汉族,1978年8月出生,硕士,审计师,中共党员。现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副书记。

长期从事基建管理、后勤管理、财务审计、政工党务工作,具备丰富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曾任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投资建设部副主任。

现为上海市医院协会第二届医院建筑后勤5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节能工程技术协会医院分会秘书长。

宣嘉,女,汉族,1969年11月出生,硕士,高级会计师,中共党员。

现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总会计师。

担任上海市卫生经济学会理事,曾任中海华东物流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中海集团物流有限公司财务部总经理助理、上海市儿童医院财务部副主任(主持工作)、财务部主任、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总会计师。

猜你喜欢
主任委员分会艾滋病
冷向阳当选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主任委员
冷向阳当选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分会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四川省蚕丝学会第十一届专业(工作)委员会组成名单
四川省蚕业协会第四届专业(工作)委员会组成名单
中勘协园林和景观设计分会
分会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