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天团,抗疫中坚

2020-12-01 03:12张林柴玲
上海医药 2020年25期
关键词:天团病房医务人员

张林 柴玲

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蔓延至全国,牵动着14亿国人的心,医护人员“不计报酬、不顾生死”奋战在一线的声音,鼓舞了公众抗击疫情必胜的信心。在这场战役中,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护理团队作为上海市定点医院抗疫战的主力军,冲锋在前,义无反顾,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生命至上、患者至上”的理念,用“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投身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充分体现了恪尽职守、训练有素、专业修养、人文奉献的团队精神。我院抗疫护理天团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这次大考中,以高效、专业、团结、仁爱的工作作风,正在严谨地誉写着自己的答卷。

1应急训练常态化,众志成城高效率

自武汉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始,护理团队第一时间切入备战模式,迅速扩大发热门诊,完善功能区域。护理部迅速反应,启动全院护理应急调配机制,完善应急梯队成员,所有成员紧急待命。60名应急护理梯队成员整装待发,作为抗疫战中的先锋队,他们主动请缨,冲锋在前,成为抗疫战斗中的主力军。2020年1月20日晚22点57分,随着第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收治进我院,与病魔斗争的应急“战疫”正式打响。4名应急梯队天团成员率先推开A3病房大门收治患者。“守不忘战,将之任也;训练有备,兵之事也”。护理应急梯队聚集了全院的护理精英骨干,应急训练常态化,危急重症知识熟练于胸,穿脱防护服等应急演练时有组织,集结起来非常迅速。在调配过程中,个人、科室与护理部沟通零障碍,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必胜。这种高效有备的工作作风在关键时候充分发挥作用。

护理天团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疫情暴发之初,面对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和高致病性,大批的护理同仁逆行而上,冲到了抗疫第一线。“我还单身,没有后顾之忧”、“我是党员我先上”、“我申请长期驻守应急病房,直到应急病房关闭”,第一时间,我院护理部收到各种形式的请战书。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激情澎湃,只有作为护理人朴实却弥足珍贵的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操。他们中有曾抗擊过SARS、战斗过甲流、奋战过H7N9禽流感的“三朝元老”,有刚休完产假返岗的母亲、也有推迟婚期的准新娘。他们是千千万万个护理人员的缩影,坚守在与病毒决战的第一线,践行着生命重于泰山的使命。广大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斗争。很多白衣战士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疫情当前,作为“老兵”的他们,冲锋陷阵责无旁贷。他们带着一群尚未“打过硬仗”的护士进入病区迎接挑战,他们的任务不仅是管理好患者,更是要照顾好整个护理团队,一个都不能掉队,一个都不会少,这是他们做出的坚定承诺。

在公卫护理天团中也有这样一群年轻的男护士,他们首当其冲自报奋勇冲锋在疫情前线。在家中,他们是顶梁柱;在防疫前线,他们是中流砥柱,是抗疫的骨干力量。脏活累活抢着干,用行动践行南丁格尔誓言,充分彰显公卫人的初心与使命,成为铁血柔情的“男丁格尔”,成为战疫队伍中的“男子天团”!同时在公卫护理天团的队伍里,90后护士撑起了应急病房里的半片天,从被保护的孩子到抗疫的“战士”,“不想长大”的90后面对新冠病毒毫不退缩,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命的重量。“让我来,我年轻”,这群一夜之间长大的年轻人在病房里主动抢活干,干重活。面对新冠肺炎的集中暴发趋势,发病数量增多,病情急速变化,需呼吸机、血液净化治疗及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的危重患者相继增多,ECMO及CRRT护士团队每天都承担着艰巨的救治任务,他们通过自己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完美配合医生上机,做好观察及护理工作,时刻不敢懈怠。他们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死神中抢救生命!在应急病房里,护理天团凝心聚力,众志成城高效率的完成各项救治工作,应急病房的护士除了要完成患者的基本治疗和护理外,还需承担物品消毒、标本运送和防护监督等工作。因此也增设收治护士、消毒护士、感控护士和脱卸区护士等职责。医务人员通力合作,全力护航生命。

2身先士卒做表率,统筹有度持规范

疫情就是战争,面临复杂严峻的抗疫形势。护理部管理者也坚持奋战在一线,负责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他们为抗疫管理献计献策,又第一时间把医院的决策传达到每个科室,通过走现场,定流程,迅速制定了应急病区的病房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手册和护理常规等,将护理质量安全与疫情防控相结合,针对普通病房制定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制定疫情期间病房管理制度、隔离病房设置要求、家属陪护制度等。他们还参与录制各项消毒隔离培训视频,让制度规范、流程清晰,每个护理人都井井有条地稳步在各项工作中。站在应急一线背后,护理管理者立足本职,默默付出,他们是疫情战线的永动机,是安全的守护者。他们对所有参与新冠肺炎救治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他们运送管理防疫物资,有序调度应急护理梯队人员,对整个护理过程的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他们事无巨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虽不耀眼,但不可或缺。

疫情暴发后,一个个临时党支部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就是堡垒,党员就是旗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屹立,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在战疫的最前沿践行初心使命。应急病房启用后,公卫中心立即成立了应急病房临时党支部,并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个人和优秀集体,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高高飘扬。护理团队的党员第一时间也是纷纷主动请战,本院累计进应急病房党员护士共45人,感染与免疫科的护士长王琳自开始收治境外输入患者起进入A1病区,一留就是38天,是本院单次驻守病房时间最长的护士;消化科护士长李鐾共6次进入应急病房,是公卫护士中进入病房次数最多的护士。共有12名护理党员火线入党,他们在抗疫一线,成为了光荣的共产党员。

3防护不忘守护人,情系病患暖人间

防护服下护理天团精心守护病患,应急病房区里不能隔离爱。为了减轻新冠肺炎患者因为对疾病的恐惧,以及在隔离病房期间无法与家人见面等原因而产生的焦虑、紧张、抑郁、担忧等心理问题,护理部有计划地开展一列的人文关怀活动,开展人性化护理方法,护理天团真正成为了患者心目中的“提灯女神”。对部分外籍患者出现语言交流问题,除了翻译器,护士们给患者找来了记号笔,让他们把想表达的话画在自己防护服上。外国语言通过翻译器缺少温度,而图画是世界通用的语言。通过绘画交流,一些寡言少语的患者变得开朗起来,病房内的气氛也变得更加活跃。面对一些危重患者,护士不仅每天和患者沟通聊天,有些护士还会当面给患者跳一段当下流行的手语舞,鼓励患者早日康复。“曾经我护理了一位重症患者两周,恢复情况良好,一直想看我样貌,可是他的手指灵活度还未恢复,我就和他玩拉钩小游戏,在锻炼手指功能的同时,还约定等他康复出院后,看我脱下防护服后的样子。”95后护士严琎在关怀患者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办法。为了祝福患者早日康复,护士们利用晚上业余时间,为患者折千纸鹤,并在巡视病房时,送到患者手中,还为患者过生日,用关爱温暖隔离病区的每个角落。

不仅仅是患者,医护工作者的身心健康也是关注的重点。护理天团“保障兵”精心为前线医务人员提供日常生活保障。为医务人员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保持房间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室内物品保持整洁,每天病房管理护士负责给一线医务工作者床头放置干净的手术衣,方便医务人员下班更换。同时,休息区域也按照一线医务人员的锻炼需求配置各种体育器具,如跳绳、呼啦圈、羽毛球、瑜伽垫等。号召一线医务人员在工作之余通过运动来缓解疲劳和改善心境。考虑到来自于各医院的医护人员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文化,通过心愿墙贴收集一线医务人员的需求,为制定更贴合一线医务人员的食谱提供了参考。此外,考虑到部分医务人员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心理状态,同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护理部联合心理专家为护理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开展疫区护士心理防护体系,进入隔离病区前开展护理技能培训、自我防护培训、心理健康防护培训,并分发和培训使用“心理桑拿浴”一一蝴蝶拍减压自我调整手段;进入工作区或者隔离区的护士每天定时和家人视频通话一次;同时建立线上咨询放松心理热线和线上聊天室,对于负性情绪及时干预和化解。

时至今日,我院应急病区护理天团在这场“外防输入,内防感染”的抗疫战中,在全院职工的齐心协力下,未发生一例病患及医务人员的感染,我们的队伍经得起考验。截止目前,我院有235名护理天团成员进入应急病房,累计604人次。护理天团在历练中成长,在团结中奋进,在战斗中凝聚,在艰难中传递爱和信心。护理天团人将继续立足岗位,主动担当,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精神,继续为抗击新冠疫情贡献力量书写答卷,上交给医院和患者一份满意的作业。

猜你喜欢
天团病房医务人员
起底“中国外交天团”(上)
更正
最强“天团”月球“挖土”记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谈恋爱不如做节目 王炸天团
啄木天团的烦恼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C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