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学改革

2020-12-01 10:27徐进利龚燕春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基地学科德育

徐进利 龚燕春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推进,连云港市新的教育格局已初步形成,我校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立足名校办学方向,全力打造品牌文化,积极彰显办学特色,逐步形成了协调高效的特色学校运行机制,凝练了卓有实效的特色学校办学经验,锻造了一批质朴、明理、和谐、向上的特色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正直、诚信、有爱心、高素质的特色学生,创建了一所有朝气、有内涵、有品位的特色品牌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现已成为连云港市最具发展力的学校之一。在“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又将启航之际,我校又在瞄准新的发展目标,探寻新的发展路径。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振奋精神、抬高标杆、拼搏奋进,扎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达成“十四五”发展目标,我校将群策群力聚焦立德树人、依法治校、学校文化、教师发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艺体特色、数字校园等工程。我们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教学改革作为强劲引擎。

一、坚持立德树人

围绕“立德树人、全员德育、自主管理、文化育人”的建设目标,我校实施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各类德育活动为抓手,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审美教育、创新教育、生命教育等,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课堂教学是德育主阵地。

教师是“人师”,不是“经师”,各科教学都要体现育人思想。教师要主动研究学科教学中与德育融合的路径与举措,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特别是在校本“生·动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品质。通过开设人生规划课程、心理健康课程,建立起科学、多元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做好人生规划。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建立和完善校长、分管德育副校长、德育处、团委、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社区代表共同组成的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体系。组建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探索和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与社区开展精神文明共建等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加强班主任培训,完善班主任激励机制,进一步实施与加强德育全员化、全覆盖、全过程的管理,打造一支有大爱之心、精通学生管理的班主任队伍。同时,学校尝试建立副班主任制度。

3.构筑学生自主发展平台。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为标准,以自我管理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意识。鼓励、支持、帮助学生在“八礼四仪”等各类大型活动中张扬个性,培养其自主能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团委、少先队、学生会的作用,建立学生评议员制度。聘任“学生评议员”作为校长助理和学生工作处主任助理,学校定期召开“议校”“议教”座谈会,评议员监督意见及检查成绩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4.上好人生发展三堂课。

上好人生规划课。聘请知名校友、高等院校知名教授和本校名特优教师等作为学生人生规划课的导师,帮助学生做好人生规划。

上好社会公益课。围绕“关注弱势群体”“艾滋病预防”“气候效应”等系列社会公益课程,让外籍师生和我校学生充分交流、互动。

上好德育分层课。在不同学段设置不同德育主题课。例如,七年级是迈好学习第一步——以“养成教育”为主题;八年级是迈好文明第一步——以“礼仪教育”为主题;九年级是迈好人生第一步——以“感恩教育”为主题。

二、深化教学改革

1.聚焦核心素养,夯实学科建设。

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教材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素养提升联系在一起。把学科教学提升为学科教育,让学科教学回归教育的本质。从信念作风、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校本研究、知识管理、特色建设等六个维度推进各学科规划建设。發挥初中的“教改联盟校”及结对帮扶学校等平台的辐射作用,共同致力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和学科高地的建设工作,让每一个学科都具备影响力,提升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

2.发力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修订完善了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相关规定,以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等学科发展共同体为抓手,利用示范课、研讨课、论坛等多种形式,强化科研意识,普及科研方法,规范科研过程,营造教研促教、科研兴校的浓厚氛围。引导教师从依靠经验向依靠教研转变,实现从精英科研向全员科研的转变。同时,我们加强课题申报、立项和管理程序要求,形成学校重大课题与教师微型课题相统一的课题研究网络。学校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促进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3.注重质量监控,实施多元评价。

学校制订了《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年级教学质量评估方案》,从学业维度、过程维度和改革维度全面评估教学质量。每学期进行一次综合评估,通过自评、互评、专家评定等方式确定评估成绩,对优秀的年级予以奖励和表彰,对后进的年级给予提醒和诫勉。

4.强力推进课改,升华“生·动课堂”。

发动全员投入课堂教学改革,领导率先垂范,名特优教师引领,强力推进课改,进一步升华“生·动课堂”。完善、优化教学全景展示活动,全面展示课改成果,辐射教改影响。全景展示分两维四步。两维即学科层面的全景展示和年级层面的全景展示。全景展示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集体备课、课改论坛、课改机制、课改成果等。具体推进路径分四步:第一步是向校内展示,第二步是向家长展示,第三步是向兄弟学校展示,第四步是面向全市展示。

5.加强学科基地建设。

课程基地建设从单一学科型向综合型转变,合理灵活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做到明确目标、积累共建、生成拓展再运用。以省初中生物学科发展示范中心、市道法课程基地为龙头,建设人文社科类综合课程基地;以市级艺术课程基地为龙头,结合学校体育俱乐部资源,建设活动类综合课程基地;积极与校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结合校内资源,建设理科类综合课程基地。按照依靠特色、发挥优势的基本思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开放共享、整合集成的基本原则,真正实现教研组活动放在基地、名师工作室建在基地,形成省市校三级课程基地。

行成于思,我们将会在学校“十四五”规划的指引下谋定而动、且行且思,全力为学校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开新局、谱新篇。

猜你喜欢
基地学科德育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