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解新颖

2020-12-01 10:57王巧凤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0年42期
关键词:功利化美学美育

王巧凤

技法指导

古人云:“文若春华贵出新。”见解新颖的文章如万花丛中的一朵奇葩,新奇瑰丽,给人以心灵的撞击和思想的启迪,超尘脱俗,远胜常文。见解新颖,就是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现象有新颖独到的见解,不流于俗套,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在写作中,我们只需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就有可能获得新颖的见解。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视角思考:

一、逆视

人们习惯从正面看问题,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结果文章趋于同质化。其实事物都是多面的,既有常规属性,也有特殊属性。打破认识的常规,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反弹琵琶,就可以得出全新的见解。如佳作《致小陈的一封信:那,贵于法律》,对于女儿举报父亲在高速路上开车接电话一事,作者并没有千篇一律地对老陈口诛笔伐,谈论法理大于人情,而是立足于亲人角度,告诫小陈不应对父亲指责甚至举报。文章彰显人性关怀,传递人情温度。

二、侧视

对于同一事物或同一现象,变换角度去思考,会得出不一样的认识,引出新的见解。如2018年高考作文“战机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沃德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战机的安全问题,从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三、统视

运用多维思考,不偏执于其中某一端,全面思考,从而得出更为新颖的观点。如诗歌材料作文“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大部分人都会把目光聚焦在纸片人和蝴蝶人的选择上,由物及人,呼吁做蝴蝶人而非纸片人,拥有独立的见解和行动能力,却往往忽视了风。风亦分好风和恶风,好风凭借力,恶风誓不动。如果综合各个维度立意,见解会更为全面且新奇。

四、透视

在普适认知的基础上,对事物或现象继续向纵深挖掘,透析事物的本质,进而与精神相接,形成新颖独特的见解。如2017年高考作文“中国关键词”中的大熊猫:熊猫作为中国形象的代表,外貌平和,块头大,能跟人类和谐共处。但熊猫并非是好欺负的,实际上熊猫的咬合力很强,堪称“功夫熊猫”。在这个意义上,正代表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大部分状态下中国是平和友善的,但若遭到挑衅和欺凌,中国也会毫不退缩,奋起反抗。由熊猫的形象透视到国家精神,文章立意自然新颖拔俗。

训练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20年3月,窗外的世界花红柳绿,春意盎然,很多孩子却隔离在家,无法出门。为了引领学生以乐观开朗的心态面对困境,深圳光明区东周小学美术科陆续推出12节线上微课,给学生们提供了高质量的线上美育课程。这些课融合绘画、文学、科普、手工、平面设计等多种元素,对学生进行非说教式的生命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教育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表示,要防止学校美育功利化倾向,“取消艺术特长生加分,是美育真正面向人人的前提条件”。美育功利化的情况之所以出现,原因在于学生的成长、升学的评价体系里美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考在即,树人中学就高三后期是否应该继续开展艺术课教学,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经历见闻,以一名本校高三学子的名义,给校长写一封信,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要求:态度明确,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

以美育人,久久为功——致校长的一封信

一考生

尊敬的校长:

您好!我是本校一名高三学生。近日听闻我校正为是否在高三后期继续开展艺术课广泛征集意见。对此,我略有所感,冒昧去信叨扰,不得体之处望您见谅。

高考在即,可是我省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至今未能复课,待高三开学后文化课学习时间已然十分紧张。而美育并非一朝一夕便可达到深入人心的目的,我认为高三开学后我们应抓紧时间学习文化课,没必要开展艺术课。至于美育,我认为校方应制定完善的艺术教育体系,做好长时间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的准备工作。

深圳东周小学为了引领学生积极面对疫情,推出12节线上美育微课,以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这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借鉴,但我想这并不适用于当前阶段高三紧张的备考。小学课业压力尚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启蒙阶段,正是开展美学教育的最好时机。美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它需要长时期的潜移默化,不宜急功近利,更应久久为功。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道:“美育不是灌输,不是让人死记硬背道理,美是在实践中养成的,是接受艺术熏陶而去接近美的本质。”美学教育是一个接受美学熏陶,是一个“文火慢煮”的过程,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教育体系的完善。反观当下我们中学的艺术课,主要以鉴赏为主,授课教师美学底蕴不深厚,课程内容类型单一,课程总时长短,学生缺乏参与感体验感,难以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洞察力。所以在目前美学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能保证高三后期学生在冲刺高考的同时,短时间内对审美观念也能够收获颇丰?我建议,我校当前应注重美学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低年级开始,拉长战线,久久为功。

韩美林曾说过:“缺乏对美的感悟,一个民族就会呆板枯燥,一个懂得审美的社会才能够孕育出經典的文化、艺术的果实。”而我们,正是现代社会建设、中华民族复兴的后浪,如果缺乏对美的感悟,对生活的热爱,这个社会也许就会变得阴暗,缺乏生机。在这里,我真挚建议学校不断丰富完善美育教育体系,从低到高分层分配艺术类学科的课程、内容、时长,授课教师应主动开拓眼界、提升审美水平,让美育和文化相结合,打破学科界限,开拓学习时空,把“想象力”“创造力”融入学习生活。

教育部有言:要防止学校美育功利化倾向,美育面向人人,取消特长生加分。我认为,我校对美育的整体普及和局部拔尖不应偏废,使天赋卓然、爱好强烈的学生仍能拥有深入提升空间的机会,而非以考学为目的接受功利化的艺术教育。后者无法真正保持终身提升自身审美能力,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以美育人,贵在久久为功,注重美育与教育的协调发展,注重把握美育发展的规律,潜移默化,持久浸透。对我们高三学生来说,时间已然不多,当务之急是专心复习。美育,于己于彼,都应久久为功。

此致

敬礼!

树人中学高三学子

2020年5月19日

点评

本文观点独特,没有盲目支持学校开展艺术课,而是理性思考,结合当前高三备考的实际,反弹琵琶,否定学校在高三下学期开展艺术课。文章继而有理有据地分析了不赞同高三开展艺术课的具体原因,突出高三这个特殊节点与美育特点的相悖性,言之凿凿,给读者以更为全面且深刻的思考。整篇文章立论新颖,没有流于大众写作的汪洋,更见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论证时,句式灵动,整散结合,长短有致。

猜你喜欢
功利化美学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印花派对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纯白美学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美育教师
春食色彩美学
幼儿园绘本教育功利化的问题及对策
“妆”饰美学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