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4C”协同理论下的湖南民歌基因库构建与传承路径研究

2020-12-02 05:54俞婕长沙师范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期
关键词:在线音乐基因库湖湘

◎俞婕 (长沙师范学院)

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孕育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文化,它深刻反映出各民族、各地区政治、经济、民情以及人民群众审美习惯的真实风貌。湖南民歌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分支,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风格、鲜明浓郁的特点体现着湖湘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是我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加快,湖南民歌正与其他形式的传统文化一样,面临着文化生成土壤日渐消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传承人群后继乏力以及民众保护意识淡薄等突出问题。

一、湖南民歌的源与流

湖南民歌蕴涵丰富,从广义来看,是自古以来生息在湖南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作形成并口传心授,流传于民间的各种歌曲形式。从舜帝时期的《南风歌》,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到南北朝时期的西曲和唐宋时期的竹枝歌,再到明清时期的湖湘民间小调,湖南民歌可谓源远流长,长盛不衰,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来经不断积累、沉淀、筛选而形成的思想感情的体验和艺术表现手法的结晶。

一般来说,湖南民歌依照歌词内容,可以分为劳动类、生活类、爱情类、传说故事类等;依据产生年代,可以分为传统民歌、革命历史民歌、新民歌等;根据流行地区,可以分为汉族民歌、瑶族民歌、苗族民歌等。而从民歌的体裁类型上,湖湘民歌基本可以分为号子(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和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等)三大类。这些民歌在世世代代的传播过程中,经过了无数人的即兴加工、改编和创新,其中既有强烈稳固的原生态特质,反映出生长于斯的人民的质朴情感和生命智慧,又有着因应社会时代变迁之流动性、发展性、变异性等衍生特质。正是在这些多元文化因子的持续互动合力作用下,盛行于湖湘大地的民间歌曲才种类繁多并独具特色。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涌现出了李谷一、何纪光、张也、宋祖英、雷佳、王丽达等一大批优秀的歌唱家,其演唱风格集民族特色、艺术韵味与科学方法于一体,将《浏阳河》、《刘海砍樵》、《洞庭渔米乡》、《洗菜心》、《思情鬼歌》、《马桑树儿搭灯台》等大批优秀湖南民歌推向了时代的舞台,成为广大人民耳熟能详的艺术精品。这不仅在中国音乐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为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中取得突出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湖南民歌的生存现状

湖南民歌是湖湘文化与精神的代表,它们深深植根于民间土壤之中,无论是表演的语言、音乐形式,还是演出的场所和习俗,都承载着大量的湖湘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湖南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活化石”。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革,便捷的交通、同化的生活方式和普通话的推广,使得湖湘民间音乐正与其他形式的传统文化一样,面临着文化生成土壤日渐消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传承人群后继乏力以及民众保护意识淡薄等突出问题。举例来说,如流行于澧水流域的船工劳动号子,是以反映船工们苦难生活和战天斗地的劳动场面为主题的一种音乐节奏较强的汉族民间歌曲音乐。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化文明的高度发展,澧水流域交通事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汽车、火车运输取代了澧水流域的水上运输,船民改行另谋生路,船工拉纤已成陈迹。老一辈的船工也因年事已高,相继离世,在此情形下,曾经名扬中外的澧水船工号子正濒临着失传的危险。

三、湖南民歌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

在我国,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用便携终端接入各类在线音乐平台获取音乐信息资源已成为了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从易观国际2017年11月发布的《中国数字音乐用户行为洞察白皮书2017》来看,我国移动音乐用户规模在5亿左右,日活跃用户1亿。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新媒体和歌唱类真人秀的推动下,充满人文关怀和反映淳朴生活的民谣风格,成为人们在现代生活压力下追求心灵宁静和放松的自然选择。赵雷、好妹妹乐队、陈粒等民谣音乐人在主流音乐平台的粉丝关注度持续升温,广受文艺青年欢迎。在此时代背景下,构建基于在线音乐平台的湖南民歌基因库,不仅能够为民间音乐作品传播与发展提供全新通道,提升全民对湖南民歌文化的认知,带动音乐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更有利于为湖南民歌的生存发展培育良性的受众环境,有效解决当前民间音乐保护面临的系列问题,进而推动我国民间音乐保护由传统向现代、由小众向大众、由区域向全球转型,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四、基于互联网在线音乐的“4C”协同理论构建研究

基于互联网在线音乐平台的“4C”协同理论,立足于打通“互联网+湖南民歌”产业价值链,以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和闭环,创新民间音乐传承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具体来说,“4C”协同主要指Copyright(内容版权)、Configuration(产品形态)、Channel(渠道运营)、Creativity(创作指引)四大关键要素的协同运营,四者既彼此独立、协同发展,又相互依赖、有机统一。

(1)Copyright(内容版权):指广泛收集经典民歌作品,数字化还原后,进行“数字+纸质”全版权登记与经营,纳入湖南民歌基因库;

(2)Configuration(产品形态):指通过数字音乐、无损音乐、彩铃、振铃、MV、现场演出和衍生品等富媒体形态对经典民歌作品进行全方位传播,满足不同用户的欣赏习惯;

(3)Channel(渠道运营):指通过线上客户端、PC端、WAP端、IVR语音门户及彩铃门户等渠道,线下民歌音乐节、音乐现场演出等活动推广,扩大湖南民歌曝光量和收听量;

(4)Creativity(创作指引):指运用大数据挖掘开展用户音乐行为、欣赏偏好及地理属性等信息的综合分析,及时调整、优化创作行为,指引创作者创作出符合时代潮流和大众喜好的新民歌作品。

五、“4C”协同理论下构建湖南民歌基因库的实践研究

选择具有传播受众面广、平台经济性强及运营商资源优势的某在线音乐平台为实践平台,打通湖南民歌创作、录制、发行、传播到版权交易的全产业价值链,构建湖南民歌基因库,并通过不断充实和丰富基因库内容,建立一笔宝贵的音乐文化财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

(一)经典民歌作品收集

一是经典作品收集。联合当地宣传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馆,组织形成专家评审组,由专家评审组负责拟定评选标准,并通过海选、版权收集、经典作品数字还原等方式寻找和收集湖南民歌的曲谱、音像资料等作品;二是作品录制与还原。在线音乐平台提供专业录音棚,录音师、配套录音器材、后期制作等全流程配套资源,开展内容录制,并通过数字存储、数字传播、VR虚拟现实等新媒体技术,将这些作品重现和还原,构建基于互联网在线音乐平台的湖南民歌基因库,形成不断充实和丰富基因库内容。三是版权登记。内容录制成品后,进行“数字+纸质”版权登记整理,规范版权管理机制,并为该项目开辟音乐版权登记绿色通道,提升版权管理效率。

(二)富媒体形态传播

通过在线音乐平台的数字音乐全产品打造能力,将经典湖南民歌以互联网富媒体形态进行全方位展现和传播,具体包括六大类产品形态:

一是在线音乐产品,包括数字音乐专辑、无损音乐、高清音乐、标清音乐等产品;二是无线音乐产品,包括彩铃、振铃、彩铃盒等产品;三是视频音乐产品,包括歌曲MV、现场演出直播、音乐短视频等产品;四是创新音乐产品,如视频彩铃、二次元音乐、VR还原音乐等创新型产品形态;五是实体音乐产品,精选部分经典歌曲制作实体唱片、CD等以活动形式进行推广发行;六是音乐衍生品,沉淀湖南民歌丰富的历史、音乐、文化基因,以创意设计,打造音乐文化衍生品,实现湖南民歌音乐文化基因的实体化、创意化展现,满足不同用户的欣赏习惯和文化需求,并通过全产品形态的民歌传播与推广,最大限度地提升对各类受众群体的覆盖率。

(三)民歌传承人扶持

一方面通过在线音乐平台开展湖湘民歌大赛,选拔独立民间音乐人,签约成为合作音乐人,由音乐平台为其提供各项优质资源,扶持民歌传承人的音乐发展和创新。另一方面针对已签约的音乐人,开辟内容上线绿色通道,并制作成全套产品,进行推广。

(四)新民歌创作指引

运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开展用户音乐行为、听歌习惯、欣赏偏好及地理位置属性等信息的综合分析,全视角总结分析新时代湖南民歌创作发展方向,及时调整、优化创作行为,指引创作者创作出符合时代潮流和大众喜好的新民歌作品。

(五)线上线下融合运营

线上整合运营商推广资源,在音乐APP、WWW、WAP、IVR、彩铃门户等全渠道运营,进行重点宣传,凸显民间音乐特色。一是打造数字音乐民歌专栏。以期刊形式连载运营,按月更新。内容包括:知名艺人/原创音乐人等专访、特色民歌作品赏析+互动点评、各地经典民歌及风土人情介绍;二是打造最具特色的民族音视专区。构建独家民歌+独家视频的联动运营专区,内容主要包括:独家视频展播(征歌展演)、特色热门歌曲MV推荐及地方音乐节直播等;三是打造最具多元化的湖湘民歌单。以歌单形式开展运营,便于用户的直观体验,内容主要包括:节日歌单、各地民歌经典歌单、各类型经典民歌单、旅游景点相关歌单等;四是打造特色榜单。结合歌曲销量进行排名,按月更新,内容主要包括:热门歌曲重点推荐、点评文案整合包装及年度盘点等。

线下以活动带动歌曲推广。深入湖南民歌重要发源地,发掘采集当地最有特色的音乐表演,并通过举办民歌音乐节、校园民歌艺术展演、音乐现场演出等方式,多元化推广优秀湖南民歌。提升湖南民歌的曝光量和收听量。

结 语

总之,在当前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和强烈,而借助互联网数字媒体技术,构建基于在线音乐平台的湖南民歌基因库来展示、传播、弘扬湖南民歌,能够提升全民对优秀湖湘民间音乐文化的认知,既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民间音乐保护面临的系列问题,为我国民间音乐的传承路径在形式选择与内容拓展上提供参考,又能充分提高湖湘儿女的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见微知著,以湖南民歌基因库为模版,也可以为其他民间音乐文化同样丰富、灿烂的地区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在线音乐基因库湖湘
我国最大藜麦基因库落户山西农谷
8个基因库逾万分种子10月入库Svalbard全球种质库
8个基因库逾万分种子10月入库Svalbard全球种质库
我是湖湘儿女
咏“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
微吧
美国在线音乐产业盈利模式的需求导向分析
中国首个国家基因库开始运营
浅析我国在线音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途径
源可寻而濯我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