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人舞编创中技法运用的“度”

2020-12-02 05:54朱源湖陈晓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茂名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黄河之声 2020年2期
关键词:双人舞编导技法

◎朱源湖/ 陈晓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茂名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在中国舞蹈创作中,双人舞通常由两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性的舞蹈,多用来表现人物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所谓是“一千个观众的心里,就有着一千个哈姆雷特”,舞蹈中的双人舞就像读本中的独白一样,目的就是为了表达人物感情交流和塑造性格特征而服务的,其个性语言不仅影响着整个舞蹈作品的个性风格和艺术特征,而且是塑造人物和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手段。若说运用技法为主题服务是一种必备的手段,那么如何把技法巧妙地融合在作品主题当中且不露痕迹就是编导的一种把握能力了。如何把握舞蹈编导中双人舞编创技法运用的“度”,一言以蔽之,就是如何将理性的思维与感性的情感,两者结合,从而能够将主题升华,引起受众的共鸣。

一、“度”的基本概念

(一)哲学中“度”的诠释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量的活动范围。度即表现一种程度,是事物的大小、多少、远近等普适性的量级概念。同时,“度”是处理事情要注意把握分寸,要避免过和不及。如:鲁迅在《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就是说的关于度的把握问题。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在这个范围内,事物的本质保持不变;突破关节点,事物的本质就要发生变化。在实践过程中,要掌握适度的原则,要学会把握分寸、火候,防止“过犹不及”。

(二)双人舞技法中“度”的诠释

“度”它无处不在,比如在生活中我们要把握“生活中的一个度”,在说话时也要把握好“说话的一个度”,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把握好“交往中的度”,同样在双人舞编创的技法运用中也必须把握好技法运用的“度”。

双人舞技法中,“度”指程度,即在双人舞编创过程中,技法的运用是否在合乎双人舞情绪性,情节性和审美性的范畴以内,是否恰到好处地推动双人舞的艺术表现。这种技法中的“度”更指一种火候,是将技术完美的融合在艺术作品中,而不留痕迹的掌控能力。分寸拿捏才可以得到得鱼忘筌的创作目的。

一个优秀的双人舞作品,是要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说白了,就是能让观众“看得懂”,舞蹈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其本质目的也是为了回归于生活,受之于观众。那么怎么才能让观众“看得懂”,又能突显出“艺术高于生活”这一定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度”的运用了。如果这个“度”的运用太过,那么舞蹈作品就是用技法堆砌起来的篇幅,显得生硬、空洞;而若“度”的运用“不及”,这个作品就是从生活中直接套用而来,忽略了艺术的精髓,舞蹈作品就会显得单调、乏味了。

二、单一技法运用的“度”

(一)撞击法运用的“度”

“撞击法”就是寻找双人舞的接触点。编导通过感知撞击时的力度、速度,寻找到自然的动力根源,按照自然的动力根源确立合乎动力规律的把位,同时编导要有支点、发力点的动作力学的感觉,合理并巧妙地安排双人舞技术。根据自然的动力根源,根据新的发力点、支点安排的把位往往是鲜活的、自然的、有流动可能的;甚至也是独特的。“撞击法”是一个突破口,可以由此打开编导的动作思路。撞击是一种动作上的表现,同时也具有情感。撞击是通过两人之间新把位的结合,是空间形成的诱因。撞击是舞者在运行中的动作,在撞击后对动作趋势的延伸,是一种流动的体现,将空间和时间上的流动来展开,是双人在运动着的同时,也是一种双力的结合。

所以,在编创过程中,“撞击法”只是作为一个抛砖引玉的工具,它是利用“力的瞬间”来突破惯性思维,寻求不同的方式。所以,对于它的运用,具有巧合性,而不具备必然性。在双人舞作品《哎、无奈》中,编导充分的运用了撞击法,两位演员充分的运用了身体的接触,将夫妻间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没有矫揉造作的感觉,撞击法运用充分且恰到好处,即表现了主题又将技法融合在情节性表现当中,很好的把握技法运用的“度”。

(二)双人镜子影子法运用的“度”

“镜子”,指两个人的动作完全相反,像照镜子一样。用这样的形式放在舞蹈中,就必须要用作品的内容去贯穿,否则就是游戏,而不是舞蹈,就是“为了技法而技法”。

“影子”,是一个比较抽象性的技法。一人主动完成一个舞蹈动作,另一人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或是全身去变化模仿第一人的全身或是身体某一部分,两人的动作如同水中倒影一般。其实就是不完全模仿,变化模仿。它的方法能形成高低之分给人视觉上出奇不意的样子。舞蹈中的技法是虚实相生的。它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和夸张的。正因为这样,此种技法的运用要更注意,能否贴近主题,服务主题。在双人舞作品《同行》中,两位演员,如影随行,运用该技法,表现了一种极大的张力感,在主动,随动的运动效果中,表现出共同奋进的情绪诉求,极大地强化了主题。

(三)倒带法运用的“度”

“倒带”,就是把已经创作好的舞段或舞句由动作、顺序依次倒过来演绎,以此来寻求更多的发力方式和发力动作。“倒带”法是寻求动作,创新新的舞段、舞句的一种巧妙办法。作品《红扇》中,倒带的技法运用非常巧妙,演员的动作新奇,且富于质感,在近乎完美的衔接和力度配合中,显现了游心自得的表现力。技法很好的为动作的创作和舞蹈段落的效果铺陈,起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技法运用的“度”很好的体现出来。

因此,在双人舞的编创中,懂得运用双人舞编创技法是一个编创者最基本要求。双人舞技法的运用在编创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但是,仅仅用技法去编创出一个好的双人舞作品那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把持住这技法的“度”,“度”的把握比技法的运用更为重要。

三、艺术特性把握的“度”

(一)直观性把握的“度”

泼拉斯在谈戏剧创作时说:“突出性格的唯一方法是:把人物投入到一定的关系中去。仅仅是性格,等于没有性格,只是随意堆砌而已。”这些理论家在把控人物形象的时候,很好的诠释了“度”的关系,使得作品直观性更加的清晰明了。同样,双人舞,是以两个人的人体姿态、表情、造型,尤其是动作来叙述故事情节,来表现思想情感。因此,这个作品的艺术形象和中心主题需要依靠两个人的肢体动作和姿态来表现,只有两个人的“磨合”恰到好处,才能使得这个舞蹈形象具有直观性。在舞剧《大梦敦煌》中,有一点双人舞恰恰体现了舞蹈直观性把握的重要性,在这段双人舞中,女演员三次拍男演员的肩膀,运用白描手法,将女主角对男主角的情愫,以及男主角的无意识的状态直观的表现出来。在舞蹈中,并不矫揉造作过多的铺陈,却细致的、明晰的表现了二者性格的突出,直观而具体。可见,在创作中,直观性的把握非常重要,是传达创作者的意图和反映舞蹈内容的关键。

(二)抒情性把握的“度”

抒情性是舞蹈的基本属性之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双人舞中有大量的抒情舞蹈(即情绪舞)。这些舞蹈作品主要是表现某种特定的情绪和情感来震撼和感染观众,利用事件或情节来塑造舞蹈形象,烘托环境氛围,最终表现情感情绪和传达审美思想。例如,双人舞作品《鸟仔》,两个男演员幽默诙谐,表现了动物与人的关系。节目既不过分夸张的向滑稽方向发展,也不是平淡无味的追求技术动作本身,在巧妙的安排下,很好抒发了编者的艺术主张和节目的主题,从中可见,对于抒情性的把握至关重要。

在舞蹈中,抒情性往往是贯穿在情节中的,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是为了“抒情”,而不能只“抒情”。这种说法,大概就是与中国画的本质形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吧!

(三)虚拟性把握的“度”

双人舞是一种艺术形式,演员在舞台上展示的动作,很多都不会在生活中发生。虚拟性是对双人舞的表现手法,是舞蹈审美的重要特征。这种虚拟和象征是以生活为基础的,能概况而凝练地反映生活的本质,因而得到观众的赞赏和肯定。双人舞是对舞台艺术的解读,表演者将其时间和空间通过动作和表情,以虚拟性作为主要的艺术手段,使观众自然而然的联想到生活中的内容,对作品展开联想。因此,在编创过程中,编导把握“虚实结合,实虚相生”的度尤为重要。比如,舞剧《睡美人》中,紫丁香仙女指引王子去寻找阿芙乐拉公主时,编导安排了一段在王子的幻觉中出现(即在观众面前展现)的双人舞,让公主本人登台与王子跳舞。而《灰姑娘》则采取特殊的舞台处理来交待你必须12点钟以前回家的意思:仙女朝时钟一指,从钟里跳出12个身上分别标有从1到12数字的小矮人来表示告诫灰姑娘必须12点以前回家。如此等等,是靠舞者动作和神态的虚拟来展现出其含义。因此,对双人舞的虚拟性,需要编者设计和把握好“度”的原则,超过了范围,使得场景就变为了真实性的,而减少了对空间的神秘感,低于了所表演的氛围,则使观者不够清晰,表演者所传达的含义。对虚拟性“度”的把握,使得作品更加富有空间感和真实感。

(四)节奏性把握的“度”

节奏性是舞蹈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共同特征,双人舞因为是人体艺术,所以对其节奏性的把握可以更加的直观的表现出作品的情绪。双人舞本身就是具有节奏性和旋律性,是一种“动作的音乐”在舞蹈作品中,音乐与舞蹈紧密的结合,成功的韵律就是舞蹈与节奏的完美结合。所以说,编导对于节奏“度”的把握,可以更好的将艺术结合在一起,完成一部完美的舞蹈作品。

总之,编创者在对作品的直观性、抒情性、虚拟性和节奏性上的“度”的把握,可以有效的调控好作品的唯美度。在整个舞蹈表演中,具备了这四方面的度的把握,才能调动观众更多的审美情绪和观看欲望,成为一部被大众所喜爱的舞蹈作品。

结 语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的编创并不排斥技法,甚至可以说,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法,特别是在关键的时刻,在情节或情感发展到关键的时候或最紧要的关头,用适当的、合理的技法处理,将对更好的表达思想感情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将情节或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沁人心脾或酣畅淋漓或振聋发聩。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是拒绝过多技法的,在作品中,一种毫无理由、莫名其妙的编创技法的形式展示,会让作品的质量大打折扣。因此,舞蹈艺术不是杂技,技法的运用要适当,否则就会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双人舞编导技法
试析新时期的电视台编导工作
论20世纪琵琶“轮指”技法的演变
阿里文化的使者——访阿里地区象雄艺术团舞蹈作品《甲·宣》编导白芨、《果沃情》编导次旦达瓦
手绘技法表现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论电视编导艺术的创新
云端起舞
浅析双人舞编导技法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想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