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2020-12-03 10:28潘娜
智慧健康 2020年9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内科心血管

潘娜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0 引言

心血管内科属于高风险专科,其由于疾病种类多、病因复杂等因素,往往会使得病情发生突然恶化的情况,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系数,致使众多护理法律纠纷、护患纠纷问题的产生[1]。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所潜藏的不安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寻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此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抗风险能力,提高科室护理水平。现将我院的100例心血管疾病临床资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情况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科室在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其中包括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32-83岁,平均(56.23±1.34)岁;高血压冠心病患者3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2例,心肌梗死患者31例。排除标准:患有其它严重的非心血管疾病。

1.2 方法

主要依据问卷调查的结论以及对护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出相应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

2 结果

2.1 不安全因素分析

2.1.1 护理人员因素

由于专业素质差异,个别护理人员往往存在工作经验不足,严重缺乏安全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的情况,无法与患者及其家属展开深入、有效的沟通,不正常履行病情告知、日常护理、健康指导等基本义务,与患者的高期盼值不相适应,致使护理纠纷问题的产生。另外,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大多严重且不稳定,这致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急剧上升,精神高度紧张,使得护理人员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服务态度差的情况时有发生。

2.1.2 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书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仍然存在部分护士无法做到及时记录、有效记录,对于病情变化、措施采取、护理效果记录等工作无法引起重视。这一系列的问题致使护理记录无法完全反应患者的生命体征[2]。而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而言,大多病情危急,需要及时、有效的抢救,如果护理记录出现差错,护理信息失真,或者由于字迹潦草,使得其他护理人员难以辨认,都将严重影响后续护理、抢救活动。一旦患者出现意外,这些也势必会引发护患纠纷。

2.1.3 患者因素

所有护理活动的开展均与患者密切相关,仅有依赖于患者的积极配合与支持,护理活动才能得到有效开展[3-5]。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患者无法就医嘱引起重视,执行力度有待增强,比如,许多患者因症状不明显,而对疾病以及医嘱产生轻视心理,未经医护人员允许擅自离开病房和医院,而当患者离开安静、卫生的医疗环境后,一旦处于噪声大、污染严重的环境,极易因疲惫等因素,导致疾病的再次发作[6-8]。另外,由于部分患者以及家属缺乏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准确认知,往往对院方的医疗工作予以较高的期望值,一旦患者病情恶化,患者及其家属往往会将所有责任归咎于院方[9-10]。

2.2 改进措施

首先,增强法律意识。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深刻认识到法律执行、法规操作的重要性,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在规范自身医护行为的同时,使所有护理人员都能在医患纠纷发生时敢于用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其次,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增强护理人员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水平势在必行,这需护士长依据护理人员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培训计划,并通过严格的考核计划,增强护士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最后,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与日常管理[11-13]。这需要将护理记录的书写与管理纳入到专业培训、日常考核工作中,以此确保护理记录的真实性与质量性[14]。

3 讨论

综上所述,对于心血管疾病而言,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其不仅与医院形的维护象、经济效益的取得密切相关,更与患者疾病的康复、护患纠纷问题的产生直接联系。这需要护士正视自身的工作问题,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日常医护行为,恪守职业道德;增强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水平;规范日常护理记录书写与管理,严格把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从而,才能在此基础上尽量避免护理纠纷问题的产生,才能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添砖加瓦[15-17]。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内科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研究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