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 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2020-12-03 19:39
名师在线 2020年10期
关键词:圆明园赏析文本

张 韫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江苏南通 226000)

引 言

小学语文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品读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来提升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地开展品读训练,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品读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品读能力及艺术鉴赏力,使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抓住关键词句,感悟文本中心

任何一部经典作品都是“点、线、面”的完美构成,这些“点、线、面”指的就是文章的核心词、过渡语句及中心句等。这些词句作用各异,有的提纲挈领,有的彰显文眼,有的则是作者的情感流露……为了更好地品读作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这些关键词句入手,从局部感知过渡到整体,最终品读整篇文章,从而感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1]。

例如,《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说理意味浓厚的小散文,作者通过清新、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万物在夏天生长的自然现象。其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课文最后一句,“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地长”。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教师首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原文,让他们找出文中的中心句,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本课第一句“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是其中的关键句,教师需要着重赏析,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成长的时期?为什么不是春天或者秋天?其次,教师可让学生反复诵读“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这一段,并启发、引导学生通过作者列举的事物和时间来感受夏天动植物生长迅速的特点。此时,学生对课文已经形成了初步感知,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最后一段,教师还需要为学生介绍农历节气常识,将农作物和人进行联系,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如果不珍惜时间,让光阴虚度,等到老了就只能“割谷喂黄牛”,变成一事无成的人。

理解文章需要从关键词句入手,上述案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最后一句,在教学前期就进行了大量铺垫。通过梳理课文大意,找寻中心句,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明确了作者的写作初衷,教师又将农作物和人进行关联,让学生通过农作物的生长体会到珍惜时间的意义。

二、品读文章语言,增强学生语感

文本品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学生在品读文本语言的过程中领会到文本的内涵及情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奇思妙想,从而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于教师来说,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品读文本语言入手,感受文章思想的独特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深化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讲解《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时,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对语言美感的赏析层面。这篇课文以时间为顺序,描绘了一年四季景致的变化。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看看学生最喜欢文章哪一部分。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夏天这部分,教师需要进一步启示学生:“为什么觉得这部分很好呢?”学生会说因为语言很美。教师再次追问:“到底美在何处呢?”有的学生会说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有的会说这一部分的画面感很强。此时,教师还有必要对原句进行改写,去掉修辞及形容词,学生会发现改写后的句子缺乏灵动之感,读起来也干巴巴的,没有美感。教师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学生会进一步感受到原句的妙处,从而体会到语言的精妙。教师还可以制作夏夜背景图,并且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使学生进一步发现夏天不只美在明亮的夜晚,即使是暗夜或者微雨,天空中也会有一些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样的景色也是美的。学生在教师的朗读声中闭目想象,仿佛自己置身于那美丽寂静的夏夜中,有无数只萤火虫照亮漆黑的夜晚。

传统语文教学的局限在于缺乏对作品语言的赏析,教师往往将大量时间用在解读原文大意或者划分结构上面,很少会留出时间让学生感知语言。语文的魅力主要体现在文字本身,如果缺乏对这部分的赏析,学生将很难增强语感,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未来写作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对优美词句进行赏析,让学生建立起语言美感。

三、释放学生想象,提升品读效果

深入品读文本有赖于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如此,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也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特别是针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形象思维更为发达,因此在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教师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文本品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的精妙之处。

例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描写时采取的是时间顺序,因此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文章配有相关的插图,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就可以配合插图一起进行,让学生边看插图边想象。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万鸟齐鸣的声音,同时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充分想象具体的景象。接着,教师需要让学生再次翻开课文,阅读描写大榕树的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一棵树是怎样的?一片森林又是如何壮观呢?同时和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有的学生说,他心中的大榕树就像一个城堡,里面可以容纳很多动物;有的学生想象中的大榕树就像大海,鸟儿就像停泊的船只,占据整个海面。学生在想象中将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生动地展示了如何在品读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四、深入作品细节,提升品读能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深入挖掘作品中的细节,让学生通过细节感知作品的美感,进而提升其审美能力,丰富品读过程中的愉悦感。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将课文人物或者事件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让原本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原本陌生的人物熟悉化,这样学生的内心才能真正受到触动,也会更加专注于文字本身,从而提升品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客观地分析圆明园毁灭的直接和间接原因,让学生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以增强其民族使命感。因此这节课需要用两个课时来进行,第一课时主要厘清课文生字词,对课文进行初步感知,重点则放在了第二课时上。当学生初步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后,教师需要让学生再次回到课文,细细阅读原文,如阅读第一自然段,作者在此处运用了两个“不可估量”,教师可让学生思考有什么用处以及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且鼓励学生说出来。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又是如何毁灭的?圆明园没有毁灭之前的样子是怎样的?另外,教师还需要将圆明园毁灭与当前事件进行联系,如巴黎圣母院的火灾,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建筑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无论是毁于火烧还是毁于侵略,都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学生的内心也会受到强烈的触动。

结 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品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环节。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点,细细品读,发挥想象,深入感悟文章细节,从而使学生感受文本的魅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猜你喜欢
圆明园赏析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印象·圆明园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游圆明园有感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圆明园里过大年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