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

2020-12-03 19:39李桂花
名师在线 2020年10期
关键词:群文教师应文本

李桂花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实验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近年来,许多阅读教学方法兴起,其中就包括群文阅读法。与传统的单篇教学方法有所不同,群文阅读将文本视野从单篇引申向多篇[1]。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阅读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篇教学,更注重整本书教学,主题阅读教学、单元阅读教学等新模式应运而生。群文阅读也是如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贯穿主线,组合成多文本教学。

一、简析群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阅读量才能充实自身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解析文章[2]。在群文阅读教育理念下,教师先向学生提出讨论话题,经过从旁引导与学生共同交流学习,进而展开整体性阅读。师生在整体性阅读时,先共同对多个文本进行读、议、统、比,再对文章进行梳理,阐述表达特点及整体意义,最后进行集体建构。这种教学方法简称群文阅读教学法,即让学生阅读,将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

在群文阅读时,教师应提醒学生不要停留在表面,要真正走进阅读,了解文章中作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意。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自身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同时教师应减少对单篇阅读教学基础知识的讲解,为学生搭建自由阅读理解的平台。在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引导作用,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习,倾听学生的学习意见和需求,在学习实践中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并根据问题开展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

(一)聚焦语言建构的运用

语言表达、学习及准确运用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要想学好语文,教师应先进行语言建构。语言建构是指学生在语言学习实践过程中,充分认知并了解我国语言文化的特征及运用规律,并和自身有效结合,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总结运用规律,最后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能运用汉语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语言建构的具体教学目标分为主语言表达、语言积累和语言梳理整合三方面,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使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聚焦语言积累,使其在书籍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材料。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语言基础,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并在这些语言文字材料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

教师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聚焦语言的积累建构,选择相对丰富的议题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角度选择议题内容,帮助学生积累更全面的语言材料,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建构起良好语感,进而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二)选择因“材”施教

为了确保群文阅读教学法的高效实施,教师在选取教学材料时要紧密结合课本教材,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现有的语文教材都是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编制的。教师将课本教材作为突破点有助于群文阅读教学法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3]。教师在选取教材议题和文本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将课本教材和课外教材有机整合;另一方面,整合课本教材内的单元。前者指选取课本教材中的课文和与之有关的课外文章,将其组合成“群文”。

以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的教学为例,其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段内容对小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时教师就可以选取《飞度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阅大雪山》三个文本和《七律·长征》组成“群文”,引导学生从“长征中的感情”入手进行集体构建。

后者指现行教材中的文章在编写主题、形式等方面具有相同性质,所以能够组合成群文,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深入探究。在选取文本时,教师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为首要目标,为学生建立群文阅读的基础框架,最终建立小学低学段、中学段、高学段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选文模式。针对1~2年级的学生,教师应主要选择儿歌类;针对3~4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童话、寓言故事;针对5~6年级的学生,教师应从全方面考量,选取适宜的文本阅读。

(三)聚焦中华文化的传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肩负起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的职责[4]。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能够充分彰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的内容,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例如,诗仙李白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词的文化瑰宝,这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代表作,如《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等作为阅读文本,并提问:“李白的诗‘夸张’在哪里?”从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身理解感悟。李白非常善于在诗中运用夸张这一修辞手法,以此来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并用奇思妙想来揭示事物的本质。

再如,教师可以围绕“民间爱情故事中的秘密”这一议题,聚焦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民间爱情故事,选取学生耳熟能详的《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等民间爱情故事为阅读文本。尽管这四个民间爱情故事背景、时代完全不同,但在创作中呈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爱情故事都有相似的模式呢?”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使学生重读情节、聚焦磨难,体会文学作品中人物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教学方法急需改进,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群文阅读教学法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了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提高了小学语文阅读的学习水平。

猜你喜欢
群文教师应文本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群文活动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