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2020-12-03 19:39邓育兵
名师在线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邓育兵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武家嘴实验学校,江苏南京 211300)

引 言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具有紧密的联系,如认识钟表、认识钱币或者应用题等都可以与生活情境进行有效结合。生活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技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生活情境的引入,从而不断提升数学的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体验效果。这也是当前小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被教师和学生广泛认可,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情境教学效果难以凸显。

(一)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针对性不强

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当前数学教师至少需要负责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这种师资分配方式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导致教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得不到位,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中缺乏针对性。为了保证教学进度,教师会采用统一的情境教学模式,或者直接在网络上查找相应的情境创设方式,导致数学情境教学的开展受到影响。

(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认知不足

数学知识是对生活问题的抽象,因此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非常强的联系,这也为生活情境融入教学奠定了基础。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教学要求和任务而将生活中的事例简单地应用到教学中,而且认为情境教学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教学中大部分时间仍然采用传统单纯讲解的教学方式[1]。而这种教学理念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影响生活情境的教学效果。

(三)缺乏对衍生知识的重视与理解

将生活情境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是现代教学的需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但是从具体的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师虽然会引入教学情境,但往往不重视情境创设中的衍生知识。例如,在教学“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圆形,会以小汽车模型的轮胎为例向学生进行展示,也仅此而已,并没有意识到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如可以通过圆形轮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轮胎是圆形而不是长方形、正方形的。衍生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圆形的特点,同时对阻力问题有初步的了解,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开展中,大部分教师认为这种衍生知识的讲解会占用课堂时间,因此即使学生主动提出相应的衍生问题,教师也会一笔带过或者不予理会,久而久之就会打消学生的思考热情,影响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的开展途径

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及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还需要教师对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开展途径进一步的探索。

(一)保证生活情境教学的有效落实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生活情境教学方式的优势,通过合理教学方式的应用提升生活情境教学效率。对小学生来说,生活情境的营造是有趣的、生动的,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因此,教师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中必须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仅要保证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的结合,还需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减法”教学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班级需要开展表彰大会,教师共准备了10份奖品,其中第一小组获得了2 份奖品,第二小组获得了4份奖品,问还剩下多少奖品?”在学生答对的情况下就可以将这些奖品奖励给学生。为了得到这些奖励,学生会更乐于参与到计算中,从而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掌握减法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二)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教学最有效的途径,对学生学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注重对趣味性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对生活中与小学数学相关内容和元素的收集和应用。例如,在小学数学“统计”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商场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一部分学生扮演销售人员,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消费人员。前期学生可以进行自由购物、消费,在消费活动结束后,扮演销售人员的学生需要对销售的金额、商品数量、剩余商品数量及盈利等进行统计,消费人员则需要对购买数量及消费金额进行统计。这些场景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情境,而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能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激发参与和学习的兴趣,并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掌握统计的方式。

(三)在生活情境教学中融入游戏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可知,学生对游戏的热情较高,而且本身活泼好动,枯燥的课堂氛围难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会引入一些生活情境,但是司空见惯的生活内容也不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还需要在生活情境中适当地设置游戏场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是在游戏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把握好时机,不能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例如,在教学与倍数相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玩“躲避3”的游戏,让学生按顺序数数,但是到3 或3 的倍数时需要用拍手代替,不可以数出来,否则将会受到“惩罚”。这种游戏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而且为了躲避惩罚,学生对“3”的倍数会更加留意,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性,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对“3”的倍数的记忆。

(四)适当应用信息技术

教育部门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信息化的合理应用,将信息化与生活情境进行有效融合。当前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走入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将枯燥的数学知识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好地投入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相关研究表明,相对于文字来说,图形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学关于路程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将应用题中的内容场景真实地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题目中涉及的各种数量关系,进而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难度比较大,而且学生对部分教学内容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参与到情境教学中,更深入地了解教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保证生活情境教学在教学中的落实,提升情境教学的趣味性,适当地引入游戏,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