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语文素养

2020-12-03 19:39伊美清
名师在线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师应作业能力

伊美清

(福建省仙游城东中心小学,福建莆田 351200)

引 言

作业在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是课内学习的巩固与延伸。好的作业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1]。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作业单调、枯燥、繁杂,缺乏趣味性、分层性和探究性。当前作业已成了学生发展的桎梏,因此,优化作业势在必行。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优化作业设计时的一些做法。

一、关注兴趣,设计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智力的原动力。因此教师要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爱上作业,不要让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师应把演课本剧、画画、辩论、导游、新闻发布会、写信等学生熟悉的活动模式引入作业环节中,以活泼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完成作业。当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年级目标设计趣味性作业,不能单纯地追求趣味。

例如,在学习《游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学生对孔隙的窄小体会不够深刻。布置作业时,笔者让学生写一写游孔隙须知。这一作业既加深了学生对孔隙特点的了解,又让他们学会了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语言文字进行再加工,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在提醒游客注意时,学生的人文情怀也得到了提升。

二、关注差异,设计分层性作业

如今的作业可谓五花八门,听说读写一应俱全。作业量多,学生疲于应付,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这样既能让学习能力较差学生“吃饱”,又能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吃好”,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整体效果。

笔者一般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积累性作业,如听写、背诵、摘抄等,一般适用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第二,模仿性作业,重点在对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能简单运用知识,一般适用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第三,创新性作业,问题灵活,注重理解、运用、想象、创新,比较适用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例如,在教学《匆匆》一课后,笔者设计了如下作业,让学生自由选题完成。

(1)背诵课文,并把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2)收集其他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或古诗句,并背诵;(3)找一找朱自清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布置作业后,笔者告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来选择作业。作业从不同层面来设计,设计得有梯度,且题型多样,学生就能各取所需,取长补短,各有所获。

三、关注拓展,设计实践性作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现在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严重脱离生活实际,没有亲身体验,对文本的理解也不够深入。这些学生在实际应用上也无从入手,写起作文来东抄一句,西拼一句,为赋新词强说愁。因此作业设计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有感可依,有情可抒,有话可写。

例如,在教学完《火烧云》一课后,笔者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当地的火烧云,并把观察到的景象写下来。这一作业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既联系了文本与学生生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习得了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

四、关注思维,设计探究性作业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能力,作业设计也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前教师应让学生发现阅读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并带入课堂,在课后应让学生带着课内阅读生成的更高层次问题走出课堂,把探究性阅读拓展到课外,引入生活,引向纵深。例如,在教学完《少年闰土》一课后,教师可抓住“但从此再也没有见面”这个结尾引导学生质疑:“成年后的闰土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如果“长大后‘我’和闰土再见面又会是怎样的呢?”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去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并从中寻找答案。

语文作业可以课文内容为“生发点”,引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解、处理、整合,使完成作业的过程成为另一种学习,成为自主构建的过程。这样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加深了,而且他们探究性的阅读能力、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真正做到了有效的自主学习。

五、关注应用,设计迁移性作业

语文教学有听、说、读、写等形式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活动。语文教材则是生成听、说、读、写等形式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活动的重要凭借。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来进行迁移性的作业设计。

(一)写法的迁移

例如,《落花生》中作者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借花生来赞美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课后,教师可让学生模仿本课的写法,设计这样的练习:花生让我们想到了那些默默无闻做出贡献的人,观察下面的词语你会想到哪些人,选择其中一种,试着写一段话。

海鸥 梅花 黄牛 蚕丝 蜡烛

这样读写结合的作业形成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易学乐学,又在强化练习中掌握了这种写法。

(二)阅读的迁移

学生单单读一本语文课文还远远不够,教师应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大量阅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有章可循,使他们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写文章时有独到的见解。同时,大量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阅读的迁移。

第一,同类事物阅读。例如,在教学完老舍的《母鸡》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如推荐学生阅读选屠格涅夫的《麻雀》、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列那尔的《母鸡》,或其他作家描写小动物的作品,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通过比较不同文章,学生发现,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的体验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同,其写作风格也就各具特色。我们在写作时运用一定的表达方法,再加上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借此抒发最真实的感受,才是最美的文字。

第二,同名作者阅读。例如,在教学完萧红的《火烧云》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她的作品《呼兰河传》。在阅读中,学生习得萧红如叙家常般娓娓道来,笔调灵活,词汇丰富多变,充满了想象和趣味的写作方法。

第三,同类作品阅读。在教学完《牛郎织女》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我国的民间故事。学生不仅领略到动人的情节,而且能认识许多精彩的人物。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让学生感受别国不一样的风情。通过大量阅读,学生既了解了民间故事的特点,掌握了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又学会了真、善、美、友爱、宽容、无私和坚强。

结 语

总而言之,作业的布置还有很多种途径,但不管怎样,只要教师心中有学生,想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就会不断地探索,不断地优化,学生就一定会爱上作业,爱上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教师应作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