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程再启:医院绩效改革更新“优选项”

2020-12-03 01:17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新都区华西医疗

医院绩效改革,监管重点正从医疗费用控制,向医疗费用和医疗服务的绩效双控转变。

新常态下,各级公立医院多项管理战略的变革中,不止为优选项,绩效改革已上升为“凸选项”。

疫后,各医院紧锣密鼓,抢空间、抢时间,迅速恢复、提升医院的运营效率,再造医院管理新秩序之时,时至7月初,收到了首轮绩效“国考”成绩单。

新常态下,各级公立医院多项管理战略的变革中,不止为优选项,绩效改革已上升为“凸选项”。

客观地说,这份成绩单,体现了各三级医院在过去两年,甚至数年间的绩效改革成色,也为相关医院未来的绩效机制创新带来了新的思考。

大势所趋。自2019年起,量化政府意图、实时可追溯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事实上已从三级医院扩围至二级医院。无论从政府意志的角度,还是抗击疫情赋予医卫行业启迪与思考的角度,包括“新常态”下医院内部力量生发与调整的需要,绩效改革都肩负了“指挥棒”功能,将指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启新的征程。

如何用好这根指挥棒?新征程上,大家如何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借力疫后政策助推,再次创新绩效改革?

新时期的医院绩效改革,亦应把持“平战结合”战略,洞察国家意志,将绩考化为医院的“质考”。

疫后,医院在提供优质服务和成本控制之间如何平衡?针对疫期和疫后的医保政策调整,医院绩效机制如何更好配套?疫情对各医院新型绩效方案制定有何影响?各医院未来的病种成本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是否有了新的方向?

8月1日下午,第八届中国市县医院云论坛的“绩效改革:新常态下新征程”分论坛上,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服务指数研究所等医疗政策研究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等医院的领导者,与众分享了各自在疫前、疫中、疫后的绩效改革经验。

付强:化战时绩效改革为常态下创新

“不只是‘钱’的问题。疫期和疫后,绩效和经营战略的实时调整,仍体现在医院的公益属性和管理创新上面。”今年4月中旬,《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主办的一场关于绩效主题的论坛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付强如此表示。

“未来,‘国考’的内容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本论坛论上,以《透过COVID-19疫情看公立医院绩效改革》为主题,付强首先分析了近期国家相关医疗卫生主管机构发布的相关文件的指向,之后为各医院未来的绩效改革和创新支了 几招。

“疫期,大家遇到的问题都很相似:收入下降的同时,刚性支出也要保障;稳定医护绩效的同时,也要满足抗疫需求。”付强首先肯定了各医院在疫期的表现,对各医院在紧急状态下的绩效机制创新赞赏 有加。

之后他提出一个命题:“如何将战时的绩效考核调整转化为常态下的绩效考核创新”?“绩效应急”和“应急绩效”机制的重新设定,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医院管理者必须思考的焦点方向。

他还强调,疫情不太可能很快结束,运营压力推动医院尽快复工复产,但面对“报复性”的医疗需求,医院服务越多,对绩效管理的思考越要深入。“因为业务量越大,也意味着风险越大。如何平衡,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下疫情常态化之下,在绩效考核层面,各医院仍将深刻领会国家层面的意志和未来希冀。

在他看来,绩效考核是风向标,55项标准主要体现各公立医院三个方面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公益性导向,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坚持属地管理,做好国家的顶层设计;三是考核坚持了信息化的支撑,以确保结果真实客观。

“这次考核,国家下了很大的力气。”付强特别指出,面对首份“成绩单”,相当多的医院更在意的是排名。但事实上,摸清短板更重要。

包括本次国考报告指出的,多年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改革仍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发展仍不平衡不充分;第二是跨省异地就医患者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第三是医疗机构科学管理水平亟待提升;四是医疗质量管理水平须进一步提高。

在付强看来,首轮国考报告中,指出的是各医疗机构中存在的宏观问题,但旨在引导各医疗机构在接下来,持续发现并解决更多微观问题。

“近期,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医保资金使用管理的规定》,更深入明确了监管职责。涉及医疗机构绩效,特别提及考评的结果要与预算管理等结合。这些考核,对医院未来发展影响将更大,因为其将监管的重点从医疗费用控制向医疗费用和医疗服务的绩效双控制转变。”

吕富荣:让医院“大超市”变成医疗“精品店”

“医院要外科化、内科要外科化、外科要微创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吕富荣在演讲中带来了所在医院绩效考核手术相关指标管控的经验,以及因之而来的绩效机制创新方案。

他的观点与付强的观点类似:各医院除了关注国考排名,接下来,要重点分析哪些方面得了满分,哪些地方有所差距,再去查找不足。

近年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强化了绩效相关数据真实性的监督,特别关注了“统计口径”。

2018年,该医院在门诊、急诊和多个科室数据统计中,仍存在不少“不一致”之处;时至2019年,这一问题已大大减少。“这一年,重点关注了数据审核,以使医院产出指标和要求指标达到一致。”2019年之后,该医院的数据统计部门,由原来的三个,调整为现今的病案中心和信息中心共管。

“要让大超市变成精品店。”在吕富荣看来,国考26个国家监测指标中,约有八项指标与手术相关,意在引导三级公立医院重视患者安全,强化三四级手术的开展。事实上,对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早在2015年,便针对性强化了病案首页、日间手术、ERAS、DRGs等方面的努力,并设立了相关激励奖项。

“通过疫情的考验,医院的未来建设,应首先考虑‘平战结合’,从制度完善、院感培训,再到硬件配备等方面多手抓,多手都要硬。同时应强化与区域公卫中心的联动与协同。”这是吕富荣的思考之一。

思考之二,是抓住5G和新基建机遇,打造智慧医院新蓝图。“5G时代,很多此前设想将在未来成为现实。比如医保结算和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互联网也在助推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和管理的进一步科学化。”

思考之三,是借助新常态下政策优势,推进区域分级诊疗,将常见病和很多慢性疾病分离至二级医院和社区。“大医院未来发展趋势一定是在疑难重症诊疗,不能再花大力气去抓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治,因为这些未来一定会通过互联网手段得以解决。”

7月21日,吕富荣召集医院七个相关质量安全委员会开会,总结并展望了医院国考成绩过后,指出了医院绩效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新方向。“打分低的科室要整改,打高分的要奖励。改进,不是填表填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在他看来,作为医院管理者,支撑绩效管理的,仍将是医院学科发展、医疗质量与安全、患者满意度等全方位的能力 提升。

古翔儒:对标典范 增强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力

“常常是激励,偶尔在约束,经常去唤醒。千方百计去点燃。”

演讲中,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古翔儒分享了医院近年来的管理战略核心内容:“三层布局,三借先行;三加问道,三定同行;三大目标,三管齐下。”

2014年,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订了深化合作办医的协议,医院发展迈上新征程。

这一合作,令新都区人民医院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尝到了“甜头”。自2010年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旨在“让西部地区人民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多年来不断与区域多家医院协同,不断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紧密型医联体(华西医疗集团)、半紧密型医联体、华西远程医疗协作网、华西-城市区域联盟、华西学科联盟五大模式。

华西医院和新都区人民医院所共同探索的“三层三加”模式,成为“半紧密型医联体”的具体体现。自合作后,华西医院以资源配置、运行机制、治理结构、学科运营、医疗服务同质等为出发点,探索领办型分级协同的医联体运行治理新模式,和新都区人民医院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管办分开、政事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达到了双赢局面。

新都区人民医院立足发展实际,引入华西绩效模式后,以学科+运营为抓手,以大数据为基础,以员工职业生涯成长价值为导向,以专科能力建设为核心,探索出一条区域医疗管理的新路。

“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律从资源抓起,一定从合格开始”。古翔儒介绍,在这一新基调之下,医院以量变促发展、质变促内涵、量变质变资源变,学科+运营是递增,学科+运营是倍增,医院在运营管理和绩效改革等多方面实现了突破。

“探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基层典范’聚活力;对标三级公立医院绩效‘国考’,增强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力;争创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强化专科建设发展力。”近年来,医院对医护绩效进行了“复合式绩效+成本控制”和绩效考核分值增加、减专项考核奖惩等机制,有力推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有力辅助了医院学科建设和区域诊疗能力提升。

“面对绩效,天天都是开卷大考。大平台上,培育医护人员的人性思维、大势思维和多维思维,永远在路上。”古翔儒最后表示。

陈海啸:持续深入理解DRGs 历史和当下创变

“绩效是医院发展的永恒话题。绩效做得好不好,取决于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甚至患者,全方位所有人对这一概念的 理解。”

以《DRG:医疗效率、质量与价格的均衡之道》为题,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陈海啸着重探讨了DRGs在当下和未来,医院绩效改革上的应用之道。

在陈海啸看来,随着中国医改的一步紧似一步的深入,加之今年的疫情影响,再加之应对中国百年未有之大局需求,各级医院管理者,应持续深入理解DRGs的历史和当下创变。

“DRG并不神秘,在国外应用已久,均旨在医院医疗质量和效率双提升。近年来,国内各医疗机构先后引入并实践,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要考虑因之而来,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间的平衡。”陈海啸着重表示,DRG的最重要功能,是倡导全员回归价值医疗,让每项医疗行为在获得正向回报的同时,从此前的以疾病诊疗为中心,更快转换到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思路上来。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自2014年便开始进行DRG相关实践,早于2016年DRGs在浙江省的全面推开。最新数据显示,该中心CMI值,在浙江省同项排名中位列第二。

“DRG是医院运营和绩效管理的有力工具,但不是神器。未来,中国应更快建成基于价值医疗理念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陈海啸进一步表示,用好DRG这一工具,重点在于强化医院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相关医院在未来新常态下,均应建立全动态、立体的管控体系,加快多科室之间的战略协同。

“绩效改革是国家建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力,通过绩考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意义所在。”本次论坛上半场主持人,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服务指数研究所所长曹健作出这一 总结。

“立规矩,定目标,抓执行。”本次论坛下半场主持人、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陈旭东最后表示。

猜你喜欢
新都区华西医疗
敬告作者
心有榜样,逐梦成长——成都市新都区香城小学演讲比赛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敬告作者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廉洁文化进校园 “清”风拂面育桃李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没有吴仁宝的华西村
没有吴仁宝的华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