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语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基于职业学校教学大赛背景

2020-12-04 08:43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流程图语句绘制

汪 晨

(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医学技术系,江苏 南京 210000)

1 课堂教学大赛背景及变革

南京市举办的职业院校教学大赛,参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个性化学习环境、制作微课、实现和构建翻转课堂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2019年,比赛方案有了巨大变动,由1~2课时的课堂实录加对应教案转变为课程中整体章节的教案,参赛教师选择其中两个课时进行15 min的说课演讲,必须包含不少于5 min的课堂实录,难度显著加大。既要有使用信息化手段科学、严谨地设计教学环节,又要说课并进行5 min答辩环节。参赛教师不仅需具备基本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信息化素养,还要有过人的心理素质、语言表达及临场表现能力,是对教师全方位素质能力的考察,比赛更具挑战和看点,也更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和发展方向。本文以2019年南京市职业学校教学大赛加工制作类(电子电工专业)获奖作品:“计算机语言”选择,成就你的精彩人生——4.1if语句举例[1]。

2 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2.1 学情分析

“计算机语言”授课对象高职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具有以下特征:(1)学习能力一般,逻辑思维能力弱;(2)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存在两极分化现象;(3)学生已学过电工、信息技术等基础课,对专业有一定的认识;(4)熟悉计算机且兴趣浓厚,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5)接受新兴事物能力强,乐于接受实操性、直观的学习方式[2]。

2.2 学习目标分析

本次课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共2课时。

表1 教学目标

2.3 教学设计思路

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需突出学生主体学习策略,在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围绕“学生参与、资源共享、教学优化”3个方面展开。本次课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和任务设置均由浅入深,带领学生逐个、逐步解决知识点。教学与专业知识充分结合,引入开关电路,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学习通平台让学生课前预习自学,并请学生提前在手机安装MindFlow小程序。课中,合理使用智慧教室互动黑板和MindFlow软件,增加学习的乐趣和主动性。通过MindFlow绘制流程图小游戏,结合小组讨论展示形式,帮助学生理清编程思路,突破重难点,并用智慧黑板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学生间互评,达到交互式学习的目的[3]。

2.4 教学设计过程

2.4.1 课前准备环节

学生通过学习通平台完成关系、逻辑表达式复习题,初步认识判断条件的设置;回顾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工作过程;自学MindFlow APP绘制流程图微课视频,设计流程图反馈至平台,提前感知选择结构与顺序结构不同的思维过程。

2.4.2 课堂实施环节

课堂实施环节从复习回顾至总结拓展共6个部分,上课地点在校内智慧云机房。(1)复习回顾。教师展示微课视频学生观看进度条,点评学生预习情况,讲解问题较多的逻辑表达式,学生进一步理解合理设置判断条件这一重难点。(2)创设情境。播放课前制作的动画视频引起学生共鸣,以选择未来方向的话题引入本次课内容。(3)小试牛刀。展示学生课前所绘单选事件流程图,根据学生板书,将自然语言→伪代码→单选if程序语言进阶式讲解。继而给出项目一:单选if语句描述单开关电路,启发学生开关与灯亮间关系。接着,教师发布第一轮闯关游戏,根据得分情况,分析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对单选if语句中的易错点进行归纳。将单纯背诵语句格式转化为梳理事件发展过程,推导语句形式。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点,树立信心。(4)逐层击破。教师发布项目二:双选if语句描述多开关电路,启发学生自主推导双选if语句形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依次完成以下工作:MindFlow绘制电路对应流程图,上传至平台;智慧黑板展示流程图;分别用自然语言描述、双选if伪代码板书电路工作过程。学生在绘制流程图的过程中梳理双分支选择事件的脉络,在讨论中理解语句的结构格式。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改变条件,修改对应伪代码,让学生体会合理设置条件的重要性。继而发布第二轮闯关游戏:“大家来找茬”,学生查找例题中出现的错误,自主发现双选if语句与条件表达式的易错点并进行归纳总结。从设置条件、绘制流程图、填充程序、查错修改到编写完整程序,逐层击破,解决合理设置条件、判断逻辑结果这一重难点。(5)终极挑战。教师发布终极挑战即项目三:编程描述复杂开关电路,学生以小组讨论分工完成绘制流程图、板演代码、讲解程序执行过程、实操验证程序正确性等工作。讨论中,通过同伴互助,稍弱的学生得到及时指导,较强的学生增添学习成就感,激发主动学习需求,逐渐减小两极分化,学生能在课程结束前攻克编写简单if语句程序这一难点,增强其创新、实践及自学能力。三次闯关后平台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得分最高者为本场最佳选手,学生间评选出最佳小组。(6)总结拓展。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内容,讨论最初的问题:未来的我做什么?引出下次课内容if语句解决多分支问题。

2.4.3 课后延伸环节

课后延伸环节学生完成与本次课相关的历年等级考试真题练习,嵌套if语句的导学内容,绘制多分支选择事件流程图,从而巩固旧知,预习新知。

3 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特色及反思

3.1 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特色

3.1.1 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

学习通平台让学生课前预习自学,并请学生提前在手机安装MindFlow小程序。课中合理使用智慧教室互动黑板和MindFlow软件,让学生寓教于乐,通过MindFlow绘制流程图小游戏结合小组讨论展示形式帮助学生理清编程思路,突破多选if语句程序编写的难点,并用智慧黑板展示学生作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课后在学习通平台上传学习资料如经典多选结构程序及教师所绘流程图,供学生学习,并布置相应作业,让学生达到巩固的目的。

3.1.2 与本专业相结合

本次课基于建构理论的PBL项目式教学法,引入电工课程中的开关电路解决模拟3种if语句的执行过程。创设学生选择毕业后去向的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入选择结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未来的发展和自身可选择的方向,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自信,并将该问题贯穿课堂始终,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未来都有不同的想法,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以程序的方式展示、解决这一问题。

3.1.3 寓教于乐

理实一体化教学,if语句的理论基础结合编程实操在2课时中完成,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单选、双选、多选3种if语句每学一种学生都需完成教师在学习通平台实时发来的小任务(程序填空、改错等不同的练习形式),全部通关的学生有相应的加分激励,促使学生积极应对,实现学生能正确识别、写出3种if语句结构格式的重点。最终让学生能在课程结束时就达到能编写简单if语句程序的程度。

3.2 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反思

目前,教育大方向是使用信息技术贯穿教学过程,如何合理运用、用好信息化手段,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目标是值得思考的。本次课教学中也存在不足:无法完全监督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终极挑战小组合作的评价机制有待改善,未在课上完成对学生的全面评价。改进措施:与信息中心沟通,改进信息化监督技术;建立完善、公平的评价机制,并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总体评价中。

4 结语

教师带着一线的教学经验参加大赛,教师通过教学大赛的锤炼,深刻体会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全面加强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熟练地把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提高学习兴趣,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得到全方位的提升,达到教育最重要的目的。

猜你喜欢
流程图语句绘制
Art on coffee cups
重点:语句衔接
放学后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
宁海县村级权力清单36条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天津医药》稿件处理流程图
VBA在宗地图绘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