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纵横谈

2020-12-04 04:49广东刘逸生
金秋 2020年20期
关键词:刘表曹军江陵

◎文/广东·刘逸生

赤壁之战,在历史上本来就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直至今日,兵家也还举为以弱胜强的战例。写三国故事的小说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可以妙笔生花的好机会,《三国演义》写到此处,真是花团锦簇,好看极了。

但我们须首先看看当年的历史。

刘备穷途末路

在东汉末年的群雄角逐中,刘备是条件最差的一个。论家世,远不如袁绍、袁术;论武艺,远不如吕布、孙策;论智谋,也远不如曹操。他以一个县令起家,在官场上是最低微的出身。董卓擅权天下大乱之后,他东奔西走,先后依靠过公孙瓒、田楷、陶谦、曹操、袁绍、刘表,二十多年过去,都没有获得尺地寸土。建安十二年,曹操大军南征,刘表病死,刘琮投降,他带着十多万人(军民老少都在其内)向南退走,又在当阳长坂被曹军追上,连妻子都顾不上,一直逃到夏口,才同关羽的水军会合。狼狈到这个地步,别人都认定他从此一蹶不振,没有希望了。

东吴人写的《江表传》就有这样的说法:刘表死后,鲁肃奉孙权之命去见刘备,两人在当阳相遇。鲁肃问刘备今后的行止,刘备说:“我从前同苍梧太守吴巨是老朋友,如今想去投奔他。”鲁肃指出吴巨是个庸人,而且苍梧僻在南方(苍梧郡即今广西梧州市),岂是托足之地?不如同孙权联合,还大有可为。刘备非常高兴,就派诸葛亮到东吴谈判。

刘备真要向苍梧去吗?那肯定是一条绝路,诸葛亮等人也一定不会同意。所以《江表传》的记载未必可信。不过由此可知刘备当时处境的险恶已到了何等地步。

曹操“消化不良”

但此时却应了一句老话,“物极必反”。曹操席卷中原,吃得太饱,患上了“消化不良症”,而刘备和孙权却面临死里求生。此时,形势潜移默化的转变就显得非常微妙了。

为什么说曹操患了“消化不良”?

荆州是个大州,不要说长江以南那部分,只说在江北的地区吧,北面有南阳、新野、襄阳,都属南阳郡,辖地包括现在河南南部、湖北北部和陕西南部;东面有江夏郡,辖地有现在湖北东部;西面的南郡,辖地有现在湖北中部和西部,合起来相当于两个省。加上刘表统治荆州十八年,没有参加其他军阀的战争,因此人口繁盛,人才集中,地方富庶,物资充盈。在曹操看来,它就是一大块肥肉。

使曹操料想不到的是刘表一死,刘琮就投降了,真是不费一兵一卒。

奇怪的是,那位刘皇叔竟然“携民渡江”,连军带民,包揽了十余万口,拖男带女,每天走路不到二十华里。本来可以打一两仗的,为此也就束手无策,一直逃到夏口去了。

这样一来,曹操就不能不吃到“消化不良”了。他要分兵占领大片土地,要收罗寄住荆州的各种人物,要抢夺大批物资,要建立曹家的新秩序,如此等等。他不暇再去追击刘备,也就不暇计较孙、刘的联合。而且,又给这种轻易到手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从此大势已定。再加上手下将校士卒,乘战胜之威,抢掠金银财宝,甚至收藏妇女,一个个变成小财主。他们的士气已经全部化成“归心似箭”,要回北方家乡享乐去了。总之,在物质上精神上,曹操及其手下都已处在“胀满”的状态。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在刘备方面,已是走到悬崖绝壁,他是抱着“战亦死,不战亦死”,不如一战而死的决心。孙权方面,眼见曹操气势如虹,下一步必然轮到自己,若不与刘备联合,江东自然难保。投降他不甘心,只能全力一战。这时孙、刘两家,面临背水一战,已毫无退路了。

所以在赤壁之战前夕,表面上,曹操乘战胜之威,以数十万大军压到长江北岸,似乎胜券在握。但他没看到形势已在暗中发生变化,自己方面的优势,因荆州的意外得手而大大削减;反之,敌人方面的劣势,却由于紧密团结和拼死抵抗的决心而转为优势了。

古语云:“其进锐者其退速。”这种矛盾对立的转化,自然不是当时因胜而骄的曹操所能料及的。

赤壁之战,终于奠定了“三分之局”。刘备得到一块较好的地盘,结束了飘荡随人的生活;孙权也取得一块新地区,大大巩固了江东。这就是《老子》说的:“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天时、地利、人和不在曹操这边

由上文可知,人和不在曹操这一边,同时,天时、地利也不在曹操这一边。

当年曹操南征刘表,刘表新死,刘琮在襄阳投降,于是曹操用轻骑急追刘备,刘备向南撤退,在当阳、长坂一带遇上曹军,被杀得七零八落,便同孔明一干人向东退却,退到樊口(今湖北黄岗县长江对岸),商议同东吴联合拒敌,而关羽则另率一军驻在夏口(今武汉市)。

但是曹操不是向东追击刘备而是向南直进,他以为先占领江陵是重要的,因为江陵积有大量粮食军械。这样一来,曹操大军就集中在江陵一带,反而让刘备有喘息之机了。

一看古代地图便知道,由江陵东面直到夏口西面,沿着长江北岸有几百里宽横的一个沼泽地带,这个地带人烟极为稀少,道路不通,大船进不去,军马不能驻扎,兵家叫做死地。曹操无法从陆路进击孙刘联军(除非他返回襄阳,另从桐柏山之南向随县一线南下),于是就走水路。

这一带的长江是非常曲折的,而且北岸是沼泽地,南面又有东吴军队把守,于是曹军只好沿着长江,进到赤壁。

称为赤壁的地方有好几处,近代史学家多数认为赤壁之战的赤壁在今武昌之东的金口附近。曹军当时也占领了长江南岸一些地方,不料才一交战就吃了败仗,只好退到江北,于是两军就在赤壁附近相持。

曹军不能在南岸展开,就注定了要失败,因为二三十万大军,一部分在船上,一部分在江北,而江北是大片沼泽地,只能局促江边一线,真可说进退两难。

地形对曹军不利,对孙刘联军却有利,不料又加上天时也不肯帮助曹操,刚好一阵东南大风刮来,于是黄盖一把火烧起来,曹操水军首先崩溃,陆军也受牵连。因为地形限制,队伍展不开,而且岸上营寨也已着火,敌军一压迫,无从抵抗,便势成溃退了。

但是沿江而退是不行的,只能向后。向后却是大片沼泽地,结果就像《资治通鉴》描写的:“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由江边通到华容的路,向江陵最近),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弱卒)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死者甚众。”“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这场便以曹操惨败告终。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犯了一连串错误:取江陵不取夏口,一也;不惯水战偏要从水上进军,二也;背靠沼泽,地形不利,三也;孤军深入,外无策应,四也;初战不利,便退据江北,五也;至于中了黄盖之计,还是最后的事,没有以上错误,仅仅一把火是烧不走曹操的。

从《入蜀记》想当年华容道的面貌

《华容道》早就是著名的折子戏了。当年京剧名角林树森、金少山合演此剧,轰动一时。那关羽上场,好不威风,一句“你是惊弓鸟有双翅难以飞逃”。吓得曹操和手下残兵败将魂不附体。可是,经不起曹阿瞒一番又哭又求,终于还是“铁打的心肠软如绵”,只好承认:“当初待某家有恩典,今日里报恩在眼前。”把曹操放过去了。

华容道到底是一条什么路?

三国时代的华容,本是汉代的旧县,位置在今湖北省长江北岸的监利县北面约六十里,同现属湖南省洞庭湖以北的华容县不同。假如从乌林(在今洪湖县北)划一条直线到江陵(又叫南郡),那么华容恰好就在这直线的中心。所以曹操在赤壁战败以后,逃回江陵,以为通过华容是最直捷的路,谁知道竟是一条烂泥路,于是大部分败兵都死在这里。这真是“循名”而不“责实”的可悲结果。

这条路的确不好走。《三国演义》描写的“地窄路险,坎坑难行”,“坑堑内积水不流,泥陷马蹄,不能前进”,只能“搬草运芦,堵塞道路”,真是当年的事实。假如华容道上有一支军马拦截,曹操一干人的命运是不堪设想的。幸而关羽没有赶到华容,“义释曹操”只是小说家的一段虚构。

当年华容道这一带到底怎么个难走法?光看《三国志》是不甚亲切的。我们且看九百六十年后,南宋诗人陆游自己的亲身经历,就会比较清楚了。

陆游是在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坐船从长江到西川担任夔州通判的。他过了鄂州(今武汉市)不久,就不走长江,改从沌口(在汉阳南不远)进了一条小河汊,陆游写道:“自是遂无复居人,两岸皆葭苇弥望,谓之百里荒。”“平时行舟,多于此遇盗。”走了两天,“始有二十余家,皆业渔钓。”再走两天,“舟人云:自此陂泽深阻,虚狼出没。未明而行,则挽卒(纤夫)多为所类。”又走了两天,“过东场,并水皆茂竹高林,堤净如扫,鸡犬闲暇,凫鸭浮没。人往来林樾间,亦有临渡唤船者,使人恍然如造异境。”一直走了七天,陆游的船才走出这个沼泽地带,再入长江(见陆游《入蜀记》)。

陆游身历其境,描写是亲切的。虽然只是乘舟船路过,所见不广,所知不多,但是这条十分接近华容道的路线,地形何等复杂,地方何等荒凉,道路何等难走,也已不难想见。南宋时代还是如此,那么在三国时代,那种原始气息之沉重就更不用说了。

由此一事又可知道,刘备方面,若有一支兵马,先埋伏在华容道上,曹操的败兵是一个也走不脱的。可惜孔明事先也没想到,等知道曹兵由华容道退却时,才派兵去追,已经来不及了,这是正史上写的。

小说家也是“事后诸葛亮”,虚构了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一场文字,还说孔明不止派一支人马,而是派了张飞、赵云,先冲杀两阵,迫得曹操走到华容小路上去,从而突出关云长的义气来。这是小说家之言,读者不要受骗上当了。

猜你喜欢
刘表曹军江陵
从《秋风纨扇图》谈珂罗版书画复制及发展
江陵东周楚墓出土青铜兵器中的吴越文化因素分析
刘表:多疑无决,无能为也
庆夺金
连长今年四十一
梁季江陵政治骈文的文学书写
虎狼之地难中立
刘表:外宽内忌,好谋无决?
从江陵“金堤”的变迁看宋代以降江汉平原人地关系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