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中运用健康教育对患者行为的影响分析

2020-12-04 07:31
今日健康 2020年2期
关键词:情况护理人员培训

(雅安市雨城区人民医院,四川 雅安,625000)

慢阻肺属于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吸烟、吸入过量粉尘、感染、基因遗传以及外在环境恶化、空气质量差等因素促成。患者会表现出呼吸困难、咳嗽、食欲不振、胸闷等症状。该疾病病程长,患者肺部通气能力降低,肺呼出量缩减,对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影响,同时也有较大的经济压力。在中老年患者中,慢阻肺是呼吸系统死亡患者中的主要原因。要积极的干预治疗,同时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来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病情控制效果[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慢性慢阻肺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为43岁至79岁,平均年龄为(62.1±3.8)岁;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者为22例,高中15例,大学3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为45岁至77岁,平均年龄为(60.2±4.9)岁;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者为24例,高中15例,大学1例;两组患者在基本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等情况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添加健康教育,具体操作如下

1.2.1 心理指导

患者由于疾病不适、对疾病的恐惧、生活受限以及经济压力等影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例如焦虑、抑郁等。在沟通中要做好必要的解释说明,强调良好心理状态对疾病治疗的积极意义。同时通过多种沟通了解患者的具体心理状态与不良心理问题的症结,而后采用针对性的心理安抚。告知必要的心理疏解方式,做好日常的心理情绪管理。

1.2.2 健康宣教

健康教育的方式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开展,可以是发放健康手册、张贴宣传海报、开设病友俱乐部和健康知识讲座等。具体情况依据患者的可执行性进行,同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患者的接受程度。由于当下该病患者主要是中老年病患,因此传统宣教方式较为适用。同时也可以让患者青年家属加入健康教育工作的知识平台,接受相关电子版知识,同时辅助做好日常的疾病监管。

1.2.3 用药指导

要让患者充分意识到药物治疗的重要性,避免自行随意停药或者增减药物,规范用药行为。对于抗生素与消炎药物等要依照医生指导做专业使用,防止不科学的私自用药,进而控制二次感染以及脏器受损的发生。对于高龄患者,要尤其强调咳痰操作,可以充分的通过排痰仪器或者外力叩背等辅助进行,提升排痰有效性。但是尽可能减少或则不用强效镇咳剂,避免引发呼吸道阻塞与炎症。

1.2.4 生活指导

在饮食上要做好科学管理,保持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饮食方案,同时要禁止烟酒,保持少量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取。做好日常运动锻炼来帮助病情恢复,可以安排适量的肺部呼吸运动,例如慢走、慢跑、太极拳与气功等。运动初期不要过量过猛,要保持身体可接受的适宜状态,而后逐步增加活动量。可以进行呼吸肌训练,保持站立位,将双手放放在腹部做深呼吸,可以进行反复性操作训练。在个人卫生清洁上,冬天可以保持冷水洗脸的习惯,同时不要太早增加服装厚度与量,可以多开展户外活动,提升机体抵抗力与耐寒能力。依据患者的需求可以进行氧疗,但是要指导其选择合理时间安排,同时氧疗中避免吸烟而发生意外,同时通过氧疗来改善器官受损情况,提升机体功能。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在服药、饮食、运动和心理状态的治疗依从性以及管理满意度上的差异。管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调查表进行,90分至100分为非常满意,80分至89分为基本满意,80分以内为不满意,满意率为80分以上群体的总比例。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患者在基本情况上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

在服药、饮食、运动和心理状态的治疗依从性上,观察组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合格率上,观察组服药87.5%,饮食85%,运动82.5%,心理状态92.5%;对照组服药65%,饮食67.5%,运动62.5%,心理状态72.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在管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82.5%,其中观察组非常满意者25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非常满意者14例,基本满意19例,不满意7例;p<0.05。

3 讨论

在具体的操作中,观察组还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对应的健康教育管理,分为1级、2级到3级干预管理。1级主要是针对患者做日常生活上的管理,做好保暖,禁止吸烟,改善空气环境,避免烟雾、粉尘刺激的鞥。2级干预则是强调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治,主要是做好疾病的稳定控制,避免严重性发展,针对其情况做对应的健康宣教,开展讲座等来改变患者意识与行为等。三级干预主要是进行更为系统性的健康宣教,同时要确保所有的知识常识能够有效地输送给患者与家属,让家庭做好积极的监督管理,提升患者疾病控制的有效性。同时对于患者要积极的做好定期检查、复诊的规定,让患者纳入到规范系统的管理体系中进行长期的随访监督,提升患者治疗的针对性,同时还需要采用理疗与康复治疗来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改善体质与肺部呼吸功能的效果。

本研究中也存在研究的局限性,在健康教育工作上,主要依靠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同时也需要充分依靠患者的理解能力与配合度。不同认知能力的患者在沟通指导上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健康教育在相同操作下会产生个体的差异性,同时患者接受过程中的满意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健康教育中需要充分的了解患者知识文化水平、性格、家庭情况、经济能力、社会角色等多方面情况,从而有效的提供患者更为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展开。一般情况下,健康教育可以开设专业的健康教育课堂,同时也可以采用面对面一对一沟通,提升教育的针对性,此外还可以采用纸质书面材料教育。其中进行纸质书面材料操作中,需要采用通俗易懂,甚至可以图文结合方式进行。具体的教育工作需要针对患者与家属共同展开,提升家属对患者治疗的辅助作用。尤其是老年患者中,在家庭环境与饮食生活管理上,更大程度需要依靠患者家属或者家庭中的照料人员完成,而他们对于疾病的认识程度与相关注意事项的了解,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恢复。因此健康教育对象不仅仅是患者,而是包括患者背后的家庭成员,由此提供患者更好的恢复环境。

在对应的管理上,要充分的依据科室护理人员情况展开,注重健康教育内容、患者情况观察了解、沟通技巧、法律常识等多方面的强调与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上的专业性,避免因为健康教育不当而引发的护患沟通矛盾或者不良事件。培训管理上要依据护理人员实际情况展开,可以采用分级培训,依据不同经验、职称、文化程度等情况展开对应的培训活动安排,提升培训效果的针对性。还需要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培训的高质量,培训需要有对应的考核要,同时与个人晋升情况联系。

猜你喜欢
情况护理人员培训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