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侧切牙缺失前牙根吸收高角前突患者的正畸再治疗1 例

2020-12-04 11:27夏珏瑶卢海平张佳男张赞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牙弓前牙牙根

夏珏瑶 卢海平 张佳男 张赞赞

310053 杭州, 浙江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

1 临床资料

1.1 病史

患者女,21 岁,主诉:牙齿前突。全身状况良好,无家族遗传史,外院正畸治疗过程中。

1.2 临床检查

患者左右颜面稍不对称,颏部向左侧偏斜,开唇露齿,面下1/3过长,颏部后缩,凸面型(图 1~2)。口内检查:恒牙,左侧磨牙远中关系,右侧磨牙中性关系,前牙反。上颌中线向右侧偏斜,13、24、32未见。牙周组织及颞下颌关节健康。

1.3 X线片检查

头颅侧位片及头影测量(表 1)结果如下。头影测量结果:高角,上下牙弓前突,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曲面断层片:13埋伏阻生,24、32缺失。CBCT:13牙冠位于12牙根颊侧,牙根位于12牙根腭侧(图 1~2);11、21牙根吸收。

1.4 临床诊断

安氏II1s;高角;13阻生;24、32缺失。

2 矫治情况

2.1 矫治目标

图 1 治疗前13三维定位左(颊侧观),右(腭侧观)

图 2 治疗前面像、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

表 1 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值

2.2 矫治计划

拔除14、34、47、18、28、38;采用MBT矫治技术;13开窗牵引;滑动杆远移上颌磨牙;种植体支抗垂直向控制;43、44改型;必要时结合颏成型术。

2.3 矫治过程

拆除原矫治器,除11、21外序列粘接标准转矩MBT托槽,分次拔除14、34、47、18、28、38。序列更换弓丝,上下颌换至0.019 mm×0.02 mm不锈钢方丝后,上颌双侧后牙区置滑动杆及种植体支抗,配合III类牵引内收下牙弓。13开窗助萌。粘接11、21托槽,精细调整咬合关系。

2.4 矫治结果

3 矫治体会

①骨性II类高角畸形,无生长发育潜力,前牙牙根吸收,下前牙区齿槽骨薄,正畸治疗风险大,首先考虑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在患者强烈要求下决定进行有限正畸治疗,尽可能改善面型;②牙列拥挤,减数上下颌牙齿;高角病例,应用种植体支抗进行垂直向控制[1-2];③32先天缺失,下颌发育不足,前牙开,反覆盖。矫治方法需综合面型及生长发育潜力来考虑拔牙与否[2-4]。拔除34便于磨牙关系及中线调整。下前牙区邻面去釉,协调Bolton比。44稍向伸高代替43;④13牙冠位于12牙根的颊侧,牙根位于12牙根的腭侧,从唇侧开窗,去除部分骨质后粘接附件,轻力牵引至牙弓内[5-6];⑤47大面积龋坏,48大小形态基本正常,拔除47,通过直立48代替47,疗效稳定[7-8];⑥11、21牙根吸收,延后粘接托槽,过程中监控11、21牙根吸收情况,在保证牙齿健康前提下尽可能内收上前牙。治疗完成后,牙根吸收趋于稳定(图 4);⑦矫治完成后颏部形态仍不够理想,加之下前牙区骨质较薄,因此下前牙未做过度内收,仅保持其直立于牙槽骨之中。需结合颏成形术达到理想效果;⑧2 年后常规复诊检查,患者牙周状况良好,咬合关系稳定,覆覆盖正常,患者本人对治疗结果满意。

图 3 治疗前后咬合影像及模型比较

图 4 治疗前、中、后11、21牙根长度 图 5 治疗前后头影测量重叠图

猜你喜欢
牙弓前牙牙根
正畸力对临时支抗装置接触牙根引起牙根表面损伤的影响及其修复过程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前牙弓形态的特征分析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口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研究进展
微种植支抗对正畸拔牙患者上颌牙弓宽度影响的研究
整平Spee曲线影响牙弓形态变化的研究
牙弓与基骨形态的相关研究
玻璃纤维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