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书记”杨瑜的发展经

2020-12-04 02:51
中华儿女 2020年14期
关键词:核桃生态

2018年11月,漾濞县委书记杨瑜通过CCTV-2央视财经频道向观众和网友推介漾濞核桃,让更多人了解漾濞核桃、消费漾濞核桃,让更多人到漾濞投资兴业,旅游观光,助力漾濞脱贫攻坚。杨瑜“核桃书记”的称誉也不胫而走。

此后不久,农业农村部发布了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第二批)公示,漾濞县漾濞核桃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榜上有名;“中国好农货”五大核桃区域品牌揭晓,漾濞核桃亦榜上有名!

这与县委书记杨瑜时时处处推介核桃,殚精竭虑带头做好核桃文章,着实密不可分。

“郡县治,天下安”。自古以来,县一级党政机构有着特殊地位,发挥重要作用。“核桃书记”杨瑜又是如何念好发展经的呢?

“深化县情认识,我们缺什么、有什么?”

漾濞县是云南省7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也是国家832个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县之一。

“贫困、发展无门、致富无望,曾经深深困扰这个地方。然而,另一极,我们守着丰富的资源,未能转化成该有的能量。我们缺的是好思路!”

在漾濞广泛调研的杨瑜与干部群众一起,思考着出路。

186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每平方公里土地上仅有56人,土地资源十分丰富。

“有了土地,我们就能做很多事情。”

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0.45%,绿化率达83.1%,境内山川秀美,生态良好,被誉为“绿色宝地”、“横断山脉南麓的明珠”。

“生态是我们最大优势。”

地处苍山之西,坐拥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还是苍洱文化之源。

“我们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漾濞是“中国核桃之乡”、中国南方核桃起源地,世界核桃原产地之一。早在3500多年前,漾濞核桃已在漾濞江流域生长。时至今日,漾濞大泡核桃已成为漾濞群众脱贫致富主要来源,同时漾濞县输出的五亿多株核桃种苗,也为全国十七个省市自治区部分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帮助。

“我们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核心,中国‘桃源。”

漾剑公路、杭瑞高速、320国道、正在修建的大瑞铁路、正在开工建设的大漾云兰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城距下关29公里,在滇西中心城市半小时经济圈内,是离州府最近的“卫星城”,大理“后花园”,滇西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

“现在,我们不再闭塞,有区位、有交通!”

漾濞县委、县政府在深化县情认识基础上,主动适应新常态,逐步确立了“围绕‘跨越发展、同步小康一个目标,突出‘产业培植、环境优化两个重点,实施‘特色产业培植、县城提质扩容、干群素质拓展三项工程,培植‘核桃系列产品加工业、中药材种植加工业、特色生态旅游业、电子商务服务业四个重点产业”的“1234”发展思路。在具体落实中,以“森林立县、核桃富县、科技强县、旅游兴县、和谐安县”为抓手,大力促进有漾濞特点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同时,着力打造安居乐业核桃园、休疗度假后花园、生物产业科技园“三园”目标的新定位,以进一步适应新发展理念要求。

定位方针的精准,措施实施的有力,促使漾濞发展驶入“快车道”。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漾濞经济总量迈入20亿元大关。不仅如此,漾濞还具有更为重要的发展优势——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漾濞发展的最大优势。可以说设立漾濞彝族自治县后,漾濞开启了繁荣发展新纪元。”杨瑜表示,得益于党的好政策,民族同胞极大受益,充满了希望、干劲和感恩,也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生态为先,绿玉般的漾濞

漾濞地处大理州中部,点苍山之西,森林资源丰富。在改革开放前,每年从县境内调往全国各地的木材达数十万立方米,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那时,除苍山西坡外,境内大片的原始森林几乎消耗殆尽,漾濞也为之付出了昂贵的生态代价。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林业,漾濞也随之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农村能源、全民义务植树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加大国土绿化步伐,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业产业化建设,全力助推脱贫攻坚。改革开放40年累计实施人工造林114万亩,森林覆盖率、绿化率皆超过80%,整个县就如一块绿玉。

“绿色成了漾濞的底色,维护生态,是我们责任。”杨瑜说。

尤其是近年来,漾濞县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撐,以依法治林为保障,以重点工程为抓手,深入实施“森林漾濞”建设,构建起稳定的生态林业体系、高效的民生林业体系、繁荣的人文林业体系、优美的景观林业体系,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立志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漾濞县严格资源林政管理,抓实林业防治减灾,着力破解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矛盾,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正在起步,也在不断产生效益。漾濞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有效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和改善了林粮矛盾。

“退耕还林已成为最受山区群众欢迎的致富工程、民心工程、生态工程。”杨瑜介绍,“生态扶贫、生态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让广大林农群众在生态保护中得到了更多实惠,达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双赢目标。”

针对县情、乡情、村情,漾濞县采取市场驱动、能人带动、政府推动、群众联动的“四动”方式,积极引进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带动农民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经济产业,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逐步兴起,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种苗产业、森林湿地生态旅游等方兴未艾。民生林业成为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的骨干产业、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

小核桃大文章,打造中国核桃“六大基地”

改革开放走过光辉40载,漾濞核桃也走过了荣誉40载。1979年被全国核桃技术协会评比为“全国质量第一”、“全国县级人均占有量第一”;1995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定为“中国核桃之乡”,并载入《中华之最荣誉大典》;2003年被国务院外国专家局授予“国家美国山核桃种植示范推广基地”;2005年被评为“中国核桃产业龙头县”;2009年被评定为“中国优质核桃”,成为国家农业标准化“漾濞泡核桃种植标准化示范区”;“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2013年被农业部评选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9年,被评为“2018全国绿色农业十佳果品地标品牌”,荣获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最佳市场表现品牌。40年间,漾濞核桃获得的奖励与肯定年年不落空。

“早在3500多年前,漾濞境内就有核桃分布。漾濞核桃以其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和出仁率高而誉满中外。据查,我县境内的百年古树多达18余万株。”杨瑜介绍。

万物有灵,漾濞是核桃最好的家园。漾濞县地域辽阔,雨量充沛,气候适中,土壤肥沃,保水力强,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9—16℃以上,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刚好适合核桃喜光的特性。核桃树耐涝、抗旱力弱,喜欢生长在湿润的地方,刚好漾濞县有漾濞江和苍山淌下的雪水,水量充足,最适宜核桃树的生长,所以家家户户都或多或少种植有核桃,山山箐箐、沟沟凹凹长满了枝叶繁茂、果实累累的核桃树。

人与核桃,城与核桃,几千年间早已融为一体。“全县核桃栽培面积突破百万亩,产量达5万余吨,产值11亿余元;栽培范围涉及全县9个乡镇65个村委会,种植核桃农户2万余户,占全县农户数的94.5%,农民人均占有核桃近100余株,山区65%的农户依靠核桃产业脱贫致富。”说起核桃,杨瑜如数家珍。

2019年,漾濞核桃被农业农村部等国家九部委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这样的资源漾濞独有,我们要加倍利用好。”

步入新时代,推进核桃精深加工,是当前漾濞县要做的事情。全县确立了核桃产业发展新思路:把核桃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群众增收步伐、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的支柱产业,全力打造六大基地建设,让核桃产业提档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打造中国优质核桃种植基地、中国优质核桃科研基地、中国优质核桃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中国优质核桃种苗繁育基地、中国优质核桃产品交易基地、中国优质核桃培训基地”。这六大基地各有使命,也彰显了漾濞为中国核桃产业发展作贡献的决心。

“六大基地分别肩负着促进核桃标准化种植、推进核桃发展技术攻关、延伸核桃发展产业链、建立核桃种苗基因库、扩大核桃产品影响力、树立核桃发展产业典范的使命。”杨瑜坦言,“我县核桃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总结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与新时期、新任务以及特色产业发展建设的要求还存在差距,这六大基地建设就是突破口。”

六大基地平台建设已经启动。《中国大理漾濞核桃产业园概念规划》已完成,产业园位于中心城区以东,苍山西镇马厂片区,总面积约12000亩,核心区规划总面积约8500余亩。

截至2019年,全县9个乡镇产业扶贫车间13条生产线建设项目全面开工,为产业转型升级、财源培植打下坚实基础。

“与湖北骏马集团、云上普瑞等企业开展合作,着力突破核桃精深加工瓶颈。”杨瑜介绍。

如此大手笔的产业发展规划,预示着漾濞核桃必须更早更多地争取市场。每年举行的云南·大理漾濞核桃节,八方宾客云集,有力助推了核桃产业发展。

“每年的核桃节都是漾濞的一次盛会。”杨瑜介绍,随着“大漾云”高速公路、大瑞铁路、中国·大理漾濞核桃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的推进,“漾濞核桃”品牌地位也在进一步提升。

“未来,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漾濞建设成为国内影响力较大的核桃产销基地,把核桃产业培植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努力把漾濞核桃做成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品牌。”“核桃书记”杨瑜念着“核桃经”。

三园文化,尽收漾濞之美

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不可愛,也是空洞的。山美、水美、人美的漾濞,人文厚重。独特的人文构成了这座森林之城、核桃之城的独特灵魂。

着力打造安居乐业核桃园、休疗度假后花园、生物产业科技园的“三园文化”,是杨瑜带领全县人民奋斗的又一个新目标,也是漾濞的新定位。

大理三件宝:苍山、洱海和漾濞核桃。漾濞是中国南方核桃起源地,核桃文化源远流长。1994年,考古人员在漾濞苍山西镇金牛村松林村民小组后山坡发现一组崖画,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大理州境内第一幅古崖画。经有关专家考证,崖画成画年代约在3000年前,属新石器时期作品,是苍洱文明的源头之一。漾濞苍山崖画中有一幅采果图,形象再现了漾濞江流域土著先民攀高摇竿敲打果实和树下众人拾捡果实的场景。专家推测,当时这里就有可供采集果实的核桃树生长,采果图反映的是打核桃的场景。

3000多年来,核桃是漾濞人民安居乐业的“致富树”、“和谐树”,也是漾濞人民的“心灵树”。在千里广袤彝山,在百里漾江峡谷,哪里有核桃生长,哪里就有各民族居住;哪里有各民族居住,哪里就有核桃生长。各族群众生活在核桃园、核桃林中,以核桃取名、以核桃保健、以核桃祭祀、以核桃入艺、以核桃联谊、以核桃兴农、以核桃促商、以核桃致富……可以说,彝乡的山山水水,都散发着核桃的浓郁香味,彝乡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渗透出核桃的多彩魅力。

“我给你分享一些诗句,这是我们对核桃的感情。”杨瑜笑着说。

“漾濞,活在一棵核桃上

漾濞人,活在一枚核桃里

漾濞的心事,可不可以这样作答

掰开一枚核桃

一半是喜悦

一半是乡愁。”

核桃的根扎在漾濞,漾濞人日夜與核桃相伴。“2015年起,我们对全县境内100年以上古核桃树资源进行了普查,并对部分古核桃树进行挂牌保护。保护好它们,就是保护好我们的文化。”

安居乐业核桃园不仅仅包含文化,杨瑜介绍:“以核桃产业发展为纽带,以文化为魂,推动渐进式移民,推进城镇化,吸引外界到漾濞投资兴业、置业居住,以发展促团结、促稳定,建设和谐漾濞、幸福漾濞,使漾濞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核桃园。”

漫山遍野的核桃林,加上优越的生态、旅游、区位优势,建设休闲度假后花园是漾濞的必然之举。

“漾濞名副其实是大理的后花园。”为把“大理后花园”建设得更美、更大,漾濞主动融入“1+6”滇西中心城市群发展战略,与大理中心城市一体化协同发展,建设人文漾濞、山水漾濞,把漾濞打造成滇西中心城市的休闲度假后花园。

近年来,漾濞充分发挥“世界地质公园”“中国核桃乡”“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以“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精美漾濞、幸福家园”为目标,加快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县城形象大幅提升,用实际行动守护好漾濞的好山好水和良好生态,共建共享美丽环保、幸福休闲家园,使漾濞成为大理城外的天然氧吧,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体验世界地质公园内的核桃源之旅。

这个家园是宜居的,也是宜业的,更是开拓开放、日新月异的。

“我们以扩大对外开放、发挥平台优势、倡导创业创新为主攻点,打造创新漾濞、活力漾濞,建设生物产业科技园,培育好科技文化。”杨瑜直言:“漾濞坐拥丰富的核桃资源,但还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进一步精深加工,建设好生物产业科技园,是我们打造的三园之一。”

漾濞的科技发展,已具有一定基础。而今,将以云南省漾濞核桃研究院、滇西核桃检测中心等科研机构为支撑,加强“县校合作”、“县院合作”,加大以核桃产品和中草药材为主的生物产业研发力度,努力走在核桃精深加工科技运用的前列,把核桃、中药材等生物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建设科技漾濞、活力漾濞,着力建设好漾濞生物产业科技园。

“建设生物产业科技园,有三个目的。一是通过科技研发创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核桃、中药材加工成适销对路的产品;二是通过以核桃为纽带的多产业集成及核桃精深加工的突破,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电子商务服务业,增加核桃系列产品有效供给,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漾濞核桃认知度,推动核桃产业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发展,推动漾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三是以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科学技术为支撑,通过市场驱动、能人带动、政府推动方式,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核桃园、后花园、科技园,漾濞的未来如此之美,如此独特。它们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漾濞的实践,漾濞干部群众在“核桃书记”带领下,奋力逐梦,一往无前。

猜你喜欢
核桃生态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热胀冷缩巧取完整核桃
猴子拾核桃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巧剥核桃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