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崛起

2020-12-04 02:51
中华儿女 2020年14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核桃光明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云南省政府提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这三张牌,漾濞都能打造出来,而且正在打造。

绿色能源方面,漾濞的水、森林资源丰富;绿色食品方面,漾濞核桃是国字号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方面,漾濞生态优势十分突出。对标对表省里要求,漾濞认真实施,前景广阔。

当前,漾濞核桃区域公用品牌战略深入实施,核桃产业园一期建设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药材精深加工、绿色有机基地建设等项目稳步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初具雏形。

“核桃是漾濞的支柱产业,率先实现转型升级是责任所在。”县长左学政介绍,2019年新增入园企业4家,“云南东方红生物科技”、“云果天香”等项目正式投产,“大理云上普瑞农业”等项目稳步推进。

科技的投入加快了核桃产业发展。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漾濞核桃研究院设在漾濞,这是国内唯一专门从事核桃科研推广的机构。

“主要研究云南核桃和美国山核桃良种选育、丰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我们通过科技、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来破解核桃产业大资源、小产业的困境。”县长左学政谈及。

生产加工亦需要提升。漾濞核桃产业依托于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品牌美誉度。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在國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被列为“云南绿色植物药产业化示范科技园”,致力于漾濞核桃的精深加工已经20年。其生产的漾宝牌漾濞核桃乳、漾宝牌漾濞核桃油,均被评为优质农产品金奖。

为了让漾濞核桃走向更远,漾濞党政“一把手”外出到上海、浙江、天津、北京等地招商,着力引进大企业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核桃以外,漾濞的特色产业还包括烤烟、特色蔬果、茶叶、中药材、苹果、畜牧业等。这些产业均不断转型升级,焕发勃勃生机。

全县中药材种植已初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种植紫丹参、重楼、红花、滇橄榄、木香、天麻、白芨、苍山贝母等品种40多个。

“我们在9个乡镇开展中药材现场培训、种植技术指导服务,产业升级效果明显,成功认定为‘云药之乡,全县中药材动态保有量达5.66万亩。”左学政介绍。

特色种植业方面,全县蔬菜种植产量已达3万余吨。

“李家庄苹果、秀岭玉香梨和鸡街枇杷、香橼、红提种植管理水平较高,种植规模较大,效益明显,初步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漾濞还鼓励群众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大力发展云岭牛、黑山羊、高原黑猪、白羽乌骨鸡、裂腹鱼等养殖。

“目前已建成相对规模养殖场45个。”

同时,引导群众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

“重点打造了秀岭梨园、李家庄苹果园、喜蜜农庄等农业休闲园,实现农业与旅游合一。”

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增强了县域经济实力,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2019年,实现烟农收入6572万元;特色蔬菜产量达3万余吨,茶叶产值达400万元,苹果、梨、葡萄等水果产值达6000多万元;生猪、山羊、肉牛、土鸡等得到大力发展,畜牧业产值达3亿多元。”

有了产品,还需有销路。漾濞县积极探索“电商+品牌培育”、“电商+精准扶贫”等模式,先后打造了“传润”“大理彝家人”“云果善品”“漾宝”“核桃秀”等30多个核桃产品品牌。通过电商平台,村民们的土特产品走出大山,源源不断飞到大城市,拓宽了销路,增加了收益。2019年,漾濞电商销售实现大的突破,销售额达4324万元,同比增长30%。

钱袋子鼓了,日子好过了,各民族同胞喜笑颜开,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特色产业发展让民族团结和脱贫攻坚实现了同频共振。”左学政认为,特色产业是发展的支柱,脱贫的利器,必须抓好抓出成果,而这也是认真落实好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政策措施的具体体现。

“此外,旅游产业是我们抓的一个重点。”左学政介绍,“我县境内3000多年前的苍山古崖画被史学家称为‘苍洱文化之源,云龙桥是有史书记载的世界最古老的铁索桥,滇缅公路过境段至今保存比较完整,县城是茶马古道、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历史上的重镇。漾濞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彝族文化丰富多彩。”

漾濞县委、县政府依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个资源,发挥区位、资源、生态三大优势,弘扬历史、民族、革命和核桃四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2013年至2018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66余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78亿余元。2019年持续发力,接待国内外游客185.4万人次,同比增长22%,旅游业总收入达27.45亿元,同比增长22%。

《漾濞彝族自治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该规划主要涉及核桃精深加工业、中药材种植加工业、特色生态旅游产业、电子商务服务业四大特色产业,并分别进行专项规划编制。

“此规划对漾濞县特色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性意见,将让漾濞经济发展上一个台阶,将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左学政介绍。

漾濞乡村振兴目前已经取得不俗进展。光明村的乡村振兴就是一个因产业而兴盛的缩影和样板。

2014年3月,漾濞县光明核桃园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美丽田园”称号。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光明村,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村落。

过去,光明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头顶云雾脚踩霜,荞麦粑粑萝卜汤是光明村人当时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该村干部群众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壮大核桃产业,逐渐走上了致富路。每年核桃人均收入都在12000元以上。据统计,年核桃收入超万元的农户已达到72户。

近年来,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乡村振兴的要求,光明村探索出“五五模式”工作思路,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致富找到路径,也在全县起到示范作用。“五五模式”的核心就是抓住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光明村不仅是富庶的,还是人才济济的、文明的、绿色的、有凝聚力的。如今,在漾濞大地上,和光明村一样的美丽田园比比皆是。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核桃光明
姚玉峰:给3万人带来光明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为你守护光明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热胀冷缩巧取完整核桃
宣威特色种植四两拨千斤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
核桃的艺术
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