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北周宇文鸿渐墓志》研究二题

2020-12-05 07:01赵世金
敦煌学辑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柳氏瓜州长孙

赵世金

宇文鸿渐,本姓柳氏,为西眷柳氏家族的核心人物,其生平事迹在正史中只有零星的记载。而新出《宇文鸿渐墓志》对于其家族世系、人物生平、婚宦等情况都有详细的记载,填补了西眷柳氏家族的世系之阙。本文以《宇文鸿渐墓志》为中心,结合近年出土的柳氏家族人物墓志,对西魏北周时期入关的西眷柳氏家族世系、婚宦二题进行考述,以补史阙。

一、宇文鸿渐家族世系考

《宇文鸿渐墓志》近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志主葬于长安小陵原,墓葬位于其堂兄柳带韦墓之东侧(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陕西西安北周康城恺公柳带韦墓发掘简报》,《文博》2020年第5期,第22-24页),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拓。该墓志拓片长55、宽54厘米,志文为隶楷结合体,碑阳文字28行,满行28字;碑阴题名两截刻,每截8行;志盖篆书,阳文3行行3字。另外,近年西安市长安区出土《北周宇文逄恩墓志》《隋柳礼盛墓志铭》《隋柳雄亮墓志》《隋柳机墓志》与志主均为入主关中之河东柳氏家族人物,关系密切,结合新出土柳氏墓志对于河东柳氏家族世系以及其仕宦经历都有比较详实的记载。

隋王朝建立之后,东眷、西眷及其他柳氏支系纷纷北归。而宇文鸿渐其祖柳僧习即为北归“西眷”柳氏的一支。在柳僧习之后,柳氏子嗣则定居并徙兆于长安,从此成为“关中郡姓”之一。宇文鸿渐之祖僧习在许多文献中都有记载,《魏书·裴叔业传》附《柳僧习传》载曰:“僧习,善隶书,敏于当世。景明初,为(裴)叔植征虏府司马。稍迁北地太守,为政宽平,氐羌悦爱。肃宗时,至太中大夫,加前将军,出为颍川太守,卒官。”(魏收撰《魏书》卷71《裴叔业传附柳僧习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580页)《柳机墓志》载“祖僧习,以魏景明元年与豫州刺史裴叔业据城归魏,任银青光禄大夫、扬州大平正。”(王其祎、周晓薇《新见隋仁寿元年〈柳机墓志〉考释——兼为梳理西眷柳氏主支世系及其出入关中跻身“郡姓”之情形》,杜文玉主编《唐史论丛》第19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14年,第224页)柳僧习为西眷柳氏定居关中地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宇文鸿渐之父为柳虬,在《北史》中有传。柳虬在西魏大统四年(538)追随独孤信入朝。后独孤信出征陇右,担任秦州刺史,以柳虬为府司马。不久柳虬又被宇文泰任命为丞相府记室,赐爵美阳县男。大统十四年(548),柳虬任秘书丞,领著作,并监掌史事,后又迁中书侍郎,兼修起居注,仍领秘书丞事,主要从事于文宦之业(李延寿等撰《北史》卷64《柳虬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278-2279页)。《柳虬墓志》载:“君少好学,五经口通大义,百家览其纲目。十五能属文,举秀才,兖州安东府主簿、扬州治中、陇右开府司马、相府记室、秘书丞、中书侍郎、秘书监、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仍监典国史。君性耿直,交游不苟,安贫贱,淡荣利,从微至著,皆以道义见升。”(宁琰《西魏乙弗虬暨夫人隋代席氏墓志考释》,《考古与文物》2020年第1期,第90-91页)柳虬仕宦经历与《北史·柳虬传》的记载基本相同。据《柳虬墓志》记载,柳虬被赐姓乙弗氏,但是其弟柳庆被赐姓宇文氏,其子鸿渐、山甫、逄恩皆被赐姓宇文氏。(宁琰《西魏乙弗虬暨夫人隋代席氏墓志考释》,第91页)同一家族赐姓不同或同一人被赐姓两次,这种情况在宇文泰赐姓的过程中也比较常见,很可能是被赐姓者以及其家族政治地位变化所致,另外也牵扯到宇文泰集团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统治而采取拉拢人心的一种手段。据《元和姓纂》载,柳虬有子鸿渐、蔡年、止戈、待价。(林宝撰,岑仲勉校记,郁贤皓、陶敏整理,孙望审定《元和姓纂(附四校记)》,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1105页)《世系表》载其子有鸿渐、蔡年。(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73上《宰相世系表三上》,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843页)《柳虬墓志》对于其子女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曰:“世子鸿渐,辅国将军、瓜州长史。第二子蔡年,秘书郎中。第三子止戈,辅国将军、都督相府行参军。第四子山甫。第五子逄恩。第六子御天,早亡。第七子乃文。女静,适吏部郎中京兆韦孝固。”志文对于柳虬家族世系记载较为明确。

柳虬长子为宇文鸿渐,即本文志主。曾任瓜州长史、蒲州长史等职位,死后被追赠瓜州刺史。柳虬次子柳蔡年,为周上仪同三司、舜州刺史、艾陵僖公。柳蔡年后代有多方墓志出土,包括《柳礼盛墓志》《柳保隆墓志》《柳璧墓志》等。柳虬第三子为柳止戈,任辅国将军、都督相府行参军、隋上仪同三司、通和昌洛四州诸军事、四州刺史。柳虬第四子为柳山甫,在史料中未见记载。而其第五子、第六子分别为宇文(柳)逄恩、柳御天,二人墓志均已经出土。据《宇文鸿渐墓志》载,志主之妻为彭城刘氏,即刘孝威之女,刘孝威在《梁书》中有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对于柳鸿渐子嗣无载。据墓志可知,志主共有七子,分别为长子铎、次子达摩、第三子僧伽、第四子金刚、第五子力士、第六子怀宝、第七子阿咳。有女五人,后文对于其婚媾进行论述。

二、宇文鸿渐家族婚姻考

据《柳虬墓志》载柳虬之女“静女,适吏部郎中京兆韦孝固”,韦孝固为京兆韦氏家族中的重要人物。在《宇文(韦)瓘墓志》中载:“季父孝固,吏部郎中、赠雍州刺史、安平恭(按:当为县)子。同奉孝之早殁,类伯道之无儿。以公傍继小宗,义昭犹子。”(余华青、张廷皓主编《陕西碑石精华》,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22页)韦孝固早卒,无嗣,以韦瓘为嗣子。韦氏家族为京兆大族,与柳氏家族的相互联姻,体现出北朝时期对门第的重视。

据《宇文鸿渐墓志》记载,其妻为彭城刘氏,即刘孝威之女。刘孝威,《梁书》有传。其家族为南朝梁著名文士家族。孝威父为刘绘、兄刘孝绰,均为齐、梁著名文人。宇文鸿渐七子均不见于传世史料,而有关其女的婚媾,在《宇文鸿渐墓志》中有简单的说明。宇文鸿渐长女为娇娥,适拔拔敱,父澄,柱国大将军、义门公。拔拔,为鲜卑姓氏。《魏书·官氏志》云:“献帝次兄为拓拔氏,后改为长孙氏。”(《魏书》卷113《官氏志》,第3006页)其后注曰:“拓跋氏当作拔拔氏”,“拓跋”当为“拔拔”之讹。而鸿渐长女适拔拔敱,其父为澄。长孙澄在西魏北周政权中地位突出,曾追随宇文泰援玉璧、战邙山,战功突出。在北周建立后,拜大将军,封义门公,迁玉璧总管。去世后又追赠柱国大将军、同州刺史。长孙澄家族世系在世系表中未载。《元和姓纂》载长孙澄,有子嵘、纬、轨、始、恺。另外《长孙嘉庆墓志》(周绍良、赵超主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68页)《长孙白泽墓志》(《唐代墓志汇编续集》,第85页)亦载曾祖澄、祖恺。所以,在长孙澄之子中,除《宇文鸿渐墓志》所载有“长孙敱”之外,未有文献记载。那么“长孙恺”与“长孙敱”可能为同一人,很可能是后世文献将“敱”误为“恺”。宇文鸿渐第二女为蒨目,适扌翕拔氏,父贤,柱国大将军、河西公。扌翕拔氏亦为鲜卑姓氏,据《李贤墓志》记载:“凿石开路,南越阴山,竭手爪之功,成股肱之任,建国扌翕拔,因以为氏。”所以在西魏时期赐李贤家族姓氏为扌翕拔氏。李贤长期在河西地区任职,并于魏恭帝元年(554)授予河西公,(李茹《敦煌李贤及其功德窟相关问题试论》,《敦煌学辑刊》2009年第4期,第114-125页)而正是此年,宇文鸿渐担任瓜州长史、敦煌郡守等职。在保定二年(562)担任敦煌郡守,而宇文鸿渐在这一时期又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行瓜州事。直至保定三年,征还赴军,授柱国绥德公长史。所以宇文鸿渐与李贤很可能在河西地区就有交集。李贤及妻吴辉墓志均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土于固原地区,李贤妻亦被赐姓宇文氏,西魏北周赐姓宇文氏者女姓仅李贤妻。另外,据李贤夫妇墓志记载,李贤有子十二人,即“世子端,字永贵,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甘州刺史、怀息公,而《吴辉墓志》称任东宫洗马;次子吉,平东将军、右银青光禄、大都督;次子隆,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适乐侯;次子轨,师都督、升迁伯;次子询,都督、左侍上士;次子諲;次子纶;次子孝忠;次子孝礼;次子孝依;次子孝良;次子抱罕。”(罗丰《李贤夫妇墓志考略》,《美术研究》1985年第4期,第59-60页)据志文可知李贤长子娶冯氏为妻,其余诸子婚宦不可考,所以宇文鸿渐之女蒨目嫁于李贤何子,亦不可考。

宇文鸿渐第三女,佛怜;第四女,金毗罗;第五女,青牛。墓志对于其婚姻情况未有详细的记载。所以,从以上柳虬之女静女,宇文鸿渐之女娇娥、蒨目的婚姻来看,宇文鸿渐家族对于门第极为重视,这也是中古时期的豪门大姓在婚宦方面的整体特征。而宇文鸿渐子女姓名多与佛教关系密切,宇文鸿渐长期在敦煌地区任职,西魏北周时期敦煌地区佛教盛行,所以其家族很可能受到当地佛教的影响,对于佛教信仰较为推崇。在南北朝时期,佛教宣扬的因果报应和彼岸世界不仅迎合了劳苦大众的心理,同时也满足了统治阶级稳定民心的政治需求,所以许多佛教词汇在人名中出现,最为常见的有“达摩”“罗汉”“佛陀”“普贤”“昙”等词语。

值得注意的是宇文鸿渐长期任职于瓜州地区。据墓志记载:“魏恭帝元年(554),除帅都督、瓜州长史、别驾、敦煌郡守。”这是宇文鸿渐仕途的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他长期在朝中担任文职。而瓜州在西魏北周时期,为河西大州,在魏孝武帝西入关中时,东阳王元荣为瓜州刺史。“荣仗整防扞,州境获宁。”(令狐德棻等著《周书》卷36《令狐整传》,第642页。)但是在元荣死后,瓜州地区先后发生了邓彦、张保等人的叛乱,宇文泰集团针对瓜州地区的形势,采取拉拢地方大族的策略,利用他们的势力来平叛,敦煌大族出身的令狐整在平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瓜州平定之后不久宇文鸿渐担任瓜州长史、敦煌郡守,在职期间也显示出他出色的执政能力。在敦煌郡守任职之后,他又担任效谷郡守,直至保定三年(563)离职。所以在西魏北周时期,宇文鸿渐主要在河西地区任职,并且有一定的政绩,正如志文所载:“自公剖符右地,推毂西垂,至德洽于民心,余威振于殊俗。”正是在韦瑱、李贤、段永、宇文鸿渐等人的悉心治理之下,瓜州地区从北魏末年豪族动乱之中,逐渐恢复经济的发展,胡汉之间也相处融洽。

猜你喜欢
柳氏瓜州长孙
唐太宗托孤藏玄机
瓜州的“大地之子”
一箭双雕
瓜州品瓜
折一枝青柳,寄一场别离
来自太傅的恶意
折一枝青柳,寄一场别离
利用Landsat影像定量评价土地盐渍化的方法探索
贞观时期影响时代的女性——长孙皇后
泊船“瓜州”变“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