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传统技艺与设计学专业建设融合创新发展思考
——以传统建筑彩画技艺为例

2020-12-05 06:54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彩画技艺建筑

传统建筑彩画技艺;非遗进高校;融合发展;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类项目与设计学诸多专业有紧密联系。“非遗”造物思想、工匠精神、师徒传授和行业行规等都值得后人学习,这些无形文化对当代设计管理、设计规范、设计方法、设计思想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而当代设计学中的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设计管理及产品推广等知识又能反哺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非遗进高校”能使“非遗”项目与设计学教育两者互为补充。

我国诸多传统技艺行业市场需求量小,很多传统技艺受当代材料和技术的便捷性、先进性、可批量生产及成本等因素的冲击,加入传统技艺的风格美学与当代环境存在不和谐,逐渐失去市场,面临消亡危机。振兴传统技艺亟须创新,激发其文化和社会生产力,使其与新时代融合,促进多元发展。

高校是传统技艺精神传承的基地。传统技艺的师资、传授方法、工匠精神、造物理念等对设计学教育在实验室建设、实践课程改革、研究生培养、合作教育、创新创业等方面都有帮助,能够提供工艺精湛的师资、新的教学模式、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创业平台等。传统技艺的振兴与设计学可以通过“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等项目来达到融合创新发展。设计学的创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可以提升传统技艺在造型设计、消费者需求、消费新模式等方面的提升。在保护传统技艺工匠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当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信息时代下,将设计与新的传播方式、推广模式、营销理念结合,可以提高传统技艺的品牌知名度,拓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辐域。现以传统建筑彩画技艺与设计学专业建设的融合创新发展为例,探讨两者融合创新模式。

传统建筑彩画源于中国,从春秋时期的萌芽到民国时期的转折,再到现当代的萧条,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当代建筑与传统的风格迥异,室内陈设风格、人们生活及消费需求变化大,传统建筑彩画技艺难以融入新时代,渐失价值。在学术圈我国对建筑彩画的研究主要有建筑彩画文化艺术、建筑彩画技艺及修复、建筑彩画图集三大类,停留在对传统建筑彩画技艺的基础性保护和传承阶段。然而,传统技艺振兴是个系统工程,应遵循“保护、传承、创新、衍生”四项原则。保护是基础、传承是关键、创新是生命、衍生是趋势。[1]传统建筑彩画技艺与当代设计相碰撞,亟需创新与衍生设计,才能适应当代环境设计风格和新时代需求,才能促进跨界融合,衍生多元发展路径。高校设计学专业建设与传统建筑彩画技艺的传承发展融合互通。

1.设计专业师生为传统建筑彩画技艺注入创新思维与方法

传统建筑彩画技艺与当代环境缺少和谐美之处:在装饰美上,传统建筑彩画纹饰与当代建筑风格、室内陈设不协调;在技术美上,新材料和工艺对传统建筑彩画地仗和油皮工艺的冲击。现代技术为传统建筑彩画配色、质量检验提供标准。传统建筑彩画技艺资源进入高校后,可以利用高校师生掌握的当代设计的创新思维对传统建筑彩画技艺进行创新设计,使之服务新时代生活。传统建筑彩画技艺通过创新设计可以更好地融入当代建筑和室内装饰中。

首先,建筑彩画纹饰、设色应与当代建筑装饰协调。当代建筑的造型、材料等艺术风格对建筑彩画的纹饰和设色要求创新。在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我国诸多建筑装饰也采用折中式的手法,如上海民国政府的绿瓦大楼、中国人民大会堂的建筑彩画在传统风格上有所创新,特别是中国人民大会堂的建筑彩画在色调和图案上变化更大,与整个建筑气质和室内陈列都非常和谐,甚至建筑彩画的装饰也凸显了新时代下国家欣欣向荣发展的新气象。当下不管是商业、民居还是行政、医疗等不同功能属性的建筑,仍有很多用户会选择图案作为空间装饰形式,只是采用的材料和表现手法不一样,有的以便捷的贴纸形式,有的用乳胶漆进行墙体彩绘等。传统建筑彩画技艺在当代建筑空间装饰中是有市场的,对其创新设计可以保留其绘画材料和绘制工艺的主要特点,可以在传统建筑彩画图案和色彩设计、装饰手法上进行继承和突破。如打破传统和玺、旋子彩画规规矩矩的形制关系,根据当代室内陈设特点做减法设计。可以借鉴人民大会堂等建筑彩画的风格,形式更加自由,图案和题材也可与空间风格协调。色彩设计上可以突破重彩的风格,尝试采用一些调和色。沥粉贴金、拶退、醒粉、拘黑等色彩装饰手法也可以沿用。在室内空间装饰上也可以设计成可粘贴或壁挂式的彩画产品,这样可以省去现场施工的不便。成品在工厂做好,消费者可以通过实体店、网络等渠道购买,自己动手就可以进行装饰布置。再如,信息高科技时代,鼓励传统建筑彩画技艺与科技接轨,利用当代设计技术,开发建筑彩画数字化图库软件。既对古建彩画图案档案式保护,又为建筑彩画设计提供便捷。设计图打印可直接拓用,不需扎铺子。设计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学生可以完成当代建筑彩画图案或项目的创新设计,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对新建筑彩画项目或产品进行营销推广设计。

其次,开发标准化智能建筑彩画调色机。传统建筑彩画色彩种类并不多,色彩调和主要采用拶退的表现手法,如头绿、二绿、三绿等。这跟色彩构成中的渐变色表现手法一致,但是对每个级别的色值并没有进行科学分析,而是全凭师傅经验进行调配,导致有的色彩不正。此外,建筑彩画用矿物质颜料、胶和水以敲打的形式进行调和,三者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胶多太黏,涂色会不均匀,胶少又易掉色。在手法上也有讲究,要朝一个方向用木棍将三种材料敲打(忌用搅拌),让其充分融合并呈少泡状态。颜料的稀释程度也根据经验加水。配色和调色技艺掌握不好都能影响建筑彩画工程质量。这些工作有科学的配比关系和操作技法,且配色比较有规律,颜色用量也适中。可以与工业设计或产品设计专业合作,研发一款标准化智能建筑彩画调色机,将解决配色过程中的问题,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产教融合创新传统建筑彩画技艺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传统建筑彩画技艺基本在民间以师徒制形式培养人才,建筑彩画从业人员能胜任地仗、油皮技艺工作,但是对建筑彩画的设计却缺乏创新性。当代建筑彩画技艺传承需要设计创新人才,与设计专业院校进行产教合作项目,一方面,有效利用高校师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学生在参与设计的同时,既能了解建筑彩画艺术文化知识,又能体验建筑彩画技艺,对建筑彩画的传承开辟新路径。另一方面,对传统建筑彩画技艺而言,在设计上进行创新,既能保护建筑彩画技艺无形的文化,在新一代中进行文化传播又有利于技艺文化的传承。与高校师生合作,能将传统技艺与当代设计相碰撞,创新出与当代环境需求和新时代下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和谐的当代建筑彩画风格。此外,与高校建立产学合作项目,每年可以与年轻的设计师合作,能更好地掌握当下用户的需求,有利于建筑彩画创新设计的可持续性。

建筑彩画企业也可以通过产教融合项目,将“师徒制”的培养方式与设计院校的艺工坊相结合,建筑彩画传承人或师傅进入高校实验室,与建筑彩画研究领域的老师合作带学生,挑选对建筑彩画感兴趣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通过课程实践来培养学生对建筑彩画的初步认知。还可以利用暑期的合作教育、大四的实习和综合设计项目等形式,邀请学生到企业实习,有目的地培养一些潜在设计师。毕业之际可以将这部分对建筑彩画设计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招聘进公司,有助于为企业储备人才。企业又为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就业率。

3.高校是传统建筑彩画衍生产品设计与研发的良好基地

首先,年轻人是衍生产品最忠实的顾客。如果建筑彩画衍生产品的设计师就是这一阶层的消费者,那么设计出来的衍生产品肯定能满足消费者所需,对传统建筑彩画技艺的衍生发展有积极作用。利用大学师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对消费市场需求分析的能力以及实验室等条件进行建筑彩画衍生设计。衍生产品的设计不能停留于当下市场上将建筑彩画图案印制在各种产品上,如纸胶带、笔记本、帆布袋、书签等,而是要从建筑彩画的图案和设色上提取具有代表性和美感的元素,再对图案进行结构分析和造型变化设计,将二维图案通过设计转化成具有当代设计美感的三维形态,并赋予其一定的实用功能,如茶具、小电器等日用品。彩画衍生产品的色彩设计将更加重要,对传统建筑彩画色彩进行提炼和再设计。

其次,可以利用设计学、广告学、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新媒体艺术等专业知识为衍生产品的设计、营销推广、包装设计、店铺设计等形成一个系统化的闭环设计。这不仅对传统建筑彩画文化的传播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能促进建筑彩画艺术的消费升级。

总之,传统建筑彩画技艺的美学精神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合作可以将创新活力注入传统技艺,可以永葆传统技艺在新时代下的真善美价值,释放传统建筑彩画技术文化和社会生产力。传统技艺与时代需求达到和谐,才能守护民族造物文脉。

注释:

[1]潘鲁生:《传统工艺振兴重在设计创新》,《人民日报》2018年5月6日,第12版。

猜你喜欢
彩画技艺建筑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地方彩画的研究与发展文献评述*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大地彩画 古朴村庄 宜良县河湾村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拉卜楞寺传统建筑彩画病害调查研究及保护修复
建筑的“芯”
陕西西岳庙古建筑油饰材彩画保护与修复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