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情况和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2020-12-05 02:35薛喜梅王永生确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驻马店463200
口岸卫生控制 2020年5期
关键词:血清型沙门氏菌细菌性

薛喜梅 王永生 确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驻马店, 4632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食物种类越来越多,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屡见不鲜,由于中毒后的病情较严重,主要以腹泻、呕吐不止、呼吸异常等症状为主,病情严重者还可能存在生命风险,为此发现食物中毒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抢救[1]。在治疗前首先要对患者的病原菌进行检验,待病原菌确诊后再采取对症治疗才能降低患者的生命风险[2]。 鉴于此,我中心将2016 年4 月~2019年5 月我县所调查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展开深入讨论, 分析患者病原学情况以及微生物检验结果,详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选病例研究区间为2016 年4 月~2019 年5月,选取我中心近年来接受调查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74 例为研究主体,并对患者的粪便、呕吐物、残余食品、 厨具及手拭子等进行收集并作为研究标本,对其采取微生物检验。 采集的74 例患者中男性48 例,女26 例,年龄最大72 岁,年龄最小10 岁,平均年龄(34.22±3.2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6min~6h,平均(3.05±0.28)h。 所有患者均为食物引起的中毒,入院后存在明显的呕吐、腹泻、腹部疼痛、呼吸困难及发热等症状,排除因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毒。

1.2 方法

本次细菌检查的方法均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编GB4789 系列》的相关规定,重点对菌落总数测定、大肠菌群计算、沙门菌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霉菌等微生物进行检验,而霍乱弧菌需要依据《霍乱防治手册》的内容完成检测[3-4]。

主要检测的标本是患者的呕吐物、粪便、残余食品、厨房工具、厨师手拭子等,整体采用的检验仪器和设备分别有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冰箱、电子天平、显微镜、菌落计数器、细菌生化检定仪分析系统以及酶标仪等;使用的试剂具体包括营养琼脂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肉浸液肉汤培养基、缓冲葡萄糖蛋白陈水以及3% 过氧化氢溶液等。 所有检验试剂均符合国家标准,各仪器设备均经过计量部门检定/校准。

1.3 观察指标

收集标本检验后观察其病原菌的菌种、菌株等的检出情况,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并观察病毒血清型分布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涉及的数据计算和分析均录入SPSS26.0 统计软件中, 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的定量资料描述形式为(±s),结果检验为t;以频数表示的定性资料用(n,%)表示,检验用X2,P<0.05 统计意义重大。

2 结果

2.1 采集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结果

经微生物检验后显示, 从粪便中共检出76.54%, 残余食品中检出39.41%, 手拭子中检出39.02%,呕吐物中检出40.65%,厨具中检出6.89%,共检出病原菌350 株, 其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最高,结果为44.86%,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2.86%,具体检出结果详见表1。

表1 采集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情况

2.2 病毒血清型分布结果

经血清学鉴定,157 株沙门菌中肠炎 (62 株)、鼠伤寒(33 株)、德尔卑(30 株)以及猪霍乱(32 株);45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A 型、A-C 型、A-D 型分别为20 株、15 株、10 株;33 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致病性20 株、侵袭性8 株、产毒性5 株;27 株副溶血性弧菌中O3:K6 血清型和O4:K8 血清型分别为12株、12 株,其余3 株。

3 讨论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社会公共卫生事件中经常发生的事件之一, 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如食品加工、制造、储存、运输等过程处理不严格,很容易出现病菌污染, 在被污染的食物中很容易快速繁殖,并产生毒素,如果人误食了变质、过期以及没有熟透的食物就会引发腹泻、恶心和呕吐等症状[5-6]。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率极高,有研究调查指出其发病率最高可达95%, 并且最容易发生在高温时期[7]。因此需呼吁人们提高食品安全方面意识,相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加强监管力度,严查严办违规企业,定期监督和视察食品制作过程,保证食品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有序化[8-9]。

本研究具体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患者展开研究调查,对患者接触的相关食品、物品以及自身排泄物等进行收集并检验。 具体以残余食品、粪便、厨具、手拭子以及呕吐物等作为检验标本,从结果中得知,74 例患者共检出菌株1 200 株, 经微生物检验确诊为病原菌共350 株, 其检出率为29.17%,其中粪便(76.54%)、呕吐物(40.65%)及残余食品(39.41%)中的检出率最高,检出的病原菌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为44.86%。 经过分析,无论在分布范围还是血清学鉴别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均高。

从此次检验实验中可以得知,食物中毒是在多种病原菌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的,为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应扩大检验标本,这样才能提高病原菌的辨别率,更好地鉴别血清型,为临床确切治疗提供可参考数据。

猜你喜欢
血清型沙门氏菌细菌性
FDA批准15价肺炎疫苗Vaxneuvance预防6周龄至17岁人群侵袭性肺炎球菌病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4种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广东、广西、福建省和上海市零售鸡肉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基因型
棚菜出现各种“烂” 重防细菌性病害
鱼粉中沙门氏菌杀灭方法的研究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虚拟仿真实验研究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副猪嗜血杆菌河南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