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音乐类学科线上教学模式探究

2020-12-06 21:34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
关键词:联觉音乐教学模式

程 晓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体育与公共艺术部,河南 郑州 450046)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系统普遍推迟开学时间。高校开学涉及生源广泛跨地域流动,对开学条件要求更高。截至4月初,大部分省份仍未公布高校的开学时间,线上教学成为大学生实现“停课不停学”的必要手段。高校音乐类学科在教学特点上与其他学科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对教学连续性的要求最高,学生学习不能间断,教师更需要至少每周给出指导性意见,这一点在声乐和器乐类课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如何针对上述高校音乐类学科的特点探索有效的线上教学模式,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一、组织学生线上分组研习

教师可依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性质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对某一音乐话题进行探究,每组人数控制在七到八人为宜。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组内分工,利用课下时间收集资料并借助学习通、钉钉等网络平台发起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同步进群及时了解并指导学生的学习动态。这种方式既便于教师管理,也使得同学们参与到课堂,通过线上发言或互动论坛的方式完成身份转换,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此外,汇报的形式也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不仅仅止步于“听讲”的层面,而是提供了知识输出的渠道,学生之间通俗易懂的讲解往往会比教师采用的学术性语言更加吸引同龄人的关注。

例如在西方音乐史这门课程,对“古典主义三杰经典作品赏析”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可将全班同学分为六组,分别搜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资料,并对音乐创作进行探讨。对分配到研究贝多芬器乐作品的小组,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对贝多芬钢琴音乐作品早、中、晚期代表作的分析,从创作背景、乐章安排、动机发展、曲式结构、和声走向等多方面来感知贝多芬笔下“自由”“平等”“博爱”的音乐哲学思想何以呈现。对研究莫扎特声乐作品的小组,可以通过分析其代表歌剧《魔笛》,引导学生感受美声的魅力。以歌剧中的《夜女王咏叹调》为例,可以让学生重点体会花腔女高音在曲目高音部分灵动与炫技的特点,进而把握花腔特有的音质色泽度与跳跃感,对花腔女高音特有的发声方法、音色音域和演唱技巧产生更全面的认识。

二、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授课模式通过将课堂内外时间重新调整,把课前、课中及课后全过程形成一个闭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由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高等院校音乐课程教学中呈现出很大优势。根据翻转课堂理念,先让学生以各种形式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自学,再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间的协作学习掌握和内化知识,实现先学后教的课堂反转。

在高校音乐课程中,教师可在课前将本章节内容的重难点制作成“微课”;或是对网络资源的精心筛选,安排合适的音乐影音资料让学生先行赏析。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学生获得整体的音乐感知,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曲目,更好地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以“微课”在高校钢琴课程中的运用为例,教师可先提供给学生相关钢琴大师演奏的音像资料,让学生自主感知音乐的呼吸起伏、分句走向,并自主练习,每周定期与学生视频连线获得其学习反馈,根据学生反馈回来的疑问有针对性地将提前录制好的曲目重难点和易错点以视频的形式发送给学生。例如在肖邦《黑键练习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提供给学生钢琴大师鲁宾斯坦的演奏视频,让学生提前感知旋律走向,聆听左右声部力度分布,手腕放松换气的呼吸点以及和声色彩的变化;通过一周的自主学习与不断练习,在线上钢琴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学生一同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利用课堂的45分钟分析重点难点,课后学生可通过观看视频回放或老师录制的重难点“微课”进一步夯实知识。又如在对大班学生集体授课时,在课堂授课的环节,在教师授课的同时,也可以采取学生“上线发言”或“线上演唱(奏)”的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知识得到进一步强化。课后,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检测学生的答题准确度及作答使用时间,进而评估知识的难易,必要时对个别学生再次辅导,并根据多数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在后续课程讲授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重心。

三、创新音乐实践教学方式

在疫情影响下,以往传统音乐课程中的音乐表演互动环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面对面的排练与磨合变得无法实现。通过线上音乐实践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因此,在音乐教师的统筹安排下,可通过线上“云创作”的形式,克服设备条件有限的困难,采用手机录音、录像的方式,从演唱、演奏、词曲创编、和声、录音、后期缩混等方面创新实践教学方式。例如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师生积极开展“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原创音乐作品《爱在长江边》《随生命而行》等曲目的创作,展现出学生良好的音乐专业素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网络平台在为大众提供音乐创作机会的同时,也对高校学生音乐课堂交流、排演练习提供了新的契机。例如在传统一对一的钢琴教学模式中,学习方法较为单一,通常以独自练习和教师指导为主。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导致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不多。但在线上音乐实践模式方法的指导下,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连线的方式,交流练习心得,分享演奏经验,以“线上音乐会”的方式解决了见面难,交流少的问题。对于室内乐、乐队、合唱团等多人排练亦是如此,线上排练使得原本固定的排演方式变得更加灵活方便,在家就可以完成独自练习、多人排练、汇报演出的全套流程。排演方式的改进,也使得任课教师、乐队及合唱指挥对学习效果及排演过程反馈指导的更加及时与便利,对排练效率是一种提高。

四、调动学生多感官音乐联觉

将多感官联觉的方法应用于音乐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多感官联觉通过文字、语言、动作、触感来帮助学生构建对抽象音乐表达与理解。例如在传统的线下钢琴课堂上,教师在传递语言信息的同时,更多的是在触觉上通过接触学生的手腕和大臂来感知其放松程度并引导学生适当调节。又如在声乐课程中,教师对学生动作进行引导产生的效果也大于语言指导。受疫情影响,线下教学模式中常用的“接触式”方法无法开展,需要探索将多感官联觉与线上教学模式有效结合的办法。

以合唱音乐赏析这门课程的讲解为例,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通常对气息运用、发声原理、声部安排等音乐知识进行论述,通过网络资源上的合唱表演视频引导学生理解合唱相关知识。但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能使用的教学方法大多局限为讲授法和视频教学法,很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也无法得知学生对合唱作品的反馈。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引导学生课下对影视作品中的合唱片段进行音乐赏析,从而调动多感官音乐联觉。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可以让学生在剧情的发展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合唱的魅力。例如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和《音乐之声》中都有很多优美的合唱选段,通过影视作品学习音乐,既迎合大多数学生的课余爱好,丰富居家隔离生活,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感受浸入式的音画体验,带着专业性问题去探索音乐知识,也有助于加深理解。在著名音乐合唱类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就穿插着很多剧中音乐老师马修为孩子们创作的童声合唱作品,《风筝》就是一首韵律感强、和声效果丰富的男生童声合唱作品,音乐所蕴涵的层次感、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将合唱特有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教师用语言无法阐述清的感受。又如电影《音乐之声》中广为流传的合唱作品《Do-Re-Mi》以轻快的曲风,通俗易懂的歌词深受观众好评,也成为了很多音乐初学者学习音阶的启蒙素材。这首简单明快的小曲采用一领众和的合唱方式,在家庭教师玛利亚教授孩子们音阶排列知识的同时,也激发出他们的音乐好奇心。使用这部电影作为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的观赏素材,可以让他们认识到合唱作品体裁的多样性,不仅是各声部间旋律走向的差异,领唱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和声织体、音乐风格都产生着重要影响。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视觉艺术”,集故事、表演、摄影、音乐及舞美等为一体,尤其是电影中的音乐,将音画融合为一体,很容易构建学生对合唱音乐的感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合唱。

除了在影视作品中运用音画联觉的方法,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音乐赏析过程中通过绘画的方式描绘出自己的所听所感,用看得见的线条和色彩对看不见的音乐进行描述,化抽象为具象。

五、结语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针对上述高校音乐类学科学习连续性强、不宜间断的特点,通过组织学生线上分组研习,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模式,创新音乐实践教学方式,调动多感官音乐联觉等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在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教育教学影响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成为知识的输出者;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云排练”“云创作”创新音乐实践模式,改进排演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多感官,丰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感知浸入式学习体验。

猜你喜欢
联觉音乐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你是联觉人吗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你我脑中所映,是否同一月色?
音乐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