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其明交响组曲《使命》赏析

2020-12-06 21:34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
关键词:使命乐章作曲家

许 凤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2016年3月7日,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交响音乐会“把心交给祖国”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音乐会的内容包括吕其明的代表作、管弦乐序曲《红旗颂》,部分电影音乐代表作品以及交响组曲《使命》。适逢全国“两会”召开,上海市出席“两会”的代表团在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韩正同志率领下出席音乐会,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和在京的作曲家、吕其明曾经担任副会长的中国电影音乐学会两位前任会长王立平和赵季平以及在京电影音乐作曲家、部分专程从上海、福建来京聆听音乐会的作曲家、吕其明当年在新四军的战友、上海市静安区的干部、群众代表等,也专程从上海赴北京出席音乐会。从这场音乐会后,吕其明和陈新光共同创作的交响组曲《使命》,引起音乐界极大的关注。

一、交响组曲《使命》的创作背景

2001年,为了纪念建党八十周年,歌颂中国革命八十年间的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人民日报社、中央文献理论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组织拍摄文献专题片《使命》,邀请吕其明为这部电视专题片配乐。吕其明老师欣然接受邀请,仅用20天就完成创作任务。在吕老师家中,他向笔者展示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写给上海市委宣传部的一封信。信中说:“吕其明同志全力投入创作,在很短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的作品受到联合摄制单位及《使命》片主创人员的高度评价。目前这部曲谱已由中央电视台组织中国爱乐乐团等单位录制完成。感谢你部对《使命》专题片的大力支持,并请向吕其明同志及所在单位领导转达我们的谢意。”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在这封信上批示:“请转文联、音协,感谢吕其明同志出色工作,为上海赢得荣誉。”

吕老先生意犹未尽,满怀激情,决定以《使命》为题,创作一部独立的交响组曲。电视专题片《使命》的音乐用《红旗颂》的主题贯穿,同时也写了离开《红旗颂》的音乐,而交响组曲《使命》主要运用的是这部分主题和素材。它是一部弘扬正能量,歌颂主旋律,有深刻内容的作品。他把自己一颗赤诚的心,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投入到作品中。吕其明说:“写这部组曲我有10年、4年和29天这三个数字。”10年,是指他2001年写大型电视文献专题片《使命》配乐,经过10年到2011年创作交响组曲《使命》;4年,是指他对交响组曲《使命》主题的构思、结构布局等深思熟虑思考的时间;29天,是指他与作曲家陈新光正式动笔到完成创作的时间。

在《使命》荡气回肠的乐曲里,仿佛可以触摸到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上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和进程中的脚步、呼吸与跳动的脉搏。那交织着血与火、沉思与激情、奋斗与牺牲、信念与追求、胜利与光明的黄钟大吕中澎湃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吕其明说:“我创作的交响组曲《使命》,无论是内容的深刻丰富,还是音乐技艺,都要超过《红旗颂》,这是一部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作品。”

二、交响组曲《使命》的音乐结构

交响组曲《使命》由序、四个乐章和一个尾声六个部分组成,在整体构思和各个乐章的安排上,表达了吕其明对中国革命历程的一往情深和深切感受。

(一)序曲

序曲描绘的是中华民族沉睡中的东方雄狮形象,充满历史的沧桑感和负重感,用凝重而深沉的音乐语言,描写了中华民族从沉睡中觉醒,发出惊天的怒吼。

音乐从铜管乐器的合奏开始,旋律的几次出现主要由低音弦乐声部演奏,并由低音弦乐声部和铜管声部的不断增长,最后由高音弦乐声部加入而继续增长,达到全曲的高潮。

(二)第一乐章

音乐表现的是劳苦人民的诉说、斗争。在管弦乐的背景下,二胡独奏的旋律催人泪下,交织在管弦乐中,充满强烈的悲痛性和戏剧性。

(三)第二乐章

音乐表现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劳苦人民展开激烈的武装斗争。主题音乐的来源于的《秋收暴动》,这是一首非常著名,铿锵有力的湖南民歌。

(四)第三乐章

音乐表现了党领导中国人民势不可当的前进步伐和排山倒海的气势。这个乐章采用了单三部曲式。

第一部分。由铜管乐器的引子乐句开始,对颂歌主题采用交响性的手法进行发展,主要由木管乐器和弦乐队对答式地呈示这个主题,不断推向高潮,然后由低音木管乐器的一个很长的经过句转向中段。

第二部分。是颂歌主题的完整呈示。由高音弦乐器第一次完整呈示,然后转到木管乐器的呈示,再转回中低音弦乐器的演奏,由全体弦乐队的演奏逐渐由全乐队的交响性发展迎接出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是一个短小的再现部,弦乐队以分解的方式演奏颂歌主题,打击乐器的敲击,把气氛推向高潮,全曲在铜管乐器再次呈示的颂歌乐句上戛然而止。

(五)第四乐章

用回旋曲式展现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下,中国人民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这个乐章用了民族乐器唢呐,吹奏出高亢鲜明的旋律,在磅礴的管弦乐背景中十分醒目,将作品带入辉煌的高潮。

(六)尾声

2012年《使命》首演的时候,是由序曲加上四个乐章组成。但吕其明老师精益求精,认为这样的谋篇布局让人感到意犹未尽。于是增加写作了尾声,使整首作品主题得到完美升华。

三、交响组曲《使命》的艺术价值

吕其明始终坚持音乐创作要有民族风格,要反映时代精神。他认为只有人民群众喜欢听,才能体现艺术家创作的价值,这也是他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在笔者和吕其明老师交流中,吕老师这样谈到他一生坚持的创作理念与实践:首先,一部音乐作品要写好旋律,中国老百姓就是要听好听的旋律;其次,音乐素材要来自民间,来自中国五千年古老的音乐文化,只有接地气的作品才能听得懂,传得开,留得下。吕老谦虚地说:“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适合我的情况。”但正是这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创作思想,才赋予了吕其明音乐作品旺盛的生命力和璀璨的艺术价值。

从《红旗颂》开始,吕其明始终坚持他的创作思想,才能在耄耋之年仍然创作出《使命》这样气势恢宏的巨作。笔者和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交流中,他们都对吕其明老师这部力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赵季平(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荣誉主席,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前任会长)说,吕老师86岁高龄写出这样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充满新意的作品,他在创作上克服了许多困难,笔耕不辍,同时勤勤恳恳地不断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作曲技巧。他作为一位老新四军战士,不忘初心,具有担当和责任心,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徐沛东(著名作曲家,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说,吕其明老师80多岁还勤奋创作,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是音乐界的标杆。

韩欣安(著名音乐评论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指出吕老的作品《使命》三年前送来参加国家艺术基金评选的时候,给我的印象深刻。首先它的名字就很吸引我,它与吕老当年的《红旗颂》一脉相承,从一位音乐家的角度表现出对于中国梦的使命和担当。在参评的将近十部作品当中,《使命》被评为第一。

2016年《使命》在北京的演出是由中国音协主办的,我在国家大剧院听到这部作品,感到它并不是一般的标题音乐作品,非常符合音乐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吕老的一生是跟着我们党的解放和建设的步伐前进的,在作品当中反映出他对党的挚爱,表现为他的价值追求。《使命》的音乐本身首先是民族化的,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在创作方法上与时俱进,采用了多样性的手法,但又没有走得特别远,紧扣主题和内容的需要,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器乐作品就是要注意作品的可听性,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明白。“十九大”召开前,中央要求推荐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我们推荐的音乐作品就是这部《使命》。

章绍同(著名作曲家,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主席)说,我听吕其明老师的音乐,感受最强烈的是他的“真”。它之所以有这样经久不衰的魅力,除了那难忘的大气的旋律,严谨的结构,崇高、气势磅礴的音乐气象之外,最重要的,我觉得这是吕老师发自肺腑的声音。这是一切“伪音乐”永远无法达到的境界。

刘为光(著名作曲家,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央电视台新影中心作曲家)说,我们尊敬吕其明老师,在于他的革命经历和艺术成就,更在于他真诚待人,谦虚谨慎的高贵品德。与其明老师在一起,总会使人倍感亲切。他是我们后学者的榜样和追求的目标。

薛锡祥(著名作家,诗人,吕其明的合作者)说,他(吕其明)心怀使命,壮心不已。他跟我畅谈未来的创作设想时,令人感叹、震撼,

我扪心自问,我跟上趟了么?我在为他喝彩的同时,也在为自己鼓劲、加油!

陆蕾(上海爱乐乐团副团长)说,吕其明老师创作了众多经典,其创作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的理念和实践,对当代青年作曲家而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四、结语

曾经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内外专业人士广泛欢迎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创作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了,在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上,这部作品已经成为一个不可缺席的声音。同样,诞生了不到十年的交响组曲《使命》,也会不断完善,承袭《红旗颂》的主题和精神,伴随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脚步,胜利前进,成为讴歌党、赞美祖国和颂扬人民的不朽音乐诗篇。

猜你喜欢
使命乐章作曲家
“身必由己”的艺术家——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的艺术人生阅读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长大可当作曲家
程诺:我想成为钢琴作曲家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党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作曲家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