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浅谈

2020-12-06 10:40刘月霞
学生之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育方法小学班主任德育

刘月霞

摘 要:目前,随着国民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工作者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如何培养人才和德育教育上,这也体现了我国对于“育人”的重视性。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与此同时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

引言

自古以来,学生和家长认为学校和教师主要是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也就是承担着“教书”的责任,而“育人”往往被认为是家庭内部的任务。但是现在国家加强了德育教育,表示教师不仅要将传道受业解惑作为主要教学任务,更要把德育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对待。因为现阶段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们只有先学会如何做人,才能有更好更端正的一个态度去学习。

一、注重言传身教,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小学班主任在学生眼中几乎相当于领导人,就是权威的象征,是学生心中的榜样和示范者,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具有良好的风度仪表,教态要自然,心态要平稳,只有这样,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才能耸立于学生的面前,才能真正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牵动着整个班集体德育的发展[1]。这就要求班主任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规范语言。正所谓“先成才,后成人,”模仿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技能,而小学生这一阶段最初的德育教育来源就是家庭、父母,有些家庭在德育教育方面可能比较欠缺,这个时候就需要班主任和学校进行调节和加强。除了父母,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班主任和同学,因此,在这个大教育环境下班主任需要做好营造良好德育班级的氛围,让每名学生都能在一个道德素质高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比如,可以在教室张贴名人名言、专题海报,为学生创设人文环境,让学生在人文艺术的熏陶下提升自我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

二、因材施教,加强德育工作的全面性

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采取的办法不可能对全班都受用,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方式,班主任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们,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方法来进行德育教育[2]。

现在的小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个性发展比较突出,要想使德育工作顺利展开,班主任就要对全班学生的状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这样有助于班主任对症下药。在对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名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德育工作中,进而提升班级整体的道德素质。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难免会有一些个性较强、道德素质较低的同学,这个时候需要班主任有耐心的去开导和劝说,同时也要保证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争取在一种平和的环境中使学生发生改变。其次,班主任要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这个班级的主体,给予学生很大程度上的信任,让学生产生主人翁意识,从而对班集体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比如,班主任在召开班级活动时,尽量让学生成为“主办方”,这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在班级的地位和角色,也感受到了班主任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长此以往,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去,促进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素质[3]。

三、加强家校沟通,合力开展德育工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小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熏染,而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对象,班主任要想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个性,就要与家长展开紧密的沟通,与家长做好配合,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德育发展。

班主任可以利用家访、建群、家长会等等这些形式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同时也让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来教育他们。家长完美的配合会使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顺利开展。一些家长认为学校和老师是管理孩子的主体,家庭教育的责任就相对减轻了,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家庭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双向展开的,家长的重视也会引起教师和学校的重视,双方通力合作,才能使学生的教育更加完善,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个人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进而提升整个班集体的道德水平。

四、完善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德育意识

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学生受到合理恰当的评价之后,会因此发生极大的改变,所以班主任在评价这一环节要做到尊重和鼓励,进而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德育意识[4]。

有些学生做错事情之后,班主任会严厉的批评一番,有时候过重的言语会刺激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对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毫无益处,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有良好的心态和极高的文化素养对学生进行说教。适度的评价会使学生很大程度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同时,班主任要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进而提升道德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做好知识教育的工作,更要加强德育教育的工作,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所以掌握正确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希望班主任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将德育教育作为重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献参考:

[1]陈达明.有效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2:129+131.

[2]巩清志.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探索[J].华夏教师,2017,01:80.

[3]刘跃刚.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32:329-330.

[4]沈少珍.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13-14.

猜你喜欢
教育方法小学班主任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