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式探究

2020-12-07 01:01徐佳娴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强国法治道德

◎徐佳娴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塑造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肩负着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培养学生价值取向,树立学生家国情怀的使命。参考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教学过程以保证教育发挥最有效的作用。为了达到教学的最优效果,在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能够达到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作用,通过调查研究,结合课堂的教学实际和学情,我尝试设计了以学生为主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联动——课后实践”教学方式。

一、师生互动

目前普遍采取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方式,对道德与法治教师网络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微课为主的课程主要是运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教师的角色从已有的教学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探索授课中的师生互动方式。

网络时代,每个学生时时刻刻都在接收知识,使用知识,学习知识不是唯一的目的,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在关注学生对教材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是否能以教材的知识为依托,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针对学情的变化,在教学中适度播放学习强国平台的歌曲、朗诵诗歌等内容,舒缓压力、调节学习的节奏。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依托网络为平台,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网络传递的丰富知识为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情,丰富教学实践。

在授课过程中尽量减少学生看课件等时间,尽量增加互动交流内容的同时也保护学生的视力,要考虑到电子产品对学生视力的影响,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相应的减少单一观看视频的时间,增加其他的教学活动,采取多样的形式进行师生沟通。

结合教研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总结,绘制图表梳理思路,采取绘图的形式,与学生交流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课标要求的知识,完成本课的知识目标。

二、学生互动

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讲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课堂创设的学习场景下,通过主动的沟通学习获得的。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第一目标,最大优点是突出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主动性,适合个性化学习,适宜培养创造性人才,提升学生通过学习的获得感与成就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三、家校联动

依托网络平台,大量的优质课程可以进行在线学习,方便学生完成在线学习,主动进行学习探究,与国家教学云平台搭建联动机制,及时接收家长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反馈,形成家校联动的学习沟通方式。

利用学习强国等在线学习软件,通过互动分享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以学习强国平台为依托,教师加入家长组建的学习强国群组,在群内互动分享教育教学相关的新闻内容,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新闻,了解时政要闻,充分关注民生,心系国家发展,了解时代脉搏。

四、课后实践

将内在感受外化于生活实际,学习知识不是目的,使用知识才是目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最终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发展。

在授课时,充分引导学生关注官方媒体的新闻发布会,在教学中加入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对英雄事迹的报道,提升学生的心理认同感,在疫情期引导学生摆脱精致利己主义思想,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责任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影响塑造是全面立体的。

对于课程的内容,学生结合了网络搜索的形式,往往能够提出新的问题和探索,对于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我在教学中一贯是采取鼓励和引导的方式,积极帮助学生进行探索。

学生往往能结合教材“探究与分享”的内容提出新的问题,开始主动预习下个单元的内容,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求知欲明显增强,沟通有效性大幅度提高,通过良好的互动方式,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之间的交流主动性提高,形成良性循环互动。

猜你喜欢
强国法治道德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纺织强国再出发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学习强国”礼赞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秦晋争霸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