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

2020-12-07 01:01郭伟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小兔子狐狸

◎郭伟

小学生就像是一块块美丽的璞玉,而教师就像是精雕细琢的工匠,要用美德、渊博的学识和美好的情感来打磨每一块璞玉,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从小学生衣食住行入手,把大道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烂漫的童话故事,让孩子们沐浴在美好的情感氛围中;积极联合家长力量,开展中华传统孝道文化教育,让孩子们从小懂得尊老爱幼、热爱祖国和乐于助人;结合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设计班级DIY设计活动,让孩子们利用生活废旧材料制作艺术品,让孩子们懂得变废为宝的快乐。

一、从衣食住行入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弱,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沓和挑食等不良习惯,教师可以从这些小事入手,开展行为习惯教育。例如教师可以把课堂坐姿、班级纪律和卫生习惯等转化为德育小故事,例如可以用微课展示自己编写的小故事:小兔子、小猴子、小狮子和小狐狸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开学第一天小狮子因为睡懒觉迟到了,小猴子在课堂上吃起了桃子,小狮子则是打起瞌睡,只有小兔子和小狐狸坐得端端正正,一个月下来小兔子和小狐狸认识了很多汉字,它们两个成为了森林音乐会的主持人,但是其他小动物却只能坐在台下看别人演出,因为它们什么才艺都没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童话故事反映出了什么道理,你更喜欢哪一个小动物,很多学生都喜欢可爱的兔子,她聪明、勤奋、好学,遵守纪律;小狐狸勇敢、机智,很有耐心,他们都想要像小兔子和小狐狸一样站上舞台。这样的德育小故事更加通俗易懂,也更能让学生听进去、尽在心间,让学生们遵守课堂纪律、养成按时上学、办事不拖沓的好习惯。

二、紧密联系家庭教育,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新课改下家校合作在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积极寻求家长合作,一方面是为家长传递科学育儿观,另一方面则是联合家长力量开展劳动、孝道教育。例如教师在讲解“我爱我家”这一单元时,可以布置“我能干家务”和“我爱我的家”实践作业,让家长拍摄孩子劳动、做家务和照顾长辈的视频,让家长督促孩子们坚持每天劳动、帮助父母干家务和孝顺长辈、照顾兄弟姐妹。“我能干家务”主要是督促孩子们每天坚持完成三项家务活,例如洗碗、拖地、扔垃圾,以家长拍摄孩子劳动视频为主,记录下孩子们参与家庭劳动的珍贵画面,让孩子们养成每天劳动、乐于助人的好习惯。“我爱我的家”则是展示孩子照顾家中长辈、帮助父母带弟弟妹妹的视频,让孩子们画一画自己和家人温馨的画面,展现良好家风传承,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师要积极联合家长开展传统美德教育,让孩子们沐浴在热爱劳动、孝敬长辈、家庭和睦的氛围中,让孩子们更加懂得家风的意义,让学生懂得家人之间的守望相助,把孝道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三、组织德育综合实践活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教师在教授“我和大自然”这一单元时,可以设计DIY设计大赛,让孩子们真正了解是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衣食住行、了解如何保护动植物,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尊重小生命的美好品德。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利用生活废弃材料来制作艺术品,把牛奶盒改造为笔筒、把易拉罐改造为花瓶、把旧衣服改造为环保袋等,让孩子们了解基本的垃圾分类,鼓励孩子们绘制垃圾分类手抄报,培养孩子废物利用、垃圾分类和节约资源的好习惯。很多小学生都知道要保护环境,但是对如何保护环境却比较迷茫,教师可以节选动物世界片段,让孩子们了解动物、人类和植物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了解人类和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孩子们照顾家中的花、宠物,帮助妈妈进行垃圾分类,不随意采摘花草,鼓励孩子们争当“环境小卫士”,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亲近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德。

四、结语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战场”,教师要用生活化教学拉近师生距离,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编写德育童话故事,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借助家校合作组织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品德的力量,让德育进驻学生心间,呵护学生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小兔子狐狸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助人为乐的小牛
做人美德
狐狸和猫
狐狸
狐狸便当
小兔子的1天
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