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树立与实现
——以小学数学估算题教学物为例

2020-12-07 04:16沈静亚
赢未来 2020年1期
关键词:数感数字目标

沈静亚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江苏昆山 215300

数学学科需要与学生相伴多年,需要学生从中可以提升自身的思维活跃度及逻辑梳理水平。估算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内容之一,即使是日常生活也有需要进行估算的情境。不仅可以减少计算量,还能处理部分现实问题。

1 估算教学目标的树立与实现

树立教学目标是根据特定教学课程及内容等因素,并融合学生的实际年龄及理解水平等,形成较为符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目标。因此,在树立目标前,教师需掌握学生对某类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并分析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以估算教学为例,做深度探究。

1.1 目标分析

首先,需分析此课程的总体目标,即学生需掌握万以内自然数,并能开展大致地估算,通过估算提高学生数感水平。而数感包含对数量关系以及计算等内容的体会。学生拥有一定程度的数感,可以更为容易地体会到数字对自己生活的价值,并能对不同情境下所蕴含的数量关系有清楚认知,对学生今后解决应用题有较大的帮助。

其次,结合估算课程的教育内容与标准等,需要学生掌握实际情境下,可以认识并能读写自然数,知道且可正确运用大于、等于以及小于号,借此对特定数字进行描述,以体会到数量关系,进而能给出准确估计结果。例如,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数字比较大小以及万以内自然数,正常可以直接估算整百及整千的数字,但无法准确进行多位数的加减计算,由此便形成教学目标。

最后,需结合学生当下的特点。学习估算时,学生的年龄偏小,且属于小学阶段的中间段,个人在多个方面均有所改变。但同时也是教育的最佳阶段,在个人素养及学习方面都能呈现出较好的培育效果。此阶段的学生在分类及共性的问题上有较浓厚的兴趣,并乐于接触新内容,提出个人的疑问,展现出满满的求知欲,且容易塑性。其由原本完全接受的状态调整到主动探求,而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对各类事物的识别效果不佳,再加上缺少实践经验,实际遇到的问题较多。为此,家校双方需充分协作,确保学生可以健康成长,并在各项能力上得以合理提升[1]。

1.2 确立目标

基于对影响教学目标设定的因素加以分析,了解到教师在安排估算任务及有关教学训练期间,应当秉承的教学目标应为巩固以往所学的两、三位数加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等,持有促使学生能准确比较特定范围内数字的大小,进行数字的估算教学。部分教师在教学期间,教学过程及内容规划上均无可挑剔,但可能就是因为目标缺失,造成小学生难以独立解决部分数学问题。部分教师为使估算结果更加精确,会采取精准计算的方式处理估算问题。而此种教学处理显然违背估算运用的意义,一味强调与精准计算结构的低误差,却忽视对学生在数感方面的培养,究其原因,无适宜且确定的教学目标。为此,怎样树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从两个层面入手。

一方面,结合实际学情。在现如今的教学规划中,明确指出需开展前期分析,明确学情为执行教学设计的前提保障。而现实操作期间,部分教师在此层面的考虑欠佳,也极少注重对不同年龄学生的探析,由此使得最终呈现的效果有所缺失。所以,教师在树立教学目标时,需注重学情分析,而非表面阐述,应当结合当下学生已知的内容和实际能施展的程度,巩固旧知的同时,强化和新内容的衔接性。

另一方面,需要基于教学内容本身。教师一般会在针对某单元内容加以规划设计期间,包含部分具有衔接性的知识,要求教学目标树立的精准性,涵盖的内容及因素也更为广泛。目标设定需根据内容的衔接程度进行设计时,需要注重教学整个环节的规划,整体性更为明显。在估算教学过程中,若仅是针对整百类的数字进行估算,从十以内上升至五十以内乃至千以内的整数计算,在学习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实际估算的数字也会随之变大。数学和其他学习不同,其内在的逻辑性更为明确,因此,知识的衔接性极为关键,若教学目标的树立并不适宜或界限模糊,造成开展的环节内容不合理,也难以达到理想化的成效,甚至会造成知识点错乱的问题,抑制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例如,500-398与100比较大小,正常根据估算的方式,前者是等于后者的,但教师若以精确的计算理念讲解该问题,则会演变成500-400,等于100,但由于398不到400,,因此,估算减去的数字偏大,得到的精确值是大于估算结果的,最终的比较结果应是前者大于后者。

1.3 目标实现

按照上述教学目标的树立,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合理开展教学活动。以整百数字为例,首先需确定估数的准确性,比如397、405、398,均应估成400,而703则估算成700。其次,开展估数的计算,700-400=300,700+400=1100,最终得到的估算结果便是等号右侧的数字。最后,基于估算的前提下,比较实际计算结果和估算值。其一,397以及398对比400,分别加上3和2,所以最终估算结果的差值减小,估算值和精确值相比偏小。其二,703相较700减小3,但397却增加3,相互抵消,最后的估算值和准确值相等。

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存在理解问题的通常发生在最后一步,考虑的内容较多,数字的变化方向不同。为保障学生可以理解,教师在掌握基本学情的前提下,可合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首先,强调估算。此项教学活动中,需要学生知道凑整的处理方式,借助比较大小强化学生的数感。现实估算时,教师需培养学生根据给定数字,可以独立并正确判断如何凑整,由此形成估算方向,为下一步思考做好铺垫。其次,注重估算过程。该数学问题通常由生活应用中提取出来,因此,教学期间不应仅考虑对数字本身的估计,还应合理构建情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并识别在何种情况下运用估算。采取合适的估算手段,并鼓励学生以个人的语言表述方式描述整个估算过程。教师需注意估算并非精确计算,误差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学生描述合理,教师应当进行鼓励。而学生独立估算期间,通过数据比对,使其对估算意义有更深刻地体会,并明确估算的程序。最后,对估算值的评价[2]。经过估算的结果和算式实际结果可能存在偏差,而此处的评价并非错和对,而是和精确结果直接的差值是否接近。换言之,估算得到的数据仅为近似值,所以,仅能评价其精确度。此处主要为使学生清楚在何种情境下,应当使用估算,并确保结果的精度。

2 小学估算教学的具体举措

2.1 形成估算意识

小学生在估算意识上有所缺失,日常做题时基本会直接选择精确计算来得到结果,甚至对估算手段本身存有疑虑,造成估算方向的确定不合理。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强化其该手段的应用能力,并使学生具备正确的理念,对数字形成综合性地识别。为使学生形成估算意识,认识到此种计算方式的价值。例如,课堂上,教师可将所有学生分成两个小组,面对相同的题目进行计算,分别使用估算和常规计算的方式。58+53+62算式中,估算的一组,将三个凑整为60、50以及60,相加的结果是170,而精确计算的结果是173。二者相差不大,同时估算方式的计算量更少,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便利性。

2.2 强化估算能力

估算能力有限也是小学生极少应用估算的重要因素。为此,课堂上教师应注重所讲解的估算方法多样性,且还需联系生活场景及课后习题方面。估算方式包括四舍五入、整数等,教师需细致讲解估算方式,并引导其独立探索,以起到锻炼思维的作用。比如加减法中,便可应用四舍五入的数字处理方式,56可估成60,44则可估成40。而整数处理则可应用在小数及分数运算中,3.95可看作4进行计算,由此减少计算量。

2.3 开展估算训练

基于上述两个步骤的达成,需配以后续的习题训练,巩固知识,以更为灵活地运用估算方式。通过训练进一步强化能力,逐渐提升数学能力。对此,教师同样可采用分组教学法,面对同一题目,各组成员根据个人意愿选择估算方式,并对比不同估算方式下的估算值差,展开交流,使学生可以了解到同学的思考方向,由此扩展自身的思索角度[3]。同时打造虚拟生活场景也能达到训练的效果,带领学生进入“超市”,挑选自己喜爱的物品,教师可作为售货员,学生挑选好物品后可到“收银台结账”。每位学生手中有数量不等的“钱”,学生需要自行估算能负担的物品,以此展开估算训练。

3 结语

现如今,教师能借助的讲解方式较多,要求让小学生对估算有清楚地认识,并具备灵活运用的能力,需要利用常规讲解及训练。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当树立明确且正确的教学目标,综合设计估算内容及过程,以保证基本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数感数字目标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