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迪竹笛音乐创作中的陕西民歌风格初探

2020-12-07 12:30刘武章
北方音乐 2020年14期
关键词:秦川竹笛笛子

刘武章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0)

马迪是中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他在继承传统笛子演奏方法的同时博采众长,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先后创作了揉音等许多新技法,进一步丰富了竹笛的表现力。其无论在演奏技巧上、作品创作以及教学方法上,都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在笛艺界独树一帜。在马迪先生数十年的艺术生涯里,创作了《秦川抒怀》《赶牲灵》《塞上风情》《纺线线》《望乡》《春夜喜雨》《晨曦》《登幽州台歌》《山居秋暝》《大漠》《跑旱船》等数十首优秀乐曲。马迪先生集演奏、作曲于一身,对笛子艺术具有锲而不舍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凭一支竹笛弘扬秦风古韵,让世人领略八百里秦川浓郁的西部风情。马迪先生的“长安乐派”笛子演奏技法及其艺术风格,既有粗犷豪放激越之情,又不失温婉细腻典雅之韵,其精湛的笛艺及科学的教学方法博得了广泛的好评,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赞扬。

在谈到自己的创作,马迪的创作路线有两个:一个是唐诗,一个是陕西音乐。马迪曾经说过:“关中的碗碗腔、秦腔、眉户,我就立足于西北来搞我的创作,陕西的音乐那么丰富,为什么不挖掘它,不利用它,所以我的出发点就是立足于陕西音乐。”马迪在笛子音乐创作中借鉴并运用了大量的陕西民歌,如《秦川抒怀》《赶牲灵》《塞上风情》《纺线线》《晨曦》《跑旱船》。这些曲目,或是用一部分民歌素材,或是直接根据陕西民歌直改编。通过分析马迪近几十年来所创作的作品,不难看出它们之中所包含的陕西民歌及其所体现出的无尽情怀。

一、《秦川抒怀》

《秦川抒怀》是马迪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首乐曲创作于1980年,那个时候的马迪才二十四岁,还是个学生。这首具有浓厚陕北风味的乐曲一创作出来,立刻就流传于海内外,受到了广大乐友和听众的喜爱。乐曲取材于陕西戏曲秦腔和碗碗腔音乐,创造性地运用了笛子“揉音”新技法,以笛子模仿板胡的特殊压弦法,使笛子吹出类似板胡演奏“碗碗腔”的效果,使乐曲风格独特,倍添情趣。

《秦川抒怀》创作的成功离不开“揉音”的运用,我们追根求源,不难发现其中所包含的陕西民歌所特有的东西。陕西是一个大省,包括陕北、关中、和陕南,当地人们歌唱时会产生润腔这个技巧。西北民歌中的润腔其发声特点、音型、发音部位、机能状态及其表现方法等诸方面都与全国各地其他的民歌唱法有所不同。关中不同于陕北和陕南地区的地貌,它一马平川关,有陕北的黄土高原,也少有陕南的丘陵山川。因此,在本区山歌则很少,却拥有大量的小调。本地民歌中广泛使用含有微升4(fa)和微降7(si)的音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腔调。这种特殊的音阶的曲调中,级进下行乐汇较多,这使本地民歌在高亢、粗犷中加强了旋律的叙事性特征和戏剧性色彩。马迪创造性地将关中民歌特有的微降7(si)加以变化,发明了笛子技巧——“揉音”,并在整首乐曲中大量使用,展现出浓郁的陕西地方风格。

在《秦川抒怀》这首乐曲中,主题的音乐是一个慢板,不难听出这个主题运用了在当地流传广泛的《要拉你的手》这首民歌的素材,该民歌在陕甘宁地区流传广泛,歌曲炙热而豪迈地表达了西北人所特有的感情特点。乐曲通过运用这一民歌主题加以变化,体现出当地民歌的特点,乐曲一直处在柔情与豪迈之间,而这也恰恰是陕西民歌的特点。在整首乐曲的进行之中,《要拉你的手》在第一部分作为主题出现,而在快板和舒展的第三部分,马迪则运用了大量的秦腔和碗碗腔的音乐素材,关中所使用的特殊音阶升4(fa)和降7(si)始终在乐曲中出现,整首乐曲一气呵成,陕西的地方音乐特点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不能不说《秦川抒怀》这首乐曲是马迪竹笛音乐创作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奠定了马迪“ 长安乐派”的创作风格。

二、《赶牲灵》

竹笛独奏曲目《赶牲灵》是根据同名陕北民歌改编而成,是非常典型的西北风情的笛子曲。乐曲通过模拟铃声、蹄声,以优美轻快的旋律,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赶毛驴的脚夫苦中作乐、无拘无束的漂泊生活, 却又充满了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乐曲旋律悠扬抒情、音乐情感细腻,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妹妹盼望情哥哥归来的焦急心情。在马迪的创作后记的说明里面记载了《赶牲灵》这首民歌的背景:“旧社会里陕北人民生活贫苦,许多男人靠赶牲灵为生,由于经年累月在外,赶牲灵的家人非常惦念,凡遇到赶牲灵的队伍走来,就有许多妇女、小孩向前探问自己亲人的情况。歌词如此唱到:“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呦,三盏盏的那个灯, 啊呀带上了那个铃儿呦噢,哇哇得的那个声……

笛曲《赶牲灵》的创作基本上是以原民歌为主题旋律,通过运用加花、变奏等创作手法创作而成。乐曲在马蹄的声音下开始,通过力度的变化给人一种由远及近的感觉。乐曲引子运用了民歌《赶牲灵》的曲调中的高音部分并加上滑音变奏,民歌的主题并没有完全出现。在乐曲的第一部分,马迪的音乐术语标的是“轻盈地”,乐曲仍是民歌《赶牲灵》的基本曲调,轻快的速度给人一种轻松欢快的感觉。一般情况下,乐曲的主题会在这个时候完全地体现出来,可是作者没有,仍然是根据四句民歌的曲调加花、变奏,并在中间运用了大量的叠音、颤音、滑音、历音和单吐、双吐。在乐曲第一部分的后半部分,马迪运用吐连结合的技巧使整个乐曲表现出来的气氛特别活泼,其中还运用了大量的长颤音和短颤音,表现出一种热烈的感觉。同时运用花舌和颤音,运用二三指交替打,演奏下行音阶,模仿骡马的叫声,生动地表现出当地人民看到赶牲灵的队伍到来时那种兴奋欢快的心情。乐曲的第二部分作者标注的是“中板悠扬地”演奏术语,民歌《赶牲灵》的旋律完全出现,中板的速度加上悠扬的演奏,乐曲主题得到充分的体现。在第二部分的前半部分作者在主题上只是简单运用滑音、叠音,保持了民歌原本感觉。在第二部分的后半部分是主题的一种变奏,特别是运用颤音,巧妙地表现了欢快的鸟叫声。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乐曲主题的反复,《赶牲灵》的变奏旋律再次响起。最后乐曲在连续的三吐中逐渐结束,音乐由强逐渐渐弱,标志着赶牲灵的队伍在人们的目光中慢慢消失在道路之上。

三、《塞上风情》

《塞上风情》是马迪创作的一首比较大型的竹笛与乐队合作演奏的曲目。这首乐曲的创作风格具有浓郁的陕西音乐特点。乐曲根据陕西民歌《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作为主题创作而成。马迪在乐曲简介中写道:“悠扬的信天游回荡在黄土高原上,倾诉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全曲分为三段:(引子)信天游、(慢板)眷情和(快板)放歌。《塞上风情》表达的是人性最为质朴、最为原始的感情。“塞上”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从它发展的历史脚印来看,无一不充满着奇迹。中国的文化正是从这里起步,炎黄二帝在这里奠基龙的传人,描绘了人类繁衍的蓝图;华夏文明从这里照亮大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把革命推向了胜利。马迪笛子艺术网站叫“秦风古韵”,《塞上风情》的创作正是反映民风、民俗、民情的“秦风”代表作。

《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是陕西的信天游,是人们对爱情炙热的表达,这首民歌更是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坡前崖畔,旷野沟谷,豪迈而柔情的信天游唱到“羊勒肚肚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的难;瞭不见那村村瞭不见人,我泪格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塞上风情》的引子就是运用了这一主题,高亢悠长的信天游,一声入耳,荡气回肠,一下子就让人如同已经置身在黄土高坡之上。旋律的处理上,马迪用了竹笛的打音和滑音及最具代表性的揉音。在揉音的里面,陕西的地方性音乐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凄凉、豪迈、柔情。我们可以想象在大西北干涸的黄土、贫瘠的沟壑和死寂的沙丘上,一支孤独的笛子,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回荡着有情有义的信天游旋律。在引子的最后一句,乐曲将原来的信天游的旋律加以引申,是引子的结束,又好似另一个故事诉说的开始。

一个间奏之后,乐曲的第一部分也开始出来,如同是在这个古老的黄土地上诉说着古老的生活,让人感觉好似一种断肠天涯的莫名惆怅积蓄在胸中,伴随着寒气袭人的西北风慢慢扩散开来。这一部分乐曲使用了信天游的第一乐句的前半部分作为整个音乐诉说的开始,后面的乐曲在这半句后展开,如同是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风情。这一部分的创作作者使用的是一个抒情的速度,旋律的创作也不难听出运用了陕西民歌的风格。乐曲的每个音符里都流露着陕西人民对黄土地深深的眷恋。特别是花舌、垛音、叠音的运用,再加上气息的恰到好处的控制,使乐曲亦刚亦柔,那份纯贞、痴迷、大胆令人心旷神怡,柔肠百结。

乐曲的第二部分是一个快板,这一部分音乐更是将陕西的民间音乐写得如痴如醉。第二部分的快板和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技巧表现,几乎是将竹笛各个方面的特点完全发挥出来,再加上独特的创作风格,可以说音乐如同真真切切地表现了一个人在诉说、在歌唱。最后一部分是乐曲主题的升华,是对黄土地上的生活放歌,陕西音乐的元素在这一段更是荡气回肠。乐曲紧拉慢唱,外缓内急,情发自内心,音随情走,情真意切,音域起伏跌宕,直冲云端。乐曲在最后一个长音中,用渐强手法将全曲结束。音乐虽然停止,但是乐曲所要表达的热烈的感情却没有停止,久久回荡在塞上的山山岭岭之间。

通过分析以上三首马迪的代表作品,不难看出陕西民歌在马迪音乐创作中的地位。马迪将自己所处的秦川大地的音乐,用笛声完全地表达出来,这不能不说马迪对陕西民歌的喜爱和所具有的深厚艺术功底。在当今社会中,继承发展陕西民歌中优秀的文化和人文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特别是在社会发达的今天,地方音乐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得丰富多彩,我们理应去继承并发扬光大,最终让世界认识、了解中国的民族音乐。

猜你喜欢
秦川竹笛笛子
山里有间笛子铺(中)
山里有间笛子铺(上)
傅雷的称赞
换座
在雨中“躲雨”的绵羊
该得奖的李老师
My Mother
我的坚守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