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审美教学渗透研究

2020-12-07 13:09夏吉胜
魅力中国 2020年8期
关键词:交融理性经验

夏吉胜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隆兴小学,贵州 道真 563505)

审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从美学的角度来审视教学,关照学生的已有经验、生命需要及审美心理三个方面。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知识情境化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认知需要。经验美学、生命美学和审美心理学给我们的启示是:人有审美的需求,美之于人的需要与教育之于人的需要同样重要。所以教学要从人的生命需要出发,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够真正与学生的生命和认识发生联系。

一、教学渗透“情”

传统的教育教学,“学校教师习惯于把教育教学的信息、意图,直接地灌输给学生,师生势必处于一种理性的、有意识的状态中。即学习很难成为儿童的主观心理需求,只能被动接受而已。”而我们的期待的教学效果是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其中,不只是理性被动的接受,那么就需要教师将理性的知识化以感性的形式传达出来,用情感的外衣包裹理性的知识,让学生有充分的情感体验,学习的动机进而被激发调动起来,以至于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传统的理念是将教学视为一种教授活动,带有极重的理性主义和工具主义色彩。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教学仅仅是间接经验之间的传递,而没有情感的参与。因为以传统的观点看,情感并不属于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需要掌握的只是那些能看得见的理论。长此以往,教学便成为一件极其枯燥乏味的事情,学生学得也很不愉快,甚至失去兴趣。因而,我们需要以艺术的眼光和角度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教学的应然状态是:融合知识与经验,连结科学与生活,以感性的形式来展现理性的知识,使学生以一种的愉快的方式来接纳学习。教学不是把书本上静态的知识原封不动地教给学生,而是还原作者当时的情绪、情感、认知,把静态的知识完全的打开,有血有肉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得以理解作者的创作心情和创作思想。这样的知识才是能真正进入学生视野和内心的知识,这样的教学也才是学生所喜欢的方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情感的教育,三维目标也就自然而然的达成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对教学的艺术认识是要将情感纳入认识的领域,因为它本身也就是认识的一种机能。那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原知识内在情感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便成为整个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当教学达到“技近乎道”的程度时,便实现了从科学向艺术的转化,成为一种美的存在,教学也就不只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成为了一种更高的艺术。

二、教学中要情理交融

情理交融是审美情境创设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认识最终的圆满状态。这种圆满主要是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体验到经验这两种意义上的交融。认识经历情感期待、意象触动、想象空灵、和最后情理交融的理解,走完了一个完整的经验,达到美的圆满状态。

(一)理始于情

认识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情在前,理在后。情感是始,是激发学生认知的重要因素。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唤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为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奠定基础,让学生始终保有一种高度的热情,以一种的感性的形式参与到认知活动中。而且情感具备特殊的认知功能,在认知活动中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提高思维的敏锐度,可以很迅速地做出反应。兴趣是情感因素中的第一要素。因为兴趣,才有学生与课程间的真正对话和交流。我们经常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无到道理。如果把学习的过程比作过桥,那么桥头便是情感,桥尾便是理解,从情感的此岸到达理解的彼岸,中间要走的路就是想象。课程与学生的生命发生联系的对接点是兴趣,是被唤起的经验意识,之后才是学生想象的自主参与。想象的过程也是为新旧经验的交接提供可能和契机,使学生有空间去进行自我调整。

(二)理中有情

理解是终,是学生经过对知识感性形式的把握,最终达成的理性认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表现为以一种系统的、有规律的形式存储知识,完成对知识的机构化掌握。理解的结果是简单明了的,但理解的过程却需要经过一番思想和情感的斗争。学生通过不断地反思,调整内在的经验结构,达到理解的过程就是完整经验要走的过程。学生在自我调试的过程中,情感发生着变化,有紧张,有欢乐,也可能有悲伤,认识的过程不是一蹦而就,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反思,需要冷静。所以,看似是理性上的冲突,但其实处处有情感的参与,而且情感赋予学生的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理解。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不是把诗歌的主旨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带领学生走过前面斗争的过程,最终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接纳,融合自己的体验完成对诗歌的理解。这一过程学生使用的方法可能不尽相同,但却是学生自己可以习得的。摒弃传统的灌输与方法的机械训练,还原理解过程应有的情感性,让学生自己带着情感去参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以杜甫的《春夜喜雨》为例,学生在已经可以很清晰地理解春雨的好及作者的喜,形成了自己对春雨独特的体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也基本被培养起来。在最后的教学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对“喜雨”的“喜”进行概括,这也是对这场好雨的总结。总结可以让学生对诗歌碎片化的理解变得完整有序,从对诗歌领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将对春雨“好”的领受成为一种认知经验,而不只是一种体验。体验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但学习的结果是这些感受已经内化于心,成为一种认识。当再提到春雨的时候,便能立刻想到这雨的好。在对古诗进行总结升华的过程中,便可让学生体会诗作的美学色彩,细腻、明朗,自然流畅,生动传神,获得圆满的美感享受。这时候,学生在情感和理性上意境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和交融,不仅在知识上理解了这首诗,在情感上也建立起了对春雨的喜爱,与诗人产生共鸣。

猜你喜欢
交融理性经验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真美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集聚思想碰撞推进文化交融与发展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交融的独特优雅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