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太极拳在传统养生文化中的作用

2020-12-07 13:091柯建维2吴俊甫
魅力中国 2020年8期
关键词:习练经络道家

1柯建维 2吴俊甫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 兰州 730020;2甘肃省残联职教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说起养生运动,让人容易首先想到太极拳练习。在数目众多的中华武术流派和拳种中,太极拳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不论南方北方,不论男女老少,太极拳是推广最普及也最为大众所认知的一个拳种,究其原因,是因为太极拳老少皆宜,具有舒柔缠绵、内外兼修、祛病延年的特点。太极拳文化在中华养生文化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太极拳中的“太极”之词最早见于《周易》之记载,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太极,虽然自古以来不同学派对其涵义在认识与领会上各有侧重和不同,但概括起来,都认为它的本质是宇宙自最原始的天地、阴阳未分的混沌状态到开始形成天地人物之初的本有之体,简称万物之本体,换句话说,就是形成天地万物的根本、法则和规律。它与道家文化的终极追求“道”的概念是一致的、相通的。太极拳正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中太极、阴阳辩证思想为核心内容而发展起来的古老而优秀的内家拳术, 其拳法吸纳、结合了中医经络理论和古代吐纳导引术的精髓,以形体动作促进人体养成后天之气,以经络元气运转调节内脏机能平衡,通过意念统领肌体,通过入静放松身心,以意导气、以气运形,经过长期、反复训练,练习者可达到阴阳平衡、虚实调和、动静互补的锻练效果,从而实现健体强身、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延年益寿的良好愿望和目的。它是我国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 ,也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在明代就已定型,后经历代流传,又演变出许多流派,目前,在我国,习练杨式、吴式、陈氏、武式、孙式等五大门派太极拳的人数较多。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理论博大精深,在其历史发展与长期演变过程中,太极拳与传统养生文化渊源深厚、联系紧密,太极拳与传统养生文化都把《易经》作为其思想源头,都以《易经》的太极阴阳理论视为自己的基本方法论,太极拳的思想内涵与内外兼修、祛病延年的传统养生文化理念完全契合、一脉相承。养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在生理层面上的平衡、人与社会环境在心理层面上的平衡以及个体自身身心、脏腑、气血之间的平衡,其根本目的是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共存前提下,有效延长生命时限,整体提升生命质量,达到个体与环境、身体与内心的平衡和谐、完整统一。养生文化“天人合一”的主体思想是根植于道家哲学文化的理论体系之中的。道家文化提倡“阴阳”平衡,知“强”守“ 弱”,《道德经》中多次讲到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属性,比如:难易、上下、动静、正反、前后、强弱、虚实等诸矛盾现象,而这些矛盾在同一事物中又保持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又相生相成、相守相合的平衡共存状态;而以虚实相互转化、张弛相互变换、分合相互协调等对立统一思想为基本原则的太极拳行拳理论也是与传统道家哲学的本质认识相符合的,作为武术招式的太极拳是道家哲学范畴“太极”的形体化表现,太极拳理论认为天地是大太极,人体是小太极,动为“阳”、静为“阴”,刚为“阳”、柔为“阴”,体现在运动中就是动与静、刚与柔、快与慢、开与合的相互配合、相互转换与相互协调。习练太极拳的精髓是以意念引导动作,动作配合呼吸,气力贯达全身,移动重心时注意虚实变换,保持形神合一,从而达到调节呼吸、畅开神气、疏通五脏、运行经络的目的,其机理完全符合人体生理保健的要求。

太极拳运动老少皆宜,不论初学或是长年练习者,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练,对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健康状态是非常有帮助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强心,二补肺,三健脑、四养肝,五固肾,六健脾,七活血,八养性。

强心:太极拳没有频率快、强度高、爆发力强的动作。太极拳习练时动作轻缓柔和,呼吸平稳深长,不会对心脏造成负担,心泰则神安,心无杂念,气血运行便可顺畅,可有效推动血液与淋巴系统的循环,对减少体内瘀血、促进冠脉运行、加强心肌营养起到积极作用。

补肺:太极拳练习时讲究气沉丹田,呼吸深长、平稳,特别是太极拳动作的开合起伏、虚实转换与肺部的“吸气”、“呼气”之间的良好配合,有利于肺脏吐故纳新,可增加肺活量,提高和改善肺部功能,从而达到调节呼吸、畅开神气、疏通五脏、运行经络的目的。

健脑:在现代紧张的生活中,太极拳习练时因其动作柔和缓慢,意念入静专一,身心协调一致的特点,可从根本上有效缓解大脑的紧张和烦躁情绪,摆脱神经系统的焦虑和不安,排除外界干扰和影响,对脑电波的有序化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太极拳在加强大脑对身体机能的调节作用上也具有很好的辅助效果,太极拳以意念导引气血运转,使身体各部位自然放松,讲究用意专一,要求眼、神、呼吸、四肢、躯干等运动相互配合一致,动作协调连贯,保持形神合一,可有力改善大脑及神经系统功能,提升大脑对身体机能的调节与控制作用。

养肝:日常养生锻练中,最适宜养肝、护肝的运动方式莫过于太极拳练习,“肝主筋”,拉伸筋腱,可舒筋活络,能使气血运行健旺,肝气舒畅调达,筋长则寿长,从而精力旺盛、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益寿延年。

固肾:肾为先天之本,中医认为“固肾以健腰为本”。太极拳讲究练腰,其所有虚实转换动作都要通过腰部转动来完成,所以腰是太极拳的练习核心,练腰可达到培元固本、强腰固肾的作用。心属火,肾属水,意守气脉,气沉丹田,使水火相交,调通任脉、督脉以及腰部带脉,周天之气运行顺畅,可使阳气充盈,精力旺盛,代谢畅通,疾病难侵。

健脾:太极拳练习时运用腹式呼吸,气息自任脉徐徐注入丹田、会阴等穴位,能使三焦气机通畅,内脏及肠道蠕动功能增强,脾胃升降和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能力健旺,能改善、调理脾气虚证,促进食欲,提高了个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和免疫力水平,增强了体质,消除了日常生活中机体的疲惫与怠倦,有效帮助人体摆脱亚健康状态与身体病态,使人精力充沛、心情愉快、心态安和,健康长寿。

活血:气血运行靠经络,太极拳练习时讲究以丹田之气的运行带动肢体运动,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以修炼肾中元气为本,以疏通全身经络为要,每次行拳都是在修炼动的气功,以使全身气机通畅无阻,气顺则血畅,血畅则气足,血脉和顺,气机畅达,故能精力旺盛、身轻心泰、健康长寿。

养性:太极拳拳理以道家思想文化为基本指导思想,讲究以“静”为主、养“性”为上,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有人称其为“哲拳”。 太极拳习练者在行拳时心中入静放空、顺其自然,身心完全处于舒适轻松、自然恬静的状态,意识进入心中无杂念、万物皆虚灵的空明之境,可使阳气蓄发、精神升华、物我两忘、豁达乐观,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同时,通过动作的动与静、刚与柔、快与慢、开与合的转换与协调,逐渐体悟出“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文化精髓的作用与意义,让心情渐趋平和愉悦、心境愈发淡定从容、心态更加谦逊宽让,秉性长持淳厚柔和,是谓心性的修炼。

猜你喜欢
习练经络道家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身体出现这5个现象 说明体内的经络不通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漫画道家思想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易经》养生法